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栀担心棠娘的身体,不愿意走夜路,本想等天亮了再去张苹香家看看。
可棠娘却想马上去。
“你明天一早才去,磨磨叽叽的来回、磨磨叽叽的回火车站找老姚,再磨磨叽叽的回海鸥岛去……一整天的功夫就没了。”
“但是现在去,天亮前就能赶回林市火车站,甚至咱们还能赶到八萍家门口等着……这样的话,你和老姚早上七八点钟就能回到海鸥岛了!”棠娘说道。
栀栀有些犹豫,“可你现在……苹香说了,从这儿去她家,来一小时去一小时,太累了……再说了走夜里就怕山里多野兽、光线不好踩空了就不好了。”
棠娘又看了她半晌,笑问,“担心我?”
栀栀点头。
又飞快地摇头,“是我怕累。”
棠娘哈哈大笑,“那我扶着你走——”
旁边的张苹香听了,连忙说道:“对对对,早点儿去看看也成……大当家您想什么时候住进来?不着急的话,看了我家的旧房再说,要是哪儿不满意,可以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提前修整一下。”
然后张苹香又对栀栀说道:“栀栀啊你不用担心,晚一点儿我哥我嫂子会过来接我回去。一会儿等他们到了我们一起走。”
栀栀还是有点儿担心,歪着脑袋看着棠娘。
棠娘笑着捏了捏她的脸蛋。
三人就坐在张苹香的面摊那儿,但凡有列车经过、且有乘客下车的时候,栀栀就帮着张苹香叫卖;没有列车经过的时候,三人就聊天。
主要是,张苹香在介绍她家附近的情况。
到了夜里十一点,张苹香的大哥大嫂在站外大声叫喊张苹香的名字。
张苹香赶紧收拾好了摊子,把没卖完的拌面分了一半儿给车站里的工作人员,另外一半儿拿走——现在农闲,她每天都会来这儿摆上几小时的摊……那些用来摆摊儿的小桌小椅、小炉小锅、甚至连拌面的大钵子什么的,收拾好了放在车站的小角落里就好,免得每天来回搬动,既累、还没什么必要。
要带走的就是她拿来装手擀面的背篓什么的。
张苹香和栀栀、棠娘一块儿出了站。
打着火把的张大哥和张大嫂看到了栀栀和棠娘,先是一愣,继而大喜,连忙上前打招呼。
不过,张大哥两口子不怎么敢跟棠娘说话,站在一旁陪着笑,十分拘谨。
张苹香放下担子,把她兄嫂拉到一旁去嘀咕了一会儿。
大约四五分钟以后,她们仨过来了。
张大哥一手举着火把,对栀栀说道:“栀栀妹子啊,我在前头带路啊!”他依旧不敢跟棠娘说话,只是朝她点点头,举着火把走到了前头。
张苹香挑着担子跟上。
栀栀拿着手电筒本来想走在最后头的,张大嫂不让,找栀栀要了手电筒,让栀栀和棠娘跟在张苹香后边儿……她则拿一路将手电筒的光、照在栀栀和棠娘的脚边。
一众人朝着大山深处走去。
张大嫂一边走、一边告诉栀栀,她家旧房的情况:
房子没啥毛病。
主要是因为……从去年开始她家和村里的关系缓和了些,再加上过年的时候张苹香挣了点儿余钱、以及张家三哥也正在相亲,于是家里人就起了一幢全新的木屋,位置呢,当然更加靠近村子的方向。
这么说吧,以前张家的旧屋距离村子有二十七八里地的山路,要翻过两座山头!
现在呢,张家的新屋距离村子大约只有十几里山路,座落在另外一个山头,两幢房子虽然隔得老远,但天气晴好的时候还能相互看得见一丁点儿的影子。
关于旧屋里的东西呢,家具是基本已经搬走了,但灶台、茅厕这些不可能搬走,鸡圈还在、但没有鸡鸭了,菜园子已经荒废……
一路边走边说,差不多四五十分钟以后,众人走到了张家的新屋所在的山脚下。
张大哥指了指山头,说道:“我们现在都住这边儿……”
然后他继续带队往前走。
大约又走了大半个小时吧,才来到了另外一座山脚下。
大伙儿又一块儿爬山。
栀栀走得气喘吁吁。
她可能是队伍里最最最累的一个。
张苹香解释道:“主要是夜里走得慢,要是大白天的光线好哇,其实一个小时就能走到的。”
栀栀累得都不想说话了。
终于——
大伙儿走到张家的旧屋处。
这房子张家还要的,也时常过来打理一下。所以虽然大门紧闭,但看起来并不荒凉。
张大哥上前推开大门,然后把火把交给了张苹香,吩咐道:“你陪着大当家和栀栀进去看看,看大当家想选哪间屋……最好就选以前你和小妹住的那一间。”
张苹香接过火把,带着棠娘和栀栀进了屋。
屋子是很典型的南方农村木屋。
一进门就是堂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