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翮抚掌笑道,“说得好!没想到文龙你小小年纪,竟然能想到这些,老夫尚且是在多年宦游之后,才想明白这个道理的,看来你这个忘年之交,老夫没有白交!”
薛蟠笑道,“宽宇先生言重了,晚辈能得附骥尾,已经足堪荣幸。”
张鹏翮经过这封交谈,与薛蟠愈发投契,真正把他视为同道中人了。
这份认可,对薛蟠而言,弥足珍贵。
薛蟠之前虽然因为做事,先后得到过顺天府尹邓浩然、内阁次辅户部尚书石淼文、内阁首辅吏部尚书王汝霖的赏识,但是在这些朝廷大老眼中,薛蟠仍只不过是一个能做实事的官场后进。
至于贾政、林如海对薛蟠的看好,则有很大成分基于彼此间的亲戚关系。
张鹏翮的这份认可,却是从人格品性方面,对薛蟠的全面认同。
接下来,薛蟠又在兰考的黄河大堤上呆了几天,旁观了张鹏翮制定的修河方略的施工过程。
其间,薛蟠把水泥,献了出来。
张鹏翮原本对水泥不以为意,但是在亲眼见证到水泥凝结之后的坚固程度之后,连连顿足道,“文龙怎么不早把这样神物拿出来?若是早几年有它,那老夫的治河成果会比现在更好!”
治理黄河,最紧要的就是修筑堤坝。
而这个时代的河道堤坝,大都是用的泥土,即便是有些河段用到了砖石,因为缺少黏合剂,坚固程度也十分有限。
水泥作为一项用途广泛的黏合剂,用在河道堤坝修筑上,确实是能发挥奇效的。
有些险要的河道,若是有了水泥,堤坝的坚固程度,就能从抵御十年一遇的洪水,提升到抵御三十年一遇,甚至五十年一遇的大洪水!
水泥运用到修河上,能够极大地降低溃堤的风险。
有了水泥,即便没有治河新策,张鹏翮也有信心,保证黄河南流河道的堤岸数年不溃。
有了水泥,新修的黄河北流河道,堤坝就能束得更紧,如此一来,黄河改道北流之后,因为堤坝束河冲沙的效果,能够更好地减少黄河下游的泥沙淤积。
薛蟠这次来,接连给张鹏翮带来意外之喜,让他竟有些应接不暇之感。
既想赶在豪门权贵看上黄泛区淤田的好处之前,把淤田的所属权收归朝廷;又想立即借用水泥,赶紧把几次险要的河段堤防加固一番,分身乏术。
薛蟠劝道,“宽宇先生,单靠您一个人,是无法把事情做得面面俱到的,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您也需要找几个副手,来帮您分担一下。”
张鹏翮叹道,“治河是个苦差事,哪有人愿意来跟着老夫吃这份苦受这份累呀。”
薛蟠说道,“其他人不好说,但是张世兄得您教导,足能担当此任!举贤不避亲,宽宇先生不能因为避嫌,就任世兄大才,无以施展呐。”
张鹏翮的长子张懋城,如今也年过五十,已到知天命之年了,却因为不是两榜进士出身,入仕多年,依然只是区区从五品知州,若是没有机缘,此生可能无望入朝,升迁正三品以上的朝廷大员。
张鹏翮信不过其他人,不放心把治河要务,交给那些他眼中的酒囊饭袋之手,但是对他亲自教导的儿子的品性,却了解至深,无可指摘。
只是因为避嫌,才始终没有想过把张懋城调入河道总督衙门。
薛蟠说道,“即便不能把张世兄调入河道总督衙门,亲自做老大人的副手,但也可以把他调到治河新策涉及到的沿岸州府,借重他的能力,为治河保驾护航!
“老大人若是坚持避嫌,那就由晚辈来为张世兄作保,您老意下如何?”
张鹏翮如今已经年逾七旬,这些年与张懋城始终宦游各处,不得相聚,父子连心,怎么可能不挂念?
见薛蟠这样说,张鹏翮终究没再坚持避嫌原则,默认了薛蟠为张懋城筹谋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