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ref>章节错误/点此举报<ahref>点击/收藏到桌面
第五十三章春申之秋
唐军士兵肃立在山口之前。
一个清河老头走到前方,对着山口上的一处石堡呼喊起来。
这处石堡是当初诺曼人修建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唐国的义军从北方南下,后来则是要防备唐人的大将军。
如今,这处石堡被团练兵占据,防御的则是南海都护府。
才过去短短几年的时间,原先的守卫者和进攻者仿佛已经成为历史。
随着清河老人喊完,石堡里面也传来的声音。
对方要肉、要水、要米。
都护府的军人很快就答应了。
这段时间唐军士兵封锁山区,将驻扎在清河山脉的残军分割各处,又守卫水源市集,断绝敌军补给。
天气渐冷,万物戴霜。
唐军开始兵不血刃地接受着清河、春申边境的堡垒。
朝廷兵马仓皇南下,沿途滥授团练使的称号,就连许多剪径的强盗也被春申朝廷诏安。
春申与清河之间的大块丘陵山道,现在倒有了一些无主之地的味道。
唐军之中,白家和刘家的优势立刻发挥出来。
这两家人几乎只要听一听守卫者的口音,立刻就能弄清楚对方是哪个小地方来的,甚至还能弄清楚什么人可以和对方说得上话。
章白羽知道,一日不下春申,整个都护府就得不到稳定。
都护府缘着山道北上,从林中郡杀出,突袭已经奏效,唐地两个大郡已经落入都护府之手。若是能在年底动荡春申,才能算作收取全功,否则一待开春,谁也说不准姜氏会弄出什么新的变故来。
章白羽现在也颇为担心乌苏拉人的动向。
乌苏拉人现在必然和姜氏一样感到吃惊,但是乌苏拉人比姜氏更加危险,也更加敏锐。一旦乌苏拉发现唐军主力北上之后,他们即便不会亲自动手侵入南地五郡,却很有可能撺掇安息人下场。安息人尚未流过血,除了列加斯之外,其他的大军头们还都带着一股蠢劲。可是,也就是这股蠢劲,让章白羽非常忧虑。唐军很少打两面之战,若是再来几个塞米公爵那样的蠢材,都护府会很头疼。
章白羽命令林中郡—怀远郡—定土之间,五十里一哨备齐骏马、使者,即便无事,每日也要通传消息。
每一天,章白羽都会得到一个月之前的消息。
行司马府的僚属们,会将尽可能多的消息传回来。
章白羽坐镇在清河城内,处理着各地的事情。
云郡地广人稀,本地的豪强大族早已没有了当初的势力,都护府在授田的时候比较容易。云郡唯一的麻烦,就是北山口附近的防务问题。这几十年来,自从韩将军南下之后,北山口的防御极为空虚,兵马钱粮仰给云城。云城残破之后,北山口的屯民和驻军,实际上是自行防御。
都护府的使者带着韩家老兵前往北山口,立刻换得了对方的归附。只不过北山口附近的可用之兵不过两百人,‘霜海’之中的牧儿屡屡寇边,北山口非但不能派兵南下,反倒需要都护府派出援军。对此,都护府的使者也只能承诺恢复粮草供给,短期内,只能依靠北山口的守军们自守了。
北山口被重新设城,称定北城。
清河郡的情况就复杂一些。
清河东部和北部没有话说,几乎所有的豪强都被反复血洗过,都护府在授田的时候,还意外地得到了一群春申备官的效忠。在朝廷抛弃这些备官之后,清河人开始四处搜捕他们,这些备官就藏匿了起来。如今他们对春申朝廷心灰意冷,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他们在暗中观察着都护府。直到清河城被攻破,这些备官终于走出了藏身之处,希望对都护府效忠。
都护府询问了这些春申备官关于清河的情况,对方也据实以达。
章白羽发现,这些春申来的备官,对大族豪强的憎恶,竟然和白家、刘家人不相上下。
对这些姜氏投奔过来的官吏,章白羽在仔细考虑之后,将其中大部分以‘白身’编入都护府为属,同时,将其中一个平民出身的子弟提拔起来成为郎官。
任用姜氏旧官,都护府内的文官们倒是不绝意外,军人们则不太能接受。
击破清河后,就有许多团练首领当即要求加入‘王师’,但却被全部遣散归家。
都护府对团练兵的轻视,从上到下,弥漫在各个角落之中。对唐兵来说,单独的团练兵或许能打,可是成群结队的团练兵便如同猪猡一般不能成事。
都护府一般都将投奔过来的团练首领仔细甄别。
主动投降又无大怨的,便可保不死,只不过这些首领却要面临数年乃至数十年的监禁,除非他们协助都护府进行授田。
团练首领被扣押在清河城内,团练兵们则按照各乡各里分别遣散。
都护府会从将备官和授田令派往每一个城镇。
这个冬天,备官和授田令就要在各个城镇里面过冬。他们要为都护府寻找合适的兵员、备官,需要的时候也可以从清河大营寻求援助。到了明年春天,若是各地不能完成授田,都护府就会派出士兵前去督促授田。
对于豪强,都护府也只能选择区别对待。
