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
来自皇宫内的消息就如同地震一般撼动着这个大都市,京师百万百姓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只因为这种事情从大誉开国以来还从未出现过,再结合现在朝廷瘫痪,边境紧急的情况,一股乱世将至的氛围顷刻间出现,并迅速席卷了每一个人!
皇帝,新近登基还不到一年的永兴帝,驾崩了!
宫里传出来的说法是皇帝失足溺水而亡,可但凡是个聪明人都不会相信这种只能骗骗三岁小孩儿的鬼话。
毕竟现在掌控着京城的可是楚王您呐!
没有人会相信却不代表有人会反抗,京师的控制权在楚王手里,而且现在大誉还面临着北辽入侵的危机,除非是能够迅速解决掉楚王,否则一旦出现意外,就会引起天下大乱,进而让北辽渔翁得利。
只是没有人知道,楚王已然和北辽完成了肮脏的交易,效仿了当年卖国求荣的石敬瑭将大誉的百姓、土地拱手让给北辽,以换取对方的支持。
大誉朝的命运,在悄然之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尽管这改变尚未浮出水面。
.......
江州,寿县。
与北方风暴将至的恐慌不同的是,江南还没意识到乱世的到来,除了远离北方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寿县有着一支堪称强悍的军队驻守,这让包括江州官员在内的一众江南人都感到了心安。
是的,也包含了江州官员在内。
对陈平不爽的人其实并不多,江州知府和知州这些高级官员只是少数,大部分的中低层官员反而认为陈平的到来为江州带来了安全,至于知府知州与陈平这个西南招讨副使外来户之间的矛盾,倒是波及不到他们。
也正因如此,陈平在江州的行事很是顺利。
来自乾州的人员以及物资进入江州,与当地掌握了大量资源的地主乡绅富商们开始了合作。
起初江南士绅们本以为这合作只限于军事,然而有着陈平撑腰和背书,焉能坐视这些手无寸铁却拥有天文数字财富的江南绅商说东道西?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是个问题,就像是先有钱袋子还是先有枪杆子一样。
但陈平表示:很抱歉,我既有钱袋子,也有枪杆子,所以我全都要!
“江南的士绅碰到你算是倒了大霉了!”
“这话怎么说的?我可不爱听嗷!”
对于叶崇文的调侃,陈平断然否认,怎么能叫倒霉?明明是他给江南士绅带来了更先进的技术和更赚钱的门路,这是双赢。
听见他们二人谈话的赵瑾也开口道:“碰上咱们陈大人应该算他们运气好才对,就他们现在这么做生意,能赚几个钱?”
这话我爱听!
陈平冲赵瑾笑道:“就是,糟蹋了手里的地和银子,一有点钱就跟个宝贝似的挖个坑埋起来,生怕别人抢了他们的,循规蹈矩,故步自封。”
“这样还怎么做大做强?”
吐槽完江南士绅,陈平转而谈起了北边的事情。
“听说北辽打过来了,你们说说看朝廷能不能挡得住胡人?”
按理说在这种时候讨论这种话题,未免显得有些无情了些,但陈平心里清楚,如果只是大誉的内乱,其实要解决并不算多么困难。
因为楚王选择了最错误的一条路,所以对付起来费不了多少功夫。
可偏偏大誉北边还有个北辽心怀叵测,这就让局势变得复杂了起来,而且看现在北方的情况北辽必然是要干涉大誉的内乱了。
这对于陈平来说绝不是一个好消息,自然得提前做好准备,提防着些。
“朝廷为楚王所控制,各地官府逐渐离心,焉能与之敌?”
“叶公子说的不错,去年打退北辽都那么艰难,现在?唉!”
叶崇文和赵瑾相继开口,看法大致相同,陈平也是点了点头,就算北军西军拼命抵抗,恐怕也难以阻止北辽入寇中原,就像北宋末年,当时的宋朝并非是没有可战之兵,甚至西北方向反而拓地千里,设立了陇右都护府,将西夏按在地上捶。
然而军队不差没用,朝廷已经是千疮百孔,乱作一团,最后的结局叫人唏嘘。
他不希望大誉也重走宋朝的老路,偏安虽好,但那是饮鸩止渴,不是长久之计。
“北辽打进中原不可怕,可怕的是国人无收复故土之心,无战胜敌寇之志。”
陈平感慨一句,这时罗砺与李峰走了进来。
他们二人脸色凝重,看起来似乎是得到了什么不好的消息。
“京师急情,楚王说,陛下溺水身亡!”
嗡!
