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ref>章节错误/点此举报<ahref>点击/收藏到桌面
第九章阴霾
唐人都抬头看着的石门。
瑞德城的食货郎站在人群的中间,他不时用手指挥着梯子上的两个的差役,让他们调整一块匾额的位置。
两个差役站在两丈多高的梯子上,脚下发软、大腿打颤,都苦着脸,询问食货郎是不是可以了。
食货郎插着腰,总感觉不太满意。
那块匾额不是太靠左了就是太靠右了,不是一个角翘起就是另一边有点遢。
就在一群唐人、归义人商量着应该如何调整时,一辆马车快速地从他们后面飞驰而过,溅起了一滩泥水。
本来很庄重体面的一群人,包括食货郎本人在内,都非常敏捷地朝着街角跳去,躲开了马车溅来的泥水。
一群人扭头对着那辆马车大骂,“要撞死人的!”
回头的车夫和车窗探出头的车主,一起对街边的众人做出了猥亵的手势,“堵在街上找死!”
梯子上的两个的差役露出了哀莫大于心死的表情,“郎长,请问好了么?”
被马车惊扰之后,食货郎也觉得坏了兴致,挥了挥手,说好了好了下来吧。
忙碌了一上午,匾额终于悬挂在了一幢建筑的石门上。
食货社。
食货郎制度虽然已经在都护府推开,但食货郎却不属于都护府的官吏体系。他们更像是一群顾问,或者是共和国的执政雇员。
都护府草创之初,可用之士不多,少有的俊杰,都分派在‘钱粮兵马’之上。
哈桑和他属下的一批职员,从一开始的职责就非常宽泛。从最初的贸易,到后来集散财货,再到主持唐钱,他的任务一直在调整着。
到了现在,都护府已经发现了问题。
都护府不像是之前的诺曼人或者安息人,只需要经营中心城镇和港口就可以了。都护府的管辖范围比起商业共和国来说,都要细致入微。考虑到商业共和国大多是城市国家,都护府面对的问题,必然更加复杂棘手。
章白羽在经过东征布尔萨之后,对于冗余吏员、军队已经警觉起来,他命令长史与诸城守在吏员上‘司职以精简为上’,也就是说,事情要办好,但是人不能多。
这一下,各地的城守都带着不怀好意的笑容,把目光投向了瑞德城的方向。
唐城额定的吏员是一样的,但是所有人都知道,瑞德城的庶务之多,十倍于别处。
按照长史的命令,瑞德城守就算是忙死,恐怕也难以胜任。
城守们都在等着瑞德城的笑话,不料想,瑞德城却开始推行食货社制度了。
所谓的食货社,就是由官派的食货郎主持,但都护府本身并不出面的机构。
在都护府的关曹机构并不完善的时候,食货社可以承上启下:它有都护府作为依靠,但并不是都护府的常设机构,它可以和商人们按照惯例谈判,但不必凡事依靠都护府的吏员。
食货社开设的消息传开之后,瑞德城的诺曼社区大感兴奋。
按照诺曼人的理解,食货社是彻头彻尾的市民机构,类似于独立商行或者行会联盟。有了这样的机构,市民们就能在都护府之外,找到其他的地方发挥能量。商业巨子和各业行会首领,也能绕开都护府,在行业内制定规则。有朝一日,市民们就能像是过去那样,成为城市中举足轻重的力量,甚至接管城市,把它变成都护府下的自由市。
食货社区别于归义司、司空府的地方,就在于它面对的不再是家庭或个人,而是城内的工坊与行会。前来籍册的人,也都是城内的商人、工坊主等人。
居住在瑞德城的游商,已经超过了一百人,其中有四十多人来自都护府内,五十多人来自其他各国。
工坊主们的分类却简单不少。城内的工坊主有两批人,一批隶属于都护府,另外一批则属于莱赫共和国。
隶属于都护府内的工坊主,下辖于城守府的占了六成,利用都护府和莱赫人资助经营的有两成多,剩下的工坊主则属于独立经营。
庞大的商人团和工坊主,让瑞德城内的市民多有获益。都护府的贸易素来以货物平衡为目的,出货入货大体平衡,这造成了瑞德城内的货物不断增加,但物价却并没有出现很大的波动。
