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耽美小说 > 王国的建立 > 第五十六章 临湖

第五十六章 临湖(1 / 2)

 推荐阅读: 赛博朋克:传奇人生 我一个综艺咖多才多艺很合理吧? 人在死牢马甲成圣 真实世界 新婚夜!她悔婚嫁给残疾死对头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重生成首富家的团宠妹妹暖寒酥 属性无限暴涨,我横压多元 穿越七零重组家庭 反派在修罗场艰难求生[快穿]
最新网址:hbcjlp.com

<ahref>章节错误/点此举报<ahref>点击/收藏到桌面

第五十六章临湖

临湖城内。

上下皆陷入了狂热之后的萎靡之中。

拔出佩剑呼喊‘万岁’是容易的,但是新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的,没有多少人能够说得分明。即便对章白羽最为推崇的林中人,到了这个时候,也要考虑崭新的王国应该如何建立。

两位使者发现自己触动了临湖居民的拥王情绪后,前后冷静了下来。

这和他们的计划是有所出入的。

不过蒯梓却没有让两位使者有任何退缩的可能。

在长史的安排下,两位使者分别和都护府盟誓,并且以周使和沛使的身份,同时否定了春申以北唐国的正统。

从此,谈起北方归云城的女王时,都护府的军民不再称呼为‘唐王’,改而称呼‘姜氏’。

临湖城内的军民,对于都护是最为拥戴的,但即便是他们,要习惯‘姜氏并非王室’也需要时间。

让都护府官员们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唐民们很能接受这种说法:姜氏祸乱了唐国,故而才有之后唐民流落四境的悲凉下场。

更让普通的唐民感到欣慰的是,来自故国几位贵使,都承认了都护是正统,也就是说都护称王,已是早晚的事情了。

这些诏谕,对于大多数的居民们来说,是渺远的。

这些诏谕究竟说了什么事情,都是由都护府的官员们来宣传的。

这其中,最为上心的就是林中人。

如何建立新的法统,林中人的学者们非常熟悉:童谣、歌子、戏谱、新服制、旗帜等等,许多细节上都开始出现了别有用心的变化。

从临湖城开始,都护府正在开始将自己视为一个国家。

更进一步,是将自己视为新的唐国,并且对拯救北部沦亡胞族有责任。

布尔萨半岛虽然经历战火,但是气候宜人、土地肥美,迁徙来此的唐人、归义人,正在萌生一种想法,那就是过好自己的生活,不要过问春申之北的事情。

如果经历了一两代人,这想法恐怕就会成为惶惶民意。

可是现在,因为两位故国使节的推动,整个都护府军民的心态被转变了:他们不再将自己视为流落四海、侥幸安居的迁徙之民,他们开始将自己视为唐土最强大、正统的一支。

割裂春申北部的思想,刚有萌芽就被掐灭了。

都护府任由‘全唐’思想的蔓延,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在于,不必担心都护府唐名被正统这种东西动摇,坏处则在于,如果都护府迟迟没有北上的举动,那么都护府就会逐渐失去民意。

拥王是一回事,王是不是值得拥戴则是另外一回事了。

除开将春申唐土视为‘必救之地’外,都护府的唐民也在最初的惊愕之后,也开始睁开眼睛,打量起了东方故国的世界。

用沧海桑田来描述故国的变化,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唐后经历四五朝,最后法统传递至周,如今的周人说起唐,竟然如同在谈论古国一般。

这种奇怪的感觉,就好像是前几朝的一位学者写的故事:他从山洞之中,进入了一片桃花遍开的溪流源头,那里的居民与外界隔绝,渡过了悠长的岁月,接触到了外人后,竟然不知道如今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了。

