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坐的唐人普遍出身不高,都明白得很。
他们担心都护从小是锦衣玉食,不知道这些门道。
“庞城守,你们信不过么?”章白羽询问。
“庞城守,我们当然信得过。”泽口城守说道,“虽然他出粮从不爽快、出纸总要摆谱、出钱如同割肉、出人如同改嫁老娘、待人吝啬,但总得来说,庞城守还是很好的人。只是,庞城守下面的那些人,未免有些鱼龙混杂。瑞德城是都护府繁华所在,蝇营狗苟之事、奉承上官之事多了,庞城守所奏,未必全真。”
章白羽听完之后,却派人召见了一个人。
都护府官员们纷纷朝着大厅外面看去,不久后,就看见一个头发全白的老头,在一个唐兵的带领下走了进来。
这个老人的衣服很干净,布料也显得体面,头巾也是新的,如果不是有些胆怯的模样,看上去就和一个在家享福的老头差不多。
章白羽突然开始用清河的方跟这个老头说话,老头也用清河话对答。
清河话与别地的方不同,清浊音含混在一起,与林中话倒是有些相似。
章白羽询问了几句之后,就告诉这个老头,“老丈,这些小子都不相信是您老种出的这些庄稼,您给他们讲讲。”
老头一时有些诧异,他不知道为什么有人会这么想。
他走到筐盘边上看了看,又捏开了筐子里面的几块安息薯,检查无误后,确定了那些安息薯就是他种出来的。
“他们为啥不信啊?”老头有些求助地看着章白羽,又觉得他的话没有问明白,就补了一句,“他们想问啥?问老汉便是了。”
章白羽让在座的人尽管发问就好了。
很快,就有郎官问那老汉,开田多少亩。
老头说多少多少。
又有人问他年老力衰,怎么开出来的。
老头说本来就是熟田,瑞德城守配了耕牛,分了农具,周围的乡邻来帮忙,开田倒不难。
郎官们议论纷纷,说果然是有人帮忙开田的。
接着又有人问他那么大一点土,怎么可能出这么多庄稼。
老头说瑞德有粪车,他的地离瑞德近,就肥方便。
又一阵议论。
最后,郎官们询问老头,是不是多田的粮产并做一田,虚来报功。
这一下,老头却一口咬定,这是多少亩产的,就是多少亩产的,收成上,绝对没有多田并做一田。
郎官们之前总能挖掘一些他们信服的证据,这一下,不论他们怎么询问,这个老头却都明明白白地告诉他们,这安息薯出产高是真的。
到了后来,城守们也开始询问了。
不过城守们倒不像是郎官们那么咄咄逼人,而是询问这个老丈,安息薯要怎么种、要怎么堆肥、要怎么分种、要应什么节气。
老丈一一对答,并且还说了一个让城守们更加惊讶的话:“这东西几个月就能熟,一茬一茬的。”
老丈说完之后,满座的唐人竟都没有了声音。
如果他说的是真的,都护带回来的安息薯,可真的是宝贝了。
“这东西吃地力吗?”蒯梓问道,“布尔萨地薄,我怕那边种不了。”
老丈却摆了摆手,“我老丈能分到什么好田?我去找城守时,只想要一点沙田、薄田,种点菜养活自己。这样的田,会肥么?这安息薯,薄田能长。不要说布郡,就是托山上,我看也能长。”
惊讶的声音已经盖过了怀疑,有些唐人甚至离开了坐席,走到了老丈的身边去询问。
坐榻上的唐人们,也开始交头接耳,想要知道这种东西什么时候能运到他们的辖地。
还有几位城守依然很谨慎,他们觉得这件事情还是且缓且看,不要一下子都去试种。万一这种庄稼不耐寒冬或者染了一种病,也不会闹得遍地欠收。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老丈只要有一半的话是真的,那这种安息薯,就值得各地去种了。
在众人喧哗不停的时候,老人突然对章白羽提了一个要求。
“校尉,”老人还是用的过去的称呼,“老汉不要脸,还想求校尉一些事情。”
“请讲。”
老人想了想,“明年,我想多要点地。”
“你种的这些还不够么?”
“今年冬天,周围几个村子,几十个唐娃娃出世。他们的爹妈,有些自己都是娃娃。我看他们手生,种不好地,来年怕要饿着孩子。”老人说,“来年老汉多种些,给这些娃娃种出口粮来。”
都护府大厅中,唐人都发自肺腑地吐出了轻松的笑声。
“好。”章白羽答应道,“不过你还要多做一件事情。”
“什么事情?”
“老丈,”章白羽对他说,“你不光要养活周围的唐人娃娃,整个都护府,还有以后的唐土,你都要顾全到。”
“把我累死,我也种不出来。”老丈摇了摇手。“怎么养得活那么多!”
“不用你亲自种。”章白羽说,“今年,各城都会派人去瑞德。怎么种安息薯,你要把他们教会。瑞德城选好的良种,你帮我告诉那些农人,都要好生地教会各城来人。老丈教不教得好?”
老丈有唐人天生的谦逊和谨慎,他几乎脱口而出,“这不好说”。
但是听着‘校尉’的话,看着满座的唐人,想着以后唐人的孩子不再挨饿,老丈突然有了一种豪迈。
“教得好!”
都护府中,欢声雷动。
众人不论武夫、文士,皆为这个唐人老汉喝彩,如同欢呼一位冠绝三军的剑士!
还在找王国的建立免费小说?
网上直接搜索20万本热门小说免费看,,精彩!
(王国的建立)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70.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70.com
</ahref></ah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