帐篷内的几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劲爆消息齐齐震住,就连陈平也不例外。
尽管早有预料,可真当永兴帝的死讯传来,他们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要知道这可是大誉的皇帝,货真价实的天子,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
什么溺水,谁不清楚这是楚王的把戏?!
紧接着罗砺又一脸严肃说道:“还有一件事,北辽可汗带着大军杀到了密州边境,情况危急,恐怕...”
“恐怕北地有失!”
李峰接了这个话茬,又让在场的众人感到了压力。
这些事就像是连锁反应一般,不出则矣,一出就是一连串的坏事接踵而至未免让人起疑。
毕竟,楚王害死永兴帝和北辽入寇的时间一个前一个后,不管怎么说都有点巧的过头了。
陈平深吸一口气大脑飞速运转,先前个把月时间都没什么大动静,现在一下爆发出来,确实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好在今时不同往日,自己手下已经聚拢了一支数量不少的军队,并且还有乾州与江州的支持,而北军和西军这两支军队常年与外敌作战,就算不能打退北辽,也能拖延很长一段时间。
这么一算,留给他的时间虽然算不上很多,但总归还是有操作的空间。
念及于此陈平清了清嗓子,说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这一天终究是要来的,诸位,该当我们做事的时候了!”
言罢,他看向在场几人,罗砺、李峰、赵瑾、叶崇文,俱是他的亲朋故旧,现在聚在一起,目的也很简单,往小了说是保住自己身家性命,往大了说是匡扶大誉朝廷,不让胡人染指中原,使汉人百姓沦为胡虏猪狗。
自出任西南招讨副使以来的这些日子,陈平所做的各种准备就是为了这一天。
“通报全军将士,宣读楚逆罪状,择日北上讨逆!”
事情发展之迅速,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
短短几日之内,关于永兴帝被楚王杀害,北辽大军压境的消息就在大誉境内快速的传播了开来。
然而这还没完,随后而至的是更加劲爆的消息,即北辽大军在密州陈兵,吸引北军主力前往对峙后,东边的青州防线就被北辽铁骑突破!
只是这支北辽的奇袭骑兵并没有在突破青州防线后直扑京师,而是消失在了大誉军队的视野当中,不知去向。
起初人们还因此松了口气,毕竟青州防线距离京师只有几百里而已,以北辽骑兵的突进速度,几天之内就能杀到,一旦京师危急,事态的严峻程度就将陡升。
但很快就有了密州与青州交界处的后方出现北辽骑兵的消息,这会儿大誉上至王侯公卿下到普通百姓才反应过来。
北辽这是想要一举吃掉整个北军!
一下子,京师人心惶惶,要知道北军可是大誉最强的两支军队之一,并且肩负着直面北辽的重任,北军要是覆灭,甚至是被重创,大誉都将不再安定。
自此天启十八年年末的这几天内,无数北方百姓纷纷收拾起了行囊,准备南下躲避战乱。
而在京城,控制朝廷的楚王对此则是对此不以为然,甚至趁着这个时候对北大营的常德元下令,要他所部解除武装,本人前来京城接受召见。
换做是之前,楚王焉有此等胆魄敢于命令常德元?
加之宫里传出来的流言,说是楚王已经与北辽暗中勾结,要割让密州青州的土地与北辽,以换取北辽的支持帮助他坐上皇位。
因此,京城局势愈发变得紧张起来。
当楚王的命令传到北大营时,常德元嗤之以鼻,不仅没有照做,反而觉察到了对方异动之下的倚仗。
“楚王大抵是与北辽真的有些什么勾当。”
“北军正当危急之时,是保京城还是救北军?”
这话自是与南宫明说的,他虽明白存人失地人地皆存而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的道理,但这是关乎天下亿万人性命的抉择,不得不慎之又慎。
而问南宫明,则是因为眼下能够制衡楚王的力量只有三支,一是北军,二是西军,三嘛就是在这个冬天崭露头角于江州寿县发展起来的陈平了。
北军现在自顾不暇尚且需要他救,而西军远在千里之外的夏州,远水解不了近渴,何况西军也需要防备西北的胡人,不能轻动。
所以唯一能够在他这北大营的军队北上救援北军主力之后,接替制衡甚至是收复京师重任的,就只有陈平了。
南宫明闻言抿了抿嘴,脑海中闪烁着陈平与他接触的一幕幕画面,半晌后目光变得坚定起来。
“北上!”
“必须要北上,北军一旦被全歼,大誉亦将不复存在!”
