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都市小说 > 王阳明(全集) > 第70章 结伴南下 讲说《大学》

第70章 结伴南下 讲说《大学》(2 / 2)

 推荐阅读: 太阳与雄狮 原神,雷电真加入聊天群 说好黄毛,却成了仙子的白月光 温情陌陌龙飞天 开局当宗主:我的规矩有点野 爆!黑红顶流多了个妹 咸鱼夫妻在逃荒 一人之下,山海画妖 我的红楼生涯 全球神祇之无限推演
最新网址:hbcjlp.com

到了船上,一家人相处的时间就多了。徐爱除了躲在船舱里陪伴安慰夫人,绝大部分时间一直贴在王阳明身边,他有想弄明白的事。这天中午,赶上风和日丽,王阳明在甲板上静坐晒太阳,徐爱坐到了王阳明对面。徐爱默默地注视着王阳明,王阳明默默地坐了一会儿,感觉到了徐爱的目光,笑眯眯地睁开眼,问道:“曰仁,在我脸上发现了什么?”

徐爱憨厚地笑了笑,说道:“先生,都说你在贵州龙场悟道了,我想看看悟道后的人,身上有啥变化?这么多天,我一直在观察,好像也没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仔细品味一下,又好像还真有些不一样。与我们分手时相比,先生的笑容更纯净了,你别怪我,有个比喻最恰当,先生的笑像婴儿那样纯真无邪;先生的笑比以前多了些慈爱,像咱家老奶奶一样的慈爱;先生的眼神看起来很坚定,又不像一般的坚定,因为我们一般说到坚定,好像是很硬,先生的定像春冰化水一样,是活泛的;先生的脸色好像透明一样,应该说是透气吧;先生的步履,很轻盈,像阿妹没有出嫁时一样。先生,我说得对不对?”

王阳明笑眯眯的,等徐爱说完,问道:“曰仁,你知道吗?这是我们儒家说的变化气质。气质已经变化了。你知道是因为啥吗?”

徐爱憨厚地笑了笑说:“不是因为悟道吗?”

王阳明笑着说:“这个回答太笼统!儒家讲究变化气质。气质变化的根子在哪里?”

徐爱一笑,说道:“这个我知道,先生多次说过,在于心。”

王阳明颔首赞许道:“对!不管是佛家、道家,还是我们儒家,都要在心上下功夫。你想想,道在天上,空空洞洞,无形无相,谁也抓摸不到。怎么合于道呢?人心也是无形无相的,只有心,才能合于道。你说这是为什么?”

徐爱笑着说:“先生已经明说了,空对空,都是个空,合于空了。”

王阳明点着头说道:“说空,不能说不对,但是容易造成误会,别人会攻击这是佛禅。说虚,也未尝不可,但是别人又要攻击这是道家。如果我们停留在这个空和虚的境界上,别人会说,我们成了枯坐山洞古寺的那些人了。说空说虚,不是我们儒家正学。《识仁篇》说‘浑然与物同体’,我把它说成无形无相,免得受人指责。道是无形无相的,落到人身上,就是德。德就不是无形无相的了,德是人的一言一行,是人的气质变化。一个人的浑身上下,无不透露、放射着德的气象。前提是这个人得有德。气质,说到底,就是一个人的性命,就是一个人的道德。道是先天的,德是后天的,怎么把道德贯通在一起呢?”

徐爱笑笑说道:“这个,我知道,就是一心。先生说过多次的,要把心底打扫干净,干净到一尘不染。”

王阳明赞许道:“这就是一贯之道,用一心,贯通天道和人德,是天人合一。”

徐爱突然皱起了眉头,迟疑着说道:“先生,这么说,你一直在说的‘心即理’跟陆象山的‘我心即宇宙’一样啊,这可是朱文公批判过的禅家的东西。”

王阳明笑笑说道:“咱们老乡、你的本家徐守诚,去年与一个同僚争论这件事,他们找我裁判。徐守诚紧跟朱文公,批驳别人的‘尊德性’。尊德性,就是侧重于在心上下功夫。朱文公侧重于‘道问学’,就是把功夫用到了事上。你想想,事是谁做的?是人做的!谁指挥人做的呢?说到底还是心。我在贵州时,弄明白的就是这个。”一听王阳明说到贵州,徐爱眼神专注起来。王阳明继续说道:“我以前的路弯在了格物上。朱文公让大家格遍天下万事万物,他认为万事万物都有一个理。前些日子,有位叫高烈君的儒士,把这个格物比喻成老和尚的百衲衣,格一物得一物的知识,一物一物的知识积累起来,就成了无所不包的天理。这个说法错在哪里,曰仁?”

徐爱说道:“人生有涯,知识无涯。先生的格物是正念头,是在心上做功夫。”

王阳明轻轻点头,说道:“格物,就是格去心头的物欲私念。但是这样说,别人容易误会到佛家的空。为避免误会,就说正念头吧。说到空,我们儒家有家庭,有爹娘,总是要干事的,哪里来的空?”