瑞德城内的市民,不论能写会算还是只能提供体力,都能获得不错的报酬,加上瑞德城内的市民娱乐设施非常多,便加剧了都护府各地朝此移民的风潮。
瑞德城守苦心规划的甲坊一再崩坏,后来干脆就划清了内外城。内城严格遵循甲坊制度,沿街居民不得逾越占据街道,外城则很随意,只要是籍册入户之人,城守便不过问。
因为瑞德城人口众多,大多都能在工坊和商行之中谋得差事,故而瑞德城是都护府内第一个征收丁口钱的地方。
此外,瑞德城的建筑风貌也出现了转变。瑞德城守曾经下决心要把瑞德城修成‘新春申’,可惜,随着人口膨胀,瑞德城守不得不允许市民修筑乌苏拉式的寓楼。
最初的寓楼只有三层或者四层,现在,在瑞德外城,一幢六层高的寓楼正在铺筑地基。
一旦那幢寓楼修建完成,它就能供应一百多个家庭同时入住,它本身将会成为瑞德城的标志建筑。
瑞德城守现在已经闭口不提‘新春申’的事情了,提了徒添伤感,何必自找不痛快呢。
瑞德城守曾经向章白羽禀报,希望修筑一座唐塔,高十三四层,离地十数丈,以显示都护府的威严。不料,这豪情满满的请求,却招致了章白羽的斥责。章白羽让瑞德城守专心庶务、引导贸易、平稳粮价就好,一幢高塔是带不来都护府的威严的,只会显得小家子气。这之后,瑞德城对于城内的‘乱相’,便听之任之了。
因为有都护的允许,瑞德城内最不同于其他城镇的地方就在于,它有许多市民机构。
就比如归义司。其他城镇的归义司大多直面居民,但瑞德城内,归义司很早就难以应对人口。为了籍册人口,各个甲坊都有自行推举的坊长,城镇会承认他们的地位,他们则要负责清查本坊的人口。城镇对甲坊之内的事情,只起监察之职,人口三月一录,后改至半年一录。其他的事情,城守平时不会过问,可一旦甲坊内出现了隐匿人口、欺压市民之事,则会追究坊长本人失察之责。
瑞德城也成为了各地城镇中,食货郎最为集中的地区,一城之内就聚集了三名食货郎。
食货郎们最初并不直接参与贸易或者税收,只作旁观。这些食货郎为都护府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城镇生活记录,瑞德城的物价涨跌、货物的流入流出、工坊的扩张或者歇业、市民对财货的偏好和口碑,他们都会一一记录下来。各地的食货郎也都在做这些事情,但涉及的范围却没有瑞德城广,思辨也不及瑞德城深。后来,食货郎则始给瑞德城守提供一些建议了,比如,他们已经可以预料到一个月内的物价涨跌,并且很明确地告知城守为什么。此外,食货郎们还会承担他们的同行在唐土的指责:平抑粮价。
在粮食丰收的时候平价购入粮食,在粮食匮乏的时候,由城镇平价售出粮食,通过这样的手段来保证瑞德人能够不被粮商讹诈。
这样的手段让本地的诺曼市民大感惊讶,过去的领主对于粮价的涨跌几乎不会过问,共和国的执政官们偶尔会在饥荒时出售廉价的粮食,但这都被当成极大的慈善来宣传,一般是执政官希望讨好市民领袖寻求连任的时候才会这样。
可是在都护府,这种制度从一开始就被推行到了各地的城镇。在第一次丰收的时候,因为饥荒刚刚过去,居民们储存粮食的风气很浓,城守们便没有过多地购入粮食。在第二次丰收的时候,城守们面对大量的粮食,就着手囤聚了。
前两年,因为都护府粮食匮乏,不得不委托莱赫商人从西部招来了不少诺曼粮食商人。这些人自称是莱赫人,但是城内的居民大都知道他们是什么来头。这些粮食商人行走在街头的时候,经常有西部流亡过来诺曼人对他们吐口水,不过这些粮食商人们毫不在意。在西部,他们有大片的庄园,那些领民们只需要一点点粮食就可以顽强地活下去,他们还有许多奴隶,也只用维持在勉强不饿死的境地就好。
