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结交黄绾 三人会讲
十一月的北京,街上的寒风像刀子一样,把没有急事的人都逼进了屋子里。家里有炭炉的围着炭火打发日子,没有炭火的钻进被窝消磨时光。王阳明没有出去拜客,他在鹫峰寺僧舍内,烤着炭火等待一位访客。
门帘掀开,一股寒气挤进僧舍,进来一位头戴貂皮帽、身裹臃肿袍、外披布大氅的中年人。来人叫黄绾,字宗贤,号久庵,比王阳明小五岁。王阳明迎上来,拱着手。黄绾吐出一口白气,深深吸进一口屋子里的暖气,然后,匆忙地褪下手套,向王阳明拱了拱手,马上搓起了双手,搓着手说道:“黄岩黄绾前来拜访阳明先生。”王阳明道:“哎呀,这么冷的天,有劳久庵先生登门。大冬天,我们南方人在北京可是遭罪了!快快,赶紧烤烤火。”
黄绾解下大氅、脱下帽子,递给站在一边的王祥,马上坐到了炭火跟前。黄绾个子比王阳明稍矮。坐到火前,凑着炭火,王阳明发现,黄绾圆圆的脸说不上胖,他气质醇厚,眼神干净,干净之中有一股执着劲。黄绾烤着手,说道:“阳明先生历经磨难,据说在贵州悟通了圣贤学问,如今能悟通圣贤学问的人已经不多了。鄙人一直亲近方山老人。老人家今年弃世了,鄙人一下子觉得心里没了依靠。”
谢铎,号方山,著名理学家,浙江人,做过国子监祭酒。
王阳明递上一杯热茶。
黄绾继续说道:“方山老人家有个藏书阁,名为朝阳阁,藏书数万卷。鄙人平生就一个爱好,就是读书。读着读着,脑子里就有了疑问,读书是为了什么呢?人生来不能仅仅是为了读书吧。后来老人家告诉我,读书是为了变化气质,塑造心性,把我们凡人的心性塑造成圣贤的心性。”
王阳明惊喜地附和道:“对对!这就是身心学问!”
黄绾闻言惊喜地笑着说:“今天找对人了,鄙人自从走上身心学问这条道后,功名心也淡了。可是,先考早早弃世,黄家门户没有人支应,家慈苦劝,让鄙人出来。母命难违,这就蒙祖荫,到了后军都督府,做了都事。”
王阳明笑着说道:“身心学问不见得要整天躲在山洞里,苦修苦练。昨天我还和湛甘泉先生探讨这个问题,身心学问不是躲清闲,得在事上磨炼。所以说,黄都事能来北京做事,既尽了孝心,也不耽误自己做学问。”
黄绾点着头,说道:“储柴墟前辈也是这样说。正是这位前辈,介绍鄙人来拜访阳明先生。”
柴墟是储巏的号。
王阳明笑着说道:“我们是诗友。我正要拜访他,听说他不在北京。”
黄绾说道:“刘阉横行时,独独对柴墟前辈很尊重,见必称先生。为避嫌,先生病退了。刘阉失势后,朝廷征召柴墟先生为南京户部侍郎,先生婉拒了。阳明先生,柴墟先生说您是得道的亚圣人。”
王阳明心里有些得意,笑眯眯的,摆着手,说道:“这可是过誉了,实不敢当!孔孟以下,再没听说过有圣人出世。宗贤,你做学问有哪些心得呢?”
黄绾轻轻叹了口气,说:“本朝钦定,朱文公是儒学集大成者,做圣贤学问,自然是以朱文公学问为准绳了。我本不打算出来做事,只求一辈子能把身心修好。循着文公格物致知的路子,我打算把方山先生朝阳阁的藏书读完,希望读书能读通天理。有天,我读书累了,头昏脑涨,到楼下园散步。文公不是说要格物吗?我站在一棵老树下,看着树干上的蚂蚁上上下下,就突发奇想,我来格这个蚂蚁吧。我整整在树下站了一天,不眨眼地观察,一窝蚂蚁,川流不息,沿着老树,你来我往。”
王阳明听着,像个孩子一样竟然笑出了声。黄绾停下来,发窘地看着王阳明,脸红了。
王阳明摆摆手,说道:“宗贤,我不是笑你,我是笑自己。我也有过这种经历,你是格蚂蚁,我是格竹子。当年,我也像你一样,傻傻地盯住一丛竹子,格了七天,格出一身病。我是在北京,那年我二十一岁,拖着病体参加会试,考得一塌糊涂。哈哈!不说我了。你说,宗贤,格出来什么名堂没有?”