南宫明语气极为严肃,他是与北军深有渊源不假,但此刻说的话全然没有半点意气用事,只是从一个军人的理性角度去看待。
“至于京师,我想陈平是个聪明人,不会看不清现在的局势,兴许这会儿他已经带兵动身了。”
常德元眯起眼睛,问道:“你就这么相信陈平这小子?”
“他可...”
常德元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南宫明打断了,南宫明郑重答道:“不是我相信他,而是我们只能相信他!”
“而且,陈平此人能力天下人有目共睹,其人之聪颖、果决,想必将军不会不知道。”
常德元望着南宫明,尽管还是感觉一个没有加冠的毛头小子可能扛不住这样的重任,但正如南宫明所说,他现在只能相信陈平了。
不然的话,难道期待那些孱弱到能被白莲贼这种贼寇打的溃不成军的厢军吗?
至于陈平能否成功,这一点常德元也不敢确定,他能做的也不过是尽可能的为陈平提供些帮助罢了。
“事已至此,希望陈平不会让我们失望吧。”
常德元长舒一口气,做出了决定。
同一时间的南方,一支军容齐整,井然有序的队伍正在急行北上,即使是顶着鹅毛飞雪也不停歇。
这,自然就是西南招讨副使陈平麾下的七千军队了。
至于为什么一个招讨副使能有这么多人马,那还得归功于永兴帝委任时的宽松安排,除了一个名头之外,别的一概没有。
所以,既然连军饷都没有,谁还能管得着陈平能招多少人?
何况现在朝廷都失灵瘫痪了,地方秩序还能够维持都算好的了。
“按照现在的速度,少则五日,多则十日就能抵达京师。”
“中州、建州的官府是什么态度?”
听到这话罗砺呵呵笑道:“他们能有什么态度?朝廷被楚王控制是人尽皆知,他们就等着你举起这大旗呢,好从中分一杯羹。”
“哼!当是一群尸位素餐之辈!”
李峰跟着后面骂了一句。
陈平反倒不恼,这种虫豸是永远杀不绝灭不尽的,只要不反抗就代表还有的谈,眼下重中之重是讨伐楚逆,然后保卫京师,尽一切可能将外来的敌人驱逐出去,这些内部的蛀虫大可以留着以后再做铲除。
他哂笑一声,道:“勿虑其他,只要咱们将楚逆消灭,打退北辽即可。”
“谁赢,他们帮谁。”
谁赢他们帮谁?
罗砺与李峰对视一眼,眼神中透着一抹惊艳,这话说的在理,说的通透。
一旁的赵瑾和叶崇文也是眉毛一挑,脸上露出了认可的笑容。
而在五人的后方不远,石嘉洛微眯着眼睛将这一切看在了眼里。.
.......
就在陈平带着他的七千兵马一路狂奔直扑京师之时,有关北辽突入中原,北军将要陷入重围的消息也开始四散开来。
乱世似乎在一夜之间到来,而西南招讨副使陈平打出“讨伐楚逆,恢复王化”的旗帜后,更是在第一时间吸引到了各方势力的注意。
大家都惊讶于陈平这个在此之前于朝堂地方都算不上甚么大人物的家伙,竟然些许时日不见,就能拉出一支规模不小的军队,并且敢于第一个吹响攻击楚王的号角。
就在这各方势力惊讶的时间,陈平已经人到中州了。
只不过他并没有继续北上,而是选择在汴梁府停顿了一下。
至于原因嘛。
“陛下惨遭楚逆毒手,而今京师为楚逆窃据,天下不可无主!”
“先帝长子晋王殿下早年被送出京城,养育于秦王府中,而今我受先帝遗命,请晋王殿下统领四方王师,以讨楚逆,抗御胡虏,恢复大统!”
汴梁城外,陈平披甲执锐,眉目犀利的扫视着下方一众将士,这里面不仅有他麾下七千兵马,还有中州本地的厢军,以及从夏州赶来的部分西军和秦王府卫队。
泱泱三四万人马绝不是一个小数目,也能对京师的楚王以致命一击。
不过在此之前总要师出有名,光是一个口号可不行,于是,自上任西南招讨副使时秦王府之行带来的“秦王世子”石嘉洛便站了出来。
说完这些,陈平转头冲石嘉洛躬身行礼,在他身后,是西南招讨使陆威、中州知府知州,西军几位将领以及罗砺李峰等人。
在万千将士的注目之下,石嘉洛按捺住心中激动,缓步上前。
“国家板荡,逆贼篡权,又有胡虏乘虚而入,孤肩负先帝遗命,志在重振朝纲,驱逐外虏,使天下重归太平!”
“尔等将士,可愿往否?”
“愿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