“孺子可教也!”丁复赞赏道。
他曾是楼烦将,除了熟悉椎法外,箭术也超凡脱俗。自此始,丁复悉心将自己的箭术功夫传授给这位恩人之子,并将自己平常使用的那套弓箭送给了吕鸿。就这样,二人边教边学,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宁北山下。
宁北山即今修武(古宁邑)县北之云台山,东汉泛称太行山,唐代又称覆釜山,到了金代时称之为云台山,这个名字一直延续到现代。云台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和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交界处,含红石峡、潭瀑峡、泉瀑峡、青龙峡、峰林峡、平(子房)湖、茱萸峰、猕猴谷、百家岩等主要景点,主峰茱萸峰(海拔1314米)。
宁北山(云台山)南面有一拔地而起的天然屏障,这就是宁北山(云台山)南峰“翠屏峰”。此峰山势突兀、似虎似龙,因而也叫“龙虎峰”。翠屏峰顶形似**状,又有“阎王鼻”之称。方山与翠屏峰遥相呼应,中夹一谷,关河流淌,这里是从南面进入云台的咽喉要道。
翠屏峰下有一座圣母庙,供奉着七曜女神。另外,翠屏峰下还有聚宝盆、望亲台、一线泉、仙家洞、关河试鞭石、四掌朝天、回头望月等诸多景观。
附范成大《太行》一首:
西北浮云卷暮秋,太行南麓照封丘。
横峰侧岭知多少,行到燕山翠未休。
再说丁复、栾棣、武媚、吕鸿接近翠屏峰时,被阵阵打斗及喊杀声吸引到圣母庙,看到三个赵地模样的男子和一个用刀的南方人正在庙门与狄成台的一帮人激战。狄成台成名武林的代表武功是内外兼修的“成父孝狄功”,本功由成王败寇、父慈子孝、孝子贤孙、狄人鄋瞒组成。
狄成台是齐地的一个绿林组织,具体位于何处成谜。至于“狄”和“成”,倒是有出处。周王朝建立之初,周成王把济水两侧一块广阔而肥美的土地封给了他的舅父孝伯,今山东高青大部分区域属于孝伯的地盘。孝伯(又称考伯)在这里建立了狄国,国人便以国为氏。
约公元前800年(辛丑年、生肖牛),长狄人入侵狄国,在济水北建鄋瞒国,都狄邑,或曰长狄所居。公元前607年(甲寅年、生肖虎),齐王子成父打败长狄,狄国纳入齐地。秦时,置狄县。
丁复、栾棣与其中一个赵人同属一门,此人就是他们的大师兄、赵国著名剑客司马蒯聩的重孙子、武安三元堂司马宪的儿子司马卬,属于重黎后裔。周宣王时,重黎的裔孙休父被封到程(河北鸡泽),他的子孙有一部分以程地为姓。
周宣王曾亲自领兵征伐东南方的淮夷,程国的国君程伯休父也参加了这场战争。《诗经》中的《大雅·常武》篇记载了这场战争,其中一段写道:
王谓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陈行。
戒我师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
不留不处,三事就绪。
程伯休父随周宣王出征,在对淮夷的战争中因攻占徐方(今山东滕州东南薛故城),建立了显著的功勋。后来,程伯休父到达都城镐京,在朝廷中担任大司马,封地也改在陕西境内的云陵(今陕西咸阳市东)。
程伯休父担任大司马以后,他子孙中的一部分又以他的官职司马为氏,于是形成了司马氏。再往后,司马氏的地位每况愈下,先是离开军政岗位转为管理周史的文职,后来干脆离开周朝去了晋国,正是在司马家族“去周适晋”的过程中,家族进一步分散了,一些分支“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
到卫国的叫司马喜,担任了中山国宰相。去往秦国的司马氏以纵横家司马错为代表,司马迁就是司马错的后裔。去往赵国的司马氏以司马凯为代表,此人以剑术理论著称于世,司马蒯聩及其后来的司马懿都是这一支的后裔。
司马凯这一支延续到司马蒯聩后终于成为司马剑术的集大成者,使得三元堂的“蒯聩剑法”在江湖上有很大的名头。
附李白《司马将军歌》一首:
狂风吹古月,窃弄章华台。
北落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如云雷。
手中电曳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
我见楼船状心目,颇似龙骧下三蜀。
扬兵习战张虎旗,江中白浪如银屋。
身居玉帐临河魁,紫髯若戟冠崔嵬。
细柳开营揖天子,始知霸上为婴孩。
羌笛横吹阿亸回,向月楼中吹落梅。
将军自起舞长剑,壮士呼声动九垓。
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