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大部分这样奢侈的劳动在现在这个时代只能是少数肉食者的娱乐,在两千年后的现代也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老人做的灯笼骨架和郭氏等人做的有些不同——她做的骨架并不是方形的,而是将竹条在最顶上弯折,聚于中间交缠起来。
这使得这盏灯笼一下子跳脱了初生的稚嫩,附带了一层手工艺设计的意匠。
它既美观又实用——只要在竹骨们会聚的地方绑上绳子,这种灯笼就能很方便地提起来。如果将这种灯笼投入市场,肯定更受百姓的欢迎。
“哈哈,祖母真是厉害,孙儿这发明人,都没祖母编织的灯笼好呢。”吴咏当时看着这只骨架,脑内已经想出它糊完纸以后的面貌了。
老人听罢,笑骂道:“我编一辈子的竹制品,这点要是再被你不下去,可不敢有面目去教训你们。”
“姑母说的极是,当官做学问,咱们不及咏儿,论起做活,咱们可是一点不差!”郭氏也跟着附和道。
说完,她自己便当先笑了起来。
何莲等人见状,也跟着嘻嘻笑起来。一时间,吴家倒是欢声笑语不断。
很快,灯笼骨架做好,吴咏又弄来浆糊,跟家人一起将灯笼的纸张裁剪粘贴好。
等一切结束后,灯笼也正式登场。
老人看到何叶何花提着灯笼,十分高兴的样子,不禁感慨道:“这红纸灯笼看起来真是喜庆,等年后,让乡亲们也跟着一起制作,想必又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吴咏却是摇摇头,苦笑道:“灯笼制作容易,可是蜡烛不容易弄到。这灯笼,在黑夜的时候,用来照明,最是合适不过。”
不想郭氏听完,却是笑道:“你啊,就是凡事都想得尽善尽美!咱们百姓就是讲究一个喜庆,没有蜡烛,就白天提着看呗。”
“是孩儿执着了!”吴咏一想也对,时下的百姓,夜晚很少出门,就算是有蜡烛点亮灯笼,他们也舍不得用。
等吃完午饭,老夫人和郭氏继续编织灯笼,吴咏则是带着几位姊妹,来到书房,准备写对联。
只见吴咏拿出两张裁过的长方形红纸和一张较短的红纸,便提笔开始在上面写字。
“这……这纸有点大啊!兄长究竟要写多少字呢?”何叶惊叹道。
吴咏哈哈一笑道:“想不到吧,我只写五个字!”
接着,吴咏提了一口气,如行云流水般,写了一副对联。
何莲见状,忍不住轻吟出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个好!好听。”何叶何花拍手鼓掌道。
“还有呢……”吴咏说罢,又拿出数张长条红纸,挥笔就写道:
“春到风光美,家兴喜事多。”
“年丰人增寿,春早福满门。”
“盛世千家乐,新春百家兴。”
写完这些,吴咏搁下笔,笑着说道:“好了,就写这些吧。”
何莲有些好奇地问道:“这些对联,做什么用。”
“当然是贴门上,用来祈福的。祈求来年有一个好运气。”吴咏想了一下,回答道。
何莲一愣,追问道:“祈福?能够禳凶么?”
吴咏挠挠头道:“能吧,我在太虚仙境中,看到那里的百姓,过年的时候,都是这样做。”
“那你多写几幅吧,到时给卓叔父家也送去几对!”何莲催促道。
“好吧!”吴咏想想也对,于是便再次提起笔,由于纸张有限,这次他写的是四字对联。
“五谷丰登,福寿即来。”
“爆竹辞旧,桃符迎新。”
“岁且更始,时乃日新。”
……
吴咏一刻不停,写了好几副对联。
这时何叶跟何花一人拿一副墨迹已经干了的对联,跑去跟祖母炫耀去了。
老人听她俩叽叽喳喳说完之后,不禁夸赞道:“我家乖孙真是好诗才!这对联看着就喜庆,今年咱们家就贴这春联。”
众人自然没有异议,于是在过年这天,别家都是烧爆竹,挂桃符,吴家和卓家却是挂起红灯笼,贴着喜庆的春联。
除夕的上午时分,大家一块将对联贴到各间屋子的门户或者柱楹上头。瞬间,吴家的院子里就充满了两千年后的年味儿。
“真好……”吴咏看着这些对联和灯笼,轻声说道:“这下,我又要改变世人的习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