徐爱点着头,说道:“不过,颜渊年纪轻轻,后人却都说他有道,他一辈子好像根本就没干过啥事。孔子遇到围困时,他竟然会掉队,没有跟着保护孔子。”

王阳明说道:“有德之人,有机会了,利益大众;没机会,点亮自己的心,自得其乐。我也一直想退休,想回到阳明洞天享清闲去,也是这个理。”

徐爱若有所思地说:“这样说,我也想早些退休,去修道。不管有机会还是没机会干事,这道我是一定要修学的。怎么修,怎么学,先生能不能系统地讲一讲?我过去得到的知识,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不系统。”

王阳明做了一个深呼吸,说道:“好吧,我也一直打算找个时间给你讲一讲。今天正赶上你有这一问,也是机缘成熟,该有今天这一讲。王祥,准备些茶点。”

王祥送上茶点。王阳明和徐爱吃了些点心。午后的阳光像金光一样洒在航船的甲板上,洒在运河河面的波纹上,河面上像铺了一层金砖。周围一片安详。

王阳明捋了捋胡须,笑眯眯的,开始了讲学:“曰仁,《大学》一书,是我们儒家修学的纲领,这一点有疑问吗?”

徐爱摇摇头,说道:“圣人的书不做纲领,要用曾子的《大学》做纲领,这不等于说《大学》比《论语》和《孟子》还重要吗?”

王阳明点点头,说道:“你说说,《大学》为什么到了朱文公,才从《礼记》里抽出来,单独成书?”

徐爱摇摇头表示不知,两眼写满了困惑。

王阳明缓声说道:“曰仁,我再问你,孔子从鲁国跑到洛阳,向老子问礼,为什么说问礼,而不说问道?”

徐爱还是摇头。

王阳明笑眯眯的,说道:“我再问你,《论语》是孔子弟子们编辑的,孔子的话都要在前头加上个‘子曰’。”徐爱摇头变成了点头,“《孟子》是孟子弟子们编辑的,里面处处是‘孟子曰’。你再想想,《大学》里有‘子曰’吗?《中庸》里有‘子曰’吗?那么《大学》第一段,这五十八个字,是谁说的呢?”徐爱还是摇头。

王阳明再问道:“那么孔子到洛阳向老子问的是什么礼呢?仅仅是怎么磕头、怎么作揖吗?”徐爱眼里充满了疑问。

王阳明继续说道:“人间的礼是人间的秩序,天地间的礼呢,不就是天地间的秩序吗?孔子问礼,是问的天理。”

徐爱突然张开嘴“哦”了一声,之后说道:“礼,就是天地秩序,是天理,就是道。”

王阳明点点头,笑眯眯的,看着徐爱。徐爱憨厚地咧开嘴笑了。

王阳明笑着说:“《大学》第一段这五十八个字,就是孔子向老子问来的礼。后人为了维护圣人的形象,把圣人说成天才,说成生来就知道。孔子本人怎么说呢?他说他自己是学来的。到了后代,儒家为了撇清和道家的关系,更是竭力避讳这件事。老子是从哪里学来的呢?如果追问下去,就成了鸡生蛋蛋生鸡的绕口令了。所以,这五十八个字,前头没有‘子曰’。现在回到正题。我说《大学》是儒家修学的纲领,大学大学,就是大道的学问,不是年龄大的学问。从这个‘学’字就知道,大道是学来的。学问学问,学不懂就问,问谁?问老师!问自心!你看第一段开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习惯称为‘三在’句;你再看看《中庸》第一段,也是三句;《论语》开首,也是三句。你再想一下,《易经》第一卦乾卦,乾卦是三根阳爻,”王阳明用右手食指在摊开的左手掌上比画着三横,“这个乾卦,是一元复始,是万物的开始。一、二、三,三句,这不就是《道德经》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吗?”

徐爱听到这里,突然一仰头,两手臂向上一扬,咧开大嘴巴“啊”了一声,很惊喜的样子。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他又马上正襟危坐。

王阳明会心地笑了,然后继续讲道:“这三句就是大道,有先天大道,有后天大道。你看‘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先天大道,第二个明是人身上的后天大道,在天为道,在人为性,先后天贯通,就成了德。道是空的,德是实的。这也是孟子说的,‘尽心知性’,‘万物皆备于我’,先天后天一以贯之,与天地合德。天地间的人事物,都是我自己身上的东西,我能不亲吗?这就是亲民。亲民是明明德后的自然结果。朱文公把‘亲民’改成‘新民’,违背了《大学》的本意呀。”徐爱兴奋地搓着两手,像是想说些什么。