这些粮食商人做着美梦,他们觉得唐人公爵依靠他们才能维持下去。
这些粮食商人根本不相信都护府购入粮食,是为了平抑粮价或者是去安抚饥民的。在这些人看来,囤聚粮食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供养军队。这种看法在西部的粮食商人中间非常流行,尤其在唐人东征布尔萨的时候达到了顶峰。只不过,当章白羽征服了布尔萨行省之后,却立刻裁编了军队,这倒是让粮食商人们大感意外。随着唐军主要战事的结束,也因为接连的丰收,都护府对于粮食的需求越来越低。
西部的粮食商人们开始感到事态严重了。
都护府对于粮食商人们的约束也越来越强烈了。过去,这些粮食商人在城内富比王公,显赫不下贵族,都护府对于他们在瑞德城的斑斑劣迹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一切都变了。小麦商人和油料商最早被食货郎们挤出了瑞德,这些商人发现,只要他们敢囤积粮食抬价,市面上立刻就会涌出大批粮食,将粮价抑平,等到他们平价出粮的时候,一切又归于常态。这些粮食商人纷纷指责唐人公爵是暴君,说他不该用这种恶毒的方式回报救命恩人。
可是都护府对于这些商人的咆哮根本毫不在意,都护府甚至没有针对他们,都护府只是在扩大耕地、修缮沟渠、扩散良种,然后把粮价越降越低。
持续低迷的粮价让许多西部粮商饮恨退出了都护府,他们对于都护府的憎恶,不啻父母被杀,返回西部之后,他们也是极力叫嚣对都护府开战的。
可不论那些西部商人怎么叫嚣,他们的乌苏拉主人,却还没决定是否对都护府开战。
都护府奉行财货兑财货的贸易方式,这极其符合共和国的胃口。
不论是乌苏拉人还是莱赫人,他们都很赞赏这种做法。
托莱、埃兰或者诺曼人,他们的贸易政策都是以金银盈余为目的,为了聚敛更多的金银,他们不太注重提高国内庄园的物产,却总是会封锁某些特殊财货的流通。托莱人就垄断了海珠、埃兰人则是宝石、诺曼人则经常封锁铜、煤物资的输出。面对这些国家的时候,大宗的贸易总是难以达成,即便有了大笔的贸易约定,也非常地不稳定。
可是都护府不一样,他们并不追求金银的聚敛。实际上,唐人上下很流行一种奇怪的论,那就是金银不能吃喝、不能穿用,没有财货,金银只是漂亮的石头。这种说法在战争时没错,可是现在已经和平了,还抱着这种想法,那就太愚蠢了。没有金银,如何积累财富呢?
不知道章白羽受到过什么样的刺激,他的贸易官员一直奉行财货平衡的政策。他们通过莱赫人得到一船物资,一定会尽力凑足一船物资兑换。这一点,之前的乌苏拉人也很熟悉。许多乌苏拉人至今记得,可笑的唐人有一段时间甚至废除了金银,将金银铸造成了巨球。为了防止乌苏拉人趁机掠夺金银,在唐人的市场上甚至使用布匹作为货币。现在,随着都护府与莱赫人的贸易逐渐扩大,都护府终于恢复了金银货币,在内部也开始推行一种铜钱了。
即便是这样,乌苏拉人依然没有做好翻脸的打算。
乌苏拉人即便和唐人关系的关系不好,但他们却时时刻刻在关注着唐人的动向。他们发现,唐人在和莱赫人协定贸易的时候,会显得非常诚恳。比如莱赫人给都护府运来一船工具,都护府就会按照莱赫人的需求,提供一船的瓷器或者琉璃器。如果莱赫人并不需要琉璃器,唐人就会询问莱赫人需要什么?莱赫人需要茶叶,那么在瑞德以北,茶庄就会拔地而起;莱赫人需要郁金香,在托利亚山脉,唐人的香农就会得到资助,让他们扩大香田;莱赫人需要丝绸,唐人就会按照莱赫人提供的布样,召集绣女进行织造。
尤其是丝绸,章白羽表现出来的合作态度,根本不是普通的领主,完全像是一个共和国执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