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军史小说 > 家兄朱由校 > 第五百一十七章 时不我待

第五百一十七章 时不我待(2 / 2)

 推荐阅读: 渣A怎么可能宠老婆 清穿之啃老皇子 冤种玩家的人生模拟器 我和兄弟们不想提起的事 八方灵守 星之启示录 王之羽翼 天梦神阁图书馆 从大周将军到皇帝 花开至荼靡
最新网址:hbcjlp.com

他现在的苦读就是为了日后的出人头地,这些杂粮他已经吃得够多了!

想到这里,孙可望攥紧了手中的红薯馒头。

与此同时,在二月初一的日子里,李定国也前往了京城的顺天兵家府学就读。

由于兵家府学是军营化管理,因此李定国无可避免的需要住校。

这么一来、朱由检就有大半年看不到他了。

因此,在上学的路上,朱由检腾出了时间,亲自送李定国来到了府学门口。

“进了府学后,不要骄傲自大,须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学府的学期毕竟是五年,其中前三年是学习理论,后两年是去军中实践。”

“眼下你也已经十四岁,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了。”

马车上,朱由检为李定国整理了一下书箱,看着他背上书箱,提着行礼的样子,不由微微颌首。

李定国倒是和朱由检的性子很像,没有历史上的那么执拗和莽撞,反而十分沉静。

“殿下记得多休息。”

面对朱由检那满意的眼神,李定国笑了笑,但却说不出太多安慰的话,只能说出了让朱由检多休息。

朱由检见状也不说什么,而是侧头示意他该下车了。

“小子告退……”

李定国背着书箱,拿着行礼,深深躬身表示感激,随后才转身下车离去。

朱由检坐在马车的窗边,看着李定国下了马车,向着人群稀疏的兵家府学大门走去,直到他的背影彻底消失,他才转过头来,拉上了窗帘的同时,用床边的铁扣叩了叩马车。

感受到震动和声响的车夫开始驾车回程,而朱由检也将注意力放到了自己面前桌上那堆积如山的奏疏上。

时间进入天启十四年后,天下的旱情也如朱由检预料的一样一发不可收拾。

正月间,北方各省下雨的次数屈指可数,而南方各省则是在经历台风、洪涝等灾害。

至天启十四年二月初一,陕西、河西、山西、河南、湖广、南直隶、山东等一京六省去岁入秋早霜,冬无雪,今春不雨,旱情初显。

单说省份,感觉旱情规模并不小,不过好在这一京六省之中,只有河南和陕西是全省皆旱,而山西、河西是半省遇旱,剩下的南直隶、山东、湖广,则是邻近河南的那几个州府遭遇旱情罢了。

尽管遭遇大旱,但由于河南、山东的百姓有存粮,因此朱由检不必担心他们,甚至河南布政使陈奇瑜和山东布政使王纬都表示常平仓充裕,可以接济其它省份。

至于陕西,作为陕西布政使的梅之焕也上疏表示渭河、泾河、黄河、汉水无碍,陕西河套、关中、汉中三地春耕不受影响,今岁可自给自足。

湖广和南直隶也表示可以自行赈灾,不用朝廷拨发钱粮,因此真正需要朱由检和大明朝廷上心的,是河西、山西两省。

河西遭遇大旱的地方,主要是陇西和西宁一带,地方上奏的灾民足有百万,基本都是这些年陕西迁移河西灾民的聚集地受灾。

至于山西,好消息是大同和太原没有受灾,坏消息是除了这两个府,其它都受灾了。

相比去年山西全省皆旱的情况,今年的情况算是乐观了一些,不仅仅是旱情,也有关人口。

经过去年一年的迁移,山西人口从八百万骤降至六百八十万,并且眼下还在不断地迁移。

虽说耗的粮食是一样的,但更好的消息是火车的修通。

至二月初一,大明眼下的十条在建设铁路里,京辽铁路修到了辽东的大宁府,京杭铁路和京广铁路的京开段修通,从京城到河南开封的铁路已经在运营。

此外的京西铁路与京陇铁路、京嘉铁路的京城至西安段全线修通运营。

另外,天启十二年开始修建,从旅顺直通沉阳的铁路也修通,从沉阳到吉林、松江府、北山、漠东的铁路刚刚动工。

通俗来说,长城以内,秦岭淮河以北的铁路路段全部贯通。

海外的粮食,完全可以走旅顺、天津两个港口,运往北直隶、辽东、山西、河南、陕西这一京四省。

大明的铁路是靠人力堆起来的,这是没有办法的,但它的效果已经呈现出来了。

去年瀛洲的粮食运抵天津后,大明仅花费了六天的时间,就将瀛洲的二百万石粮食运到了山西太原和陕西西安。

至于送往旅顺的四百万石粮,只花费了不到三天,就全部运到当时修通铁路的辽阳。

如果按照东北其它铁路的建设进程来算,顶多到天启十八年,松花县就能连接到京城铁路网,届时松嫩平原的粮食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关内。