在春申河谷诞生的唐民们,在这些故国人看来,恐怕就是那些与世隔绝的居民。只不过,唐人生存的模样,可不是田园牧歌一样的悠闲,反倒是战乱频任、民不聊生。

故国看着唐民,唐民也在看着故国。

唐覆灭的时候,竟然派出了诸皇子出海。

根据沛使的说法,在前后上百年中,竟然有上百万唐人投奔怒海。在前有大海、后有追兵的情况下,建立了数十个唐人之国。

如今中土的王化便布大洋之上,让人思之神往。

不过这种浪漫之下,却也经不得细想。

许多心软的都护府老妇听说了这些故事,便拿手去抹眼泪,嘴里连连说着‘遭罪了遭罪了’。

她们就曾经吃过拥挤在小小的船舱中,在海上飘零迁徙的苦头。

她们还想起在海上死去的孩子,被剥得干干净净后丢入了波涛之中,因为那些衣裳还有别人要穿,遇到风暴连天的鬼天气,满载着唐民的大船就在众人的惊呼声中沉入大海,抵达了异域,唐民也是饱受欺凌,若不是最后唐军解救,现在的唐民恐怕还在各地苦苦挣扎。

此外,都护府的唐民竟然很能理解沛使所说的故事,特别是和土人、番人交往的故事。

尤其对于兰国的故事,都护府的居民几乎是一点就通,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兰国很早之前就宣布,兰国国人不光包括唐人,也包括土人,在艰难地弥合之中,居民逐渐将自己视为兰人了。

兰国也有女王传统,这与春申之北的姜氏如出一辙。

兰国最先抵达封地的时候,便爆发了瘟疫,滨海地区的唐民死伤无数。

兰国王室也多殒命瘟疫之中,后来兰王便落入一田氏女子身上。

那女子听说土人知道治疗瘴气、疫病的方法,便换了土人的打扮,骑乘一头白象,不带一兵一甲,进入了土人城邦。

经过许多次劝说号召,土人城邦竟然归顺了兰国,并且派出了僧侣和医生协助兰国救助各地疫病。

女王享国极久,前后五十年。

女王死后,兰国便成了毫无疑问的诸侯第一大国。

后来,周朝曾经试图进攻兰国,一万六千多周朝士兵登陆了兰国。

奋起反击的,竟然是无数接受王化的兰国归明土人。

各地兰人、归明人强悍的战斗意志,让周朝坚持了几年后,只能焚毁了海滨的军屯,无奈返回了周朝本国。

这恐怕就是兰国历代国君亲近土人的原因。

不过,对于沛使一直宣传土人低劣不开化的说话,都护府的居民们听了却不太相信。

因为沛使本人的故事里面,土人是建有城邦、寺庙遍地的文明。他们还有高明的医术和文化,他们的习俗、风物能够让国君们欣赏。

沛使说起兰国现在也开始推行‘中土昭烈’,还是颇为欣慰的。

毕竟,兰国与其藩国一直奉行‘玉石不辨、夏番不明’的国策,让沛国这样的国家看不顺眼。

许多诸侯国的国君,甚至不会以礼对待兰国来的土人使节。

如果是中土兰人的使节到访,诸侯国的国君、官员,便会极为慷慨热情。

遇到了土人出身的使节到访,诸侯国君们见都不会见,只打发一个小令前去敷衍了事。

对于那位田氏女王,诸侯国也都喜欢宣传她淫荡无行。

据说她曾和一个土人王子勾连,随后又和芳国国君有染,甚至连周朝南征的大将,也都上过她的床。

如今的兰国国君,每一年都会出来信誓旦旦地保证,说自己只有中土之血,绝没有一丝土人血脉。

诸侯国看了都只当一个笑话。

毕竟兰王之中经常出现色目儿、高鼻梁、浓毛发,历代兰后虽然都是唐名,恐怕也有不少是土人。

自从辩礼之后,沛使在临湖城内终于比过去要自由一些了。

除了每天要去报备,其他的时间没有人管。

沛使甚至还出城过几次,和一位农丞交了朋友。

夏麦已割,都护府各地腾出来的人手边在乡老的率领下,开始修筑一段段的水渠、大道。

沛使对于都护府占据的南郡赞不绝口,甚至不小心透露出了一个信息,那就是沛国十六郡之地,没有一郡拥有这样广阔又相连的原野的。

此外,那十六郡的土地,又主要分布在两个大岛上,中间有海峡穿过。

海峡隔断迦毒、诸侯间的贸易,其中往来船舶不绝,货商辐辏。

许多诸侯都曾经揶揄沛国,“上至君王,下至庶民,全凭峡间税讨生活。”