王阳明继续说着:“‘止于至善’,这是与道合一的自然结果,做人做事,自然无不恰当。修学有个性命双修的说法,性命就是道德,这前三句就是修性,是修道,俗话叫性功。接下来是命功,叫六字功法,六字就是止、定、静、安、虑、得。这六字就是修学的阶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止于至善’,至善在哪里?人们都习惯两眼往外看,往外找。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纷繁复杂。你到哪里止?方向错了!”王阳明说着,右手食指指着自己两眉之间,“修学人知道在自己心上用功,就是有了方向。有了方向,心就再不妄动了。不妄动,就有静。能静,心里就干净了,佛家叫空,道教叫虚。开始不是说吗,道是空,心空,空与空和,这就是先天后天合一了,叫天人合一。到这一步,日常生活中,就能从从容容、平和安详。办事考虑周详,没有不恰当的。虑,不是思虑,不是用脑筋想的,而是无思无虑,是心体光明时的自然直觉,佛家叫明心见性,儒家叫至诚如神。得,就是德,道与徳合一,成了道德,性命圆满了。这个六字功法,是第一段的第二节,是命功修炼方法。第一节是先天,第二节是后天。第三节,‘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是总结前两节。先说先后,道是先天,法是后天,就是说性功是先天,命功是后天,先天是本,后天是末。另外,先后是相对的,明明德是先,亲民是后;对至善来说,亲民是先,至善是后。从六字功法来说,‘知止’是始,‘能得’为终。”王阳明看看徐爱,说道:“这个需要亲身体验。读得多,听得多,不如悟得多;悟得多,不如行得多。《大学》,说到底是用来实行的。这第一段五十八个字,是来自老子。道家讲究无为,只讲修身,只讲内圣。我们儒家有家庭有朝廷,既讲内圣,也讲外王。第一段之后的第二段,即从‘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到‘此谓知之至也’这一段,才是孔子的发挥引用。孔子把道学引申到了‘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了。这就把道家往天上修神仙的秘诀,引申到了儒家在地上修圣贤的方法。‘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既承接了上文,又启发了下文,即启发了‘修、齐、治、平’的顺序。”

徐爱问道:“先生,您好像说过,现在流行的《大学》版本多了一段朱文公自己添加的‘格物’?”

王阳明笑笑,说道:“就因为添加的这一段,我才格竹子格出一身病。记住,格物是格心的。这五十八个字,佛家在用,道家在用,他们只用到了修身,我们儒家才延伸到了‘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儒家脚踏实地,在人间躬行实践。”

王阳明停下来,端起茶杯,呷了一口茶。

徐爱若有所思,沉思了一会儿,突然说道:“先生,我好像刚刚过了个大年,吃了一顿大餐。肚子里一时间还难以消化,脑子里一时间理不出来个头绪。但是,我心里有两个疑点,很强烈。”

王阳明笑眯眯的,搁下茶杯,说道:“说说看。”

徐爱说:“第一点,就是先生说的格物,先生主张在心上下功夫,朱文公在身外万事万物上下功夫。可是朱文公说话都是有依据的,都是引经据典,比如……”徐爱引述了孔子、孟子、程子说过的话。

王阳明笑眯眯的,看着徐爱,说道:“曰仁,我用两点回答你。第一点,圣贤学问得亲身实践,得有心得。否则的话,圣贤的话是圣贤的话,不经过自己亲身体验,根本不会知道圣贤的本意。我是经过一番生死才尝到的这个滋味。朱文公一辈子著作等身,功夫都用到了看书和注疏书上了。我们不能轻易说先贤的是非;但是,心里,我们不能不分清楚孰是孰非。第二点,我这个理论也是有依据的,孟子说的‘尽心’‘知性’‘知天’‘万物皆备于我’,等等。《孟子·尽心》上下两章都是说的这个道理。”

徐爱点点头,说道:“我总觉得,只在心上下功夫,包括不了世上的万事万物。”

王阳明笑着说道:“心即理,你想想,万事万物都是这颗心中的万事万物。这个是要体证的,不是用脑子能想得明白的,是要靠‘止、定、静、安、虑、得’这个六字功法的。一个人,体证到了,就是明白了道理,还要去实践,在事上去磨炼,磨炼成熟,才是至善。你看看,处处都离不开一个‘行’字。”

徐爱皱着眉,说道:“理上我一时半会儿也难以体证,我还是从事上说吧。先生,我们儒家孝悌是第一门功课,如果一个人闷在屋子里,只在心上孝敬爹娘,于爹娘有什么益处呢?能算真正的孝敬吗?”

王阳明哈哈大笑,笑过后说道:“曰仁,要孝敬不在自己心上用功,难道要到爹娘身上找孝敬吗?如果一个人双亲都不在了,这个人就不孝敬了。天理中自然有孝敬。孟子说过,一个人的孝心做到了纯净,没有一丝私欲杂念,就可以达到尧和舜的道德品质。尧和舜有什么道德品质?不就是一个天理心吗?天理心就是道心,道心处事,对爹娘,就是孝敬,对朝廷就是忠义,对朋友就是诚信。关键还是要按着《大学》的方法修学,下功夫。格物是为了诚意,诚意是为了正心。心正,就可以明明德。说一千道一万,还得扎实用功!在心上用功。”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