黄绾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这些蚂蚁有名堂,上上下下,来来往往,都各走各的一条线,好像有人指挥一样。个个不空手,都很勤劳,往窝里搬运东西。虽然很有秩序,却没有见谁像人间只动嘴不动手的官老爷。蚂蚁互相之间很友好,好像有它们自己的语言,互相头对头,说上几句,各自走开。到了树下蚂蚁窝,空手出来的,衔着粮食进去的,互不干扰。可惜看不到地下窝里的情况,估计里面也有蚂蚁朝廷,有蚂蚁天子,有蚂蚁天后,会不会也有内阁和六部,也有我们这样的五军都督府。我倒是想刨开蚂蚁窝,一看究竟,只是担心伤着蚂蚁,只好作罢。这些蚂蚁也和人一样,有和平有战争,两窝蚂蚁碰到一起,就是你死我活的战争。我看两窝蚂蚁长得都一样,还担心它们分不清敌我呢。蚂蚁比我想象得聪明,走近闻一闻、嗅一嗅,就分清了敌我,是一窝的,就友好地走开,是敌人,就互相咬起来。一场仗打下来,虽然没有血流成河,却是尸骨累累。”黄绾说着,摇了摇头,叹息着。
王阳明严肃起来,等黄绾停下来,说道:“这些现象,和我们人一样呀。不外乎吃饭、工作、睡觉、和平、战争、死亡,各有各的秩序,就像天上的日月星辰,各走各的道,各有各的活法。”
黄绾说:“看样子,一窝蚂蚁就是一个宗族,或者是一个国家。有一点,可惜没见到它们的天子,没见到它们的朝廷,没见到它们的官老爷,它们好像个个平等似的,都是自己走路,没见谁坐轿子谁抬轿子。”
王阳明哈哈笑了起来,笑着说道:“真是佛家那些话,一一世界,一窝蚂蚁一个世界。宗贤,通过观察这些蚂蚁,你最终得出什么结论?”
黄绾叹息了一声,小声说道:“我们常常视而不见的蚂蚁,这么微不足道的蚂蚁,我都难以弄明白,它们怎么说话呀?它们怎么想呀?它们靠什么生活呀?它们考不考举人和进士呀?它们排队怎么排得这么齐,而且竟然没有人指挥?这么一窝蚂蚁,有没有小家庭?它们结婚不结婚?这么大的家庭怎么做到不闹矛盾?它们……阳明先生,您说我笨不笨?小小的蚂蚁,我竟然也弄不明白。是这个世界太大太复杂,还是我黄绾脑子太简单?这短短的几十年,面对这么大个世界,我能活明白吗?难呀!”
黄绾这些话,旁人听起来很可笑,但是王阳明不觉得可笑,因为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王阳明想,这么执着求道的人,这么执着要活个明白的人,很少见。世上不少人有过这么可笑的追求经历,但是因为碰壁,因为难以弄明白,因为觉得可笑,很多人最后苦笑几声,摇摇头,绕道而行了。黄绾不仅敢于袒露自己的可笑往事,如今年近中年,竟然还没有放弃这份执着。但是这已经钻到了牛角尖里,如果出不来,最终也是半途而废。王阳明看着发窘的黄绾,安慰道:“锲而不舍,是求道的志向;有取有舍,是求道的方法。好在来北京的路不止一条。”
黄绾愣了愣,脸上突然浮现出了笑容,他热切地看着王阳明,问道:“阳明先生,我一来北京,朝阳阁的几万卷藏书是没办法读完了。柴墟先生说你在贵州得道了,快成圣人了。既然你格过竹子,我格过蚂蚁,都撞过南墙,想请阳明先生赐教,你是怎么回头的,是怎么走上正途的?”
王阳明笑眯眯地说道:“宗贤,孟子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们中年人,书读得不少了。朝阳阁的那些藏书,先不用可惜。朱文公的格物致知,这条路看来是走不通了,你没有走通,我也没有走通。如果我和你说,陆象山曾经指出来过一条路子,即便你不反对,外人也会质疑。我们这样吧,干脆绕过朱文公和陆象山,连二程夫子也绕过去,我们直接到孟子那里。孟子说过,尽心知性,知性就是知天。天不就是天理吗?”
黄绾身子往前倾着,问道:“看来,关键是尽心。怎么算尽心呢?”
王阳明笑眯眯地说道:“孟子还说过,收心放心,就是做学问的方法。尽心就是放心。”
黄绾追问:“怎么算是放心呢?”
王阳明一直笑眯眯的,说道:“宗贤,你静坐过吗?”见黄绾点头,王阳明继续说道,“真正入过静吗?”
黄绾一直伸着脖子,与王阳明隔着炭火炉坐着,因为身子太靠前,袍子前襟几乎压在了炭火上。王阳明指了指炭火。黄绾眼睛盯住红通通的炭火,说道:“只见书上描述过,如果见到自己心上圆坨坨、光灼灼的东西,那就是见性。你是说只有见了这个东西才算入静?”
王阳明开怀大笑起来,笑着说道:“这误会闹的!一会儿你的袍子着了火,你胸前就是圆坨坨、光灼灼了,可是那不是见性,那是袍子着火了。”
黄绾明白过来,红着脸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往后撤了撤身子,摸着胸前,说道:“哎呀,烫手!惭愧惭愧!”
王阳明笑得很开心,笑着说道:“宗贤,若袍子烧坏了,我阳明子可是不负责赔偿的。”见黄绾脸红着,王阳明继续说道,“你这一误会,倒误会到了最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