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敦煌书院大图书馆,是给张俭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的话。那么,接下来,荀攸和荀彧,给张俭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的大门。
比如在医学部,张俭看到了一种种研制成功的中药成药,看到了被后世誉为三大神药之一的阿司匹林,甚至看到了种痘之术。
这个时代的天花,和后世天花的毒性有很大不同,又被称为“小儿疮。”
婴幼儿最容易感染,存活率极低,不知使多少人家绝嗣。
种痘术一出,简直功德无量,其意义无论如何形容也不为过。
张俭再昧着良心,也不能说,这医学部不是和大汉亿万百姓的福祉,密切相关啊。
再比如说,在农学部,张俭见到了曲辕犁。
如今大汉耕地技术,还是用的“二牛抬杠”直辕犁。将直辕犁改为曲辕犁之后,不仅能减轻一头牛的使用,而且能耕田效率,提高三倍有余。
这是什么概念?
如今,天下遍地烽火,男子从军旅,妇人老弱艰难种田,耕牛极度缺乏。
日子久了,恐怕更多的人,不是因为直接的战争死亡,而是因为粮食的缺乏活活饿死。m.
如果曲辕犁能够推广天下,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有数百万百姓免于饿死!
其意义,真的就小于刘偃马上出兵洛阳吗?
张俭都不怎么肯定!
而且,事实上,无论是医学部的种种神奇医术,还是农部的曲辕犁,相对于另外一样大杀器,就什么都不是了。
荀彧道:“张老先生来得甚巧。秦王最近新得了一种神奇的粮食,名曰土豆。昨日,秦王命在下试种的百亩土豆,叶子大半发黄,想必已然成熟。不如咱们现在,就看看土豆的产量如何?”
张俭微微点头,道:“民以食为天。如果这土豆产量不低,秦王就当真是万家生佛了。老夫能参加今日之盛事,也真是幸何如之。”
见识了敦煌书院的种种神奇之后,张俭已经丝毫不敢托大,跟着荀攸和荀彧,来到那百亩土豆试验田之前。
他甚至心中有所预感,这土豆的亩产量,将会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
不过,话说回来,张俭想象中的惊人产量,不过是亩产大几百斤、近千斤而已。
而事实上,土豆的产量呢?
此时此刻,这百亩土豆试验田的旁边,已有五百名农夫拿着农具待命。
荀彧一声令下,五百农夫轰然应喏,按照事先分配好的地块,迅速挖掘了起来。
很快地,土豆堆积如山。
又有三十名早已安排好的小吏,分为十个小组。不断将这些土豆称量出来,并且计算出总重量。
三千斤!
五千斤!
八千斤!
三万斤!
十万斤!
二十万斤!
五十万斤!
……
土豆的总重量不断攀升,张俭的呼吸迅速急促起来,眼中更是冒出了熊熊烈火!
什么亩产几百斤,上千斤啊!
现在,土豆的亩产量,早已过了八千斤!
而且,张俭逃亡多年,颠沛流离,绝不是不识稼穑的腐儒。他对耕种之事,已经不亚于一般的农夫。
张俭清楚地知道,眼前这百亩田地,只是非常一般的田地而已,绝对称不上什么上佳的良田。
一般的田地,土豆就有如此产量。那上佳的田地,又该如何丰产呢?
如果,这土豆真能充当粮食的话……那……那……那我大汉的命运,那数千万百姓的福祉,真真是不可限量啊!
然而,这可能吗?
…这都是真的吗?
现在的张俭,简直犹在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