坐拥大片庄园、坞堡、圆寨的豪强大族们,是绝对不会同意授田的。即便是他们自己同意,家中的子弟也会层层阻碍。这些大族之家已经自成体系,盘踞在乡里,可谓土皇帝。章白羽过去只是道听途说,如今倒是切身地见到了这些大族的蛮横模样:地方的钱税粮赋,全部入于私家;典狱裁判,权归族长;地方官吏僚属,尽是乡贤郡望。换句话说,这些地方便是国中之国。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就算是处决了他们的族长,也无法清理干净这种盘根错节的关系。
这样的豪强,都护府只能快刀斩乱麻:数个郎队,击破当地的负隅顽抗的团练,最后站在尸骸旁边授田。
势力稍小一些的豪强,倒是灵敏机变得很。
章白羽接触他们时,颇有一种当初林中子弟来投的感觉。
这些大姓子弟,几乎是以惊人的速度理解了都护府意图,随后又立刻找准了安身之道。
都护府要授田?这些子弟便将乡里大批土地鳞册献上,还告知都护府谁家曾经害过白氏、刘氏,谁袭击过大将军所部。
都护府要募兵?这些子弟便自带甲胄、武器、马匹,前来投奔都护府,并且将族中子弟也携带而来。
都护府要建城?这些子弟立刻带来本地的《地方志》、《水文志》、《西迁族谱集》,将一个地方从古到今细细梳理一遍,呈递给都护府。
投奔都护府的清河子弟们,一下让清河城内显出了反常的热闹来。
若在以往,都护府是不会轻易接纳这些子弟的,可为了尽快安定清河郡,这些子弟中的魁首都被授予了闲职,剩余的子弟则被送去了林中郡营训。
清河西部乱相纷纷。
团练兵返乡后,各地的情况也是极端的不同:有些地方立刻接受了唐军的授田令,有些地方则甩开唐军,进入寨堡自保。
清河南部,现在变成了唐军剿匪、肃清残敌的地区。
唐军摸索出来损失最小的办法,就是搬来团练的家乡父老,让父老们去劝说团练投降。
最初唐军的话无人敢信。
现在便好些了,毕竟天气凉了、粮路断了,团练们对都护府也无极端的仇恨,只不过有一份深深的恐惧:一旦都护府许诺不杀,这些团练的抵抗意志便开始瓦解了。
都护府的唐军南下摸索道路的时候发现,他们的名声已经非常恶劣了。
姜氏的羽林郎们在各自张贴告示,痛斥都护府的种种无行。
“南海匪府诸贼,自弃父母之邦,化为远蛮之人。匪府首领章匪白羽,帐下数万人,皆东南蛮人,食人血肉、荼毒文化、淫虐妇孺。清河之东,粼粼上万家,而今化为丘墟;清河之被,壤土丰美之地,而今白骨逶迤```”
洋洋洒洒千百字,告示之上的文字,都小如蚂蚁一般。
姜氏的宣传中,终于尝试将都护府描述为外族人了。
主要的证据,则是都护府军中的外族士兵,这是最直观可见的。
都护府的唐兵,就被说成了是背弃祖宗,招来外族欺压唐民的奴才;都护府能够不带辎重前往唐腹地,也是因为都护府的兵士‘因粮于民’,抢夺唐人平民的粮食,必要的时候还会吃人;大部分的唐军士兵,则被描述成了奸()淫老弱畜生。
许多地方,在告示之外,还有对清河城的描述。
多半都是描述清河在过去是一座人口繁庶、财货丰饶的大城,如今却已经被都护府的匪兵焚毁,只能看见废墟在平原上袅袅生烟。
都护府的唐军一边撕扯姜氏的告示,一边张贴都护府的告示。
在告示上面,都护府和姜氏的区别就显露出来了。
从托利亚山区开始,都护府张贴的一切告示,都要求“会认字的就能读懂,读出来听的人也懂”,务求平易简单,绝不‘因形废意’。
除开语平易之外,都护府也禁绝说废话。不论是将姜氏说得多么恶劣,还是指出对方在撒谎,都不太有效。都护府给备官们下达的指令,要求告示不光要简单明了,还要展示都护府与姜氏的不同,再就是让百姓知道姜氏的朝廷不行,唯有都护府才是百姓的朝廷。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都护府的告示开始四处张贴。
“乡亲们,投奔都护府可以授田。”
下面画了一把刀。
很多林中学者对此表示非常不满,他们已经准备好了满腹文稿,对仗分骈精美无比,总觉得备官们瞎胡闹。
这件事情最后闹到了章白羽那里。
章白羽看了看林中学者们写好的檄文,又看了看备官们写好的告示,鼻子嗤了一声,训斥林中学者简直不自量力。
林中学者们很失望。
“陛下哪里都好,可惜与贩夫走卒打交道太多,没了文风体面。”
章白羽却不管林中学者怎么说,下令嘉奖了备官,并且让他们将这些告示张贴到每一个集镇、村落、圆寨之中。
有些闭寨自保的山中族落,备官进不去寨子,便将告示裹起石头,丢到了寨子里面去。
这份告示就好像是一块石头落入了沉寂的池塘中,溅得水花四射。
整个清河都被吓了一跳。
很多惊愕莫名的村人,还会将这种告示主动带到春申去,带给春申郡的农人看。
“投奔都护府可以授田?”
“当初朝廷也干过```不过那些春申来的官儿,不都被豪杰们杀了么?”
“这都护府不一样。听说他们在清河打得厉害,许多大族阻碍授田,被杀全家。”
“不然你看看这把刀,画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简直是土匪。”
“可是土匪授田啊!”
“哪有这么乱来的```不过说得是真的么?”
“我在清河有亲戚,都说是真的。至少清河城周围都授了田。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