临湖城。

都护府的官员每天都在讨论称王之事,据说章白羽的都护内院内外,天天都有人报祥瑞,不是鸡生了两个头,就是猴子说了人话,要么就是小驴对母驴‘屈膝如人跪’,或者就是鸟衔来了嘉禾。

仿佛全天下所有道德的奇迹,几个月来全部降临在了都护府的大地之上。

后来,都护下令献祥瑞者罚没家财十六万钱,一时之间,奇迹又远离都护府而去。

在临湖城外,沛使的身份还属于贵宾,再次返回临湖城的时候,沛使却发现自己已经声名狼藉。

沛使在街上行走的时候,周使的车马一见到他,就立刻转入别巷,避之不及。沛使扬起来打招呼的手也只能僵在了半空中;

走进酒肆,想听听酒博士、茶博士讲讲最近临湖城的稀奇事情,却发现周围的酒客全拿意味深长的眼神看着他;

后来,沛使又去找食货郎拉关系,拍着胸脯保证说,他在沛国很擅长财货讨价还价。远来此地为客,可以帮主人分忧。听说都护府正在和莱赫人议定布价,他一定能让都护府大获全胜。

结果食货郎面露尴尬之色,说这种场合外使去不方便。

“直娘贼。”沛使心中纳闷,“这唐民当真古怪。拥立都护为王的时候,人人恨不得亲我两口,怎么一转眼这么不待见人了。”

最后,钱樵只能去了一个安息人开的香料店闲逛。

安息人算是沛人和唐人都熟悉的外族人。

钱樵还会说一些安息话,都是从迦毒的安息侨民那学的,口音很古怪。

香料店的货郎们听了便捂嘴笑。

钱樵询问了旁边一个唐人才知道,安息人跑到迦毒去定居的,一般都是在安息国内活不下去的渔民、农夫,这些人说话的口音,在安息贵人听来都是粗俗鄙陋的。

钱樵这一下就很恼火了,不就是卖香料的么,有什么好神气的。

这家香料店和迦毒的那些香料店不同,因为这房舍的装潢太过精美了,里面也不光只出售香料,还出售酒、糕点、布匹甚至手掌形状的别致匕首。

这倒让钱樵有些奇怪了。

都护府不禁唐民刀兵弓弩,钱樵还能理解,毕竟都护府以武立国,民风尚武可以理解。

这家安息人何德何能,竟然公开销售兵器。

仔细看着香料店里面的货郎,倒没什么奇怪,就是坐在深屋尽头的一个女子,却隐约有些贵气。

她独自喝着一壶酒,手上戴着赤黑丝绸的手套,衣服看不出布料的质地,脑后却有一个相当宽阔的斗篷。

那女子还回头看了钱樵一眼,过了一会,便命人给钱樵送了一枚剖开的安息瓜、一壶土茶、两碟看不出是什么的点心。

这一下,钱樵猜测,这香料店的主人,恐怕是什么流亡到都护府的安息贵人。

联系到刚才这些人嘲笑自己的口音,钱樵倒觉得是猜中了几分。

钱樵等了一会,那个女子果然派了一个同样装束的男人过来,邀钱樵去谈天。

钱樵命令自己的随从,一个抱剑的童子去外面等候,然后便跟着男人去了。

穿过了香料店,是个别致的花园。横木漏窗,弧形穹顶,满目都是安息风情。花园之中,种有四季常青的青叶数,周遭夹杂着花卉。一个半瞎的花农跪在地上,正在将不合时令的花卉移栽到花盆之中,在一边则堆积着十几枝含苞待放的花枝。虽然有花农忙碌,钱樵在院子里面却感觉不出凌乱。

小小的石亭看起来风格又是一变,钱樵已经打听过了,这是喇蛮式的石头亭子。本城原来属于‘喇蛮国’,这亭子该是喇蛮人留下来的。喇蛮人别的不说,石头建筑修得很不错,几乎比得上兰国的土人城邦。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