说的完整点是天启十八年,但实际上当铁路修抵吉林的时候,松嫩平原的粮食就可以对关内反哺了,所以最快是天启十六年。

铁路的运用,让大明的粮食输送损耗大大降低,而这次关于河西和山西的旱情,朱由检准备了不同的方案。

首先河西承受了陕西迁移过去的二百多万百姓,加上乌斯藏百姓的迁入,眼下的河西百姓多达五百万。

这五百多万百姓,在收复西域以前,朱由检不会鼓励他们迁移。

好在河西在朱由检的记忆里,属于明末大旱的边缘省份,如果不是陕西迁移陕民二百万前往河西,其中一百万在陇右生活,那当地的灾情也不会大到哪里去。

河西的灾情现在还不显,从粮价来看,百姓还有一些存粮,但是应该不多。

从京西和京嘉两条铁路的进程来看,今年的十月左右,铁路会修抵到关中的郿县一带。

从郿县到陇西一共六百多里,陆路损耗粮食是一定的,但也损耗不了太多。

等到十月,瀛洲粮食运抵天津,走铁路运往郿县,然后从郿县运往陇右,那河西的灾荒就能被按下去。

因此,对河西,主要还是以赈灾、蠲免为主,而对山西则是老规矩……迁移。

坐在马车上,朱由检挥洒笔墨写下了自己的想法。

在写下的同时,他也打开了东北四省今年正月交上来的黄册。

“漠东省,一百四十五万三千余人,耕田二百九十七万余亩……”

“北山省,三十二万六千余人,耕田……五十六万七千余亩。”

“东海省,一百八十九万五千余人,耕田五百三十七万余亩。”

“辽东省,六百二十一万四千余人,耕田四千二百余万亩。”

“四省合计约九百九十万人,耕地约五千一百万亩……”

朱由检年初各省情况,满意的合上了文册。

总的来说,朱由检最满意的政策,还是他在天启元年、天启二年将中原二百万流民迁移辽东的壮举。

如果不是他把这些百姓迁移辽东,眼下的东北恐怕还是民不过二百万,耕地不过一千五百万的局面。

现在不管是人口、耕地,东北的情况都十分优握,唯一受限的就是小冰河低温下的粮食减产。

五千一百万亩耕地,其中有近六百万亩是开垦不过三年的耕地,亩产不超过四斗,而其他四千五百万亩熟地的亩产也不过七斗。

因此,东北四省耕地看起来很多,但在粮食上依旧有不小的缺口。

瀛洲每年最少得供应东北四百万石米麦,不然当地就会爆发饥荒。

不仅如此,随着山西百姓不断迁移前往东北,东北的粮食缺口还会不断加大。

不过,以山西的情况来看,顶多再迁移二百万人口前往东北,剩下的人口,即便大旱怎么作妖,除非赤地千里,不然山西的水田也够养活山西百姓了。

“各省的人口数量得把控好,尤其是江南四省……”

朱由检处理好了北方的灾情,随后将目光放到了标注江南四省的一本文册上。

一年的时间,以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四省组成的江南四省清查出了隐户四百余万。

四省的纸面人口在天启十三年年末达到了四千九百万人,但朱由检清楚,这只是一部分。

四省的人口巅峰,应该是天启六年左右,最少有八千万,占据大明真实人口的十分之六。

后续由于旱情、洪涝不断迁移人口有所下降,但根据四省近十年,累计迁出不到四百万人口的情况来算,四省的人口最少还有七千五百余万。

以后世推算,大明两京十三省巅峰人口在一亿五千万的情况来说,现在的江南四省,依旧占据了大明五成以上人口,只比洪武年间的六成略低一成。

朱由检要进一步的迁移当地人口,以江南的人口,补充,南州、麓川、交趾、旧港、瀛洲,以及海外诸藩和齐国的人口。

想要迁移,必须找准机会,而这个机会就是大旱。

过去两年依靠江南的旱情,朱由检迁移走了不少人,接下来的日子他还是得依靠大旱。

今年江南的洪涝虽然波及很大,但受灾的只是南直隶和浙江,而产粮大省的湖广和江西并未受灾。

今年江南四省的人口迁移必然会下跌,但明年开始,江南就要遭遇一轮又一轮的旱灾了。

抓住这个窗口期,继而迁走足够的人口,这才是朱由检要做的。

想到这里,朱由检翻找出了大明天津船厂的奏疏。

在上面,他果然看到了天津船厂汇报的蒸汽机船制造进度。

由于蒸汽机船已经试航成功,因此天津船厂一口气下了三十艘两千吨货船的订单。

三十艘蒸汽货船,装上煤、水,顶多能一次性运走两三万人,哪怕一年能跑四趟南洋,也只能运送十几万人,这样的运力还远远不够。

江南旱情的苗头是明年,彻底爆发是后年,给朱由检的时间只有两年,因此必须抓紧时间。

“加建二百艘……”

感受到时间的不足,朱由检提笔对天津船厂的奏疏写下这五个字,随后才合上了奏疏,继续处理起了其它奏疏。

对于朱由检来说,他能留在大明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他必须得把该做的都做完,然后去齐国探索应该如何开创一个符合大明的新制度。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