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都市小说 > 两京十五日(全集) > 第13章

第13章(1 / 2)

 推荐阅读: 小可爱你被逮捕了 网游之神宠猎人 汉风烈烈起南洋 身为汉人居然要跟着蒙古西征 就范 华娱:开局北电任教两年半 诸天影视:从截胡柴郡主开始 漫威:我制作的游戏入侵了现实 我在千叶的修仙除灵日常 魔法美少女之枪手
最新网址:hbcjlp.com

第13章

“汪极?你说汪极?”

朱瞻基眼睛瞪得浑圆,圆得像两把点燃了火绳的火铳枪口。

“对。”返回四里铺的于谦把情况简略地说给太子听。

朱瞻基捏紧拳头,几乎把牙齿咬碎。那条塞满了火药的宝船,正是那条老狗送给他的,可以说是最直接的仇人。

这时,苏荆溪拍了拍他赤裸的肩头,柔声道:“殿下,筋肉莫要紧绷,否则箭头会陷进去。”朱瞻基连忙松开拳头,让身体放松下来。苏荆溪处置好伤口,侧身把一条布从烫水盆里捞出来,轻轻拧干,轻描淡写地问了一句:

“汪极为何不逃?”

这是一个好问题。此时距离宝船爆炸已经过去一天一夜,金陵城的动静,扬州这边无论如何也该听到点风声。汪极若知道太子居然没死,怎么可能还在扬州安坐?家里的管事哪里还有闲情去赌?

吴定缘道:“朱卜很可能封锁了真实消息,不让他知晓。看来这个汪极,在这桩阴谋里也不是什么核心人物。”

“就是说,他现在并不知道我没死,还在家里做着新君封赏的春秋大梦?”朱瞻基变得有些兴奋。

“有可能。”

吴定缘瞥了一眼苏荆溪,眼神里既有赞许,也有警惕。这个女人总是一语中的,她明明看穿了关键,却不肯坦白说出,总是用发问的语气点醒别人,把自己隐在后头。这到底是习惯性地保护自己,还是另有所图?

至少在苏荆溪此时的面孔上,他看不出什么端倪。

这时于谦皱起眉头提醒道:“喂,你们不要因小失大!现在殿下最重要的是返回京城,不是报仇!绝不能有任何耽误。”他看向朱瞻基,道:“殿下还请少安毋躁,一俟夺还帝位,一纸诏书便可定汪家生死,不急于这一时。”

朱瞻基也明白这个道理,只是悻悻地骂了一句。

于谦道:“五月二十日——也就是明天寅初时分,会有几条舟山进鲜船完成交兑,由扬州千户所押船北上。我们无论如何,得赶上这一班,因此今晚必须拿到汪家的荐书。你们在客栈里少等,我和吴定缘去一趟赌棚。”

朱瞻基想到于谦差点失陷在瓜洲,有些不放心,道:“要不我也跟你们去吧?”于谦吓了一跳,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那种藏污纳垢之所,还是交给臣等去处置为上。”

于谦不擅作伪,朱瞻基听出来了,他是嫌自己没市井经验,去了也是添乱。太子颇有些不服气,想反讽你刚才不也差点被人黑了吗?可他自矜身份,不能对臣下乱讲这种气话,只好咽了回去。

“当上位者也很麻烦哪。”朱瞻基暗自叹了口气。

这时吴定缘把于谦拉到门口,道:“小杏仁,你想过没有,要怎么从汪家管事手里弄到荐书?”于谦听了一愣,显然还没考虑过。吴定缘疲惫地捏了捏鼻梁,道:“你不会以为,只要找到那管事,人家就会平白给你吧?”

“我们动之以利,或者晓以大义,实在不行就把他抓到硝土沟边上,胁迫他交出来!”于谦努力让自己的声音江湖一点。

“白米吃饭,白口扯淡!”吴定缘毫不客气地驳回。

任何一处赌棚,都必然有打行的人坐镇。凭于谦和吴定缘两个人,不可能在里面动武。更何况,就算能动武,胁迫他拿到荐书,人家回头派个小厮去船上通报,你还是走不了。

“那你说怎么办?”

“只有一个办法。在赌棚堂堂正正赢那管事一大笔钱,让他拿荐书来换。”吴定缘道。

“赢?今晚可是那个什么斗文虫,你会吗?”于谦的声音不由得提高了几度。

“我看你答应那么痛快,以为你很熟!”

“我从小哪怕碰一下牌九,都得让我爹打一顿,这种玩意怎么会玩?”于谦越说越觉得不妙,“你在南京不是出了名地浪荡吗?哪个浪荡子不赌的?”

吴定缘无奈地解释了一下。他在南京城的坏名声有酗酒、狎妓,却从来没有滥赌。一来是他性格孤僻,不愿去赌场那种喧闹之地;二来他对钱财看得挺重,赌桌上瞬息百金千金,有点承受不了……

于谦一听急了,合着他们俩都指望对方去赌。这可麻烦了,两个连规则都不知道的雏儿,想要赢死一个老手,只怕比一月来钱塘潮还难。

末了吴定缘狠狠一跺脚,沉声道:“时辰不早了,先过去,大不了见机行事!”于谦虽觉不妥,可也只能如此了。两人正要离开,朱瞻基的声音忽然从背后响起:

“等等,你们说斗文虫?”

两人同时回头,看到一双闪闪发亮、充满骄矜与兴奋的眼睛。

半个时辰之后。

赌棚的门卫双手抱臂,注视着眼前一个个赌客走进棚中。这里是瓜洲名声最好的赌棚,虽然抽水多了点,但棚里秩序井然,绝无欺诈抢夺之虞。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有十几条打行的罗汉镇守,主要还靠门卫一双隼眼。

他只要一扫,便能把来客底细看得差不多,若有心怀不轨的宵小,早早礼送出去。赌棚在申初牌响一开,门卫就早早站在门口。他看到有醉醺醺的卫所百户、好奇的随船商贾、脚行里的大小纲首、附近县里的乡绅胥吏……还有几个浑身散发着腌鱼味道的,八成是贩私盐的贩子。

对于这样的人,门卫不会特别关注。瓜洲这地方关防重大,朝廷不许建酒肆、青楼,日落之后闲汉们只剩赌棚可以去玩,黑白明暗的人都有,只要不闹事,赌棚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那几个私盐贩子进去之后,门卫的眼神忽然一凝。迎面走过来三个人,一前两后。为首的那年轻人一身圆领湖绉青袍,皂白京靴,走步间颇有雍容贵气,只是头上扣着一顶高丽帽,略显畏怯。身后那两位,一位是一袭短打麻衫,手臂习惯性地屈在腰间,一看是惯于握刀;一位穿皂布道袍,头戴绉纱巾子,白净长髯,眉目间却有些忐忑。

怕不是哪家的公子带着家将与师爷来玩?

门卫不由得多看了几眼。这时他注意到那贵公子手里还抱着个装蛐蛐的过笼,态度立刻一变,侧身过去,掀开另外一扇帘子,大声道:“有斗客到。”

这三人坦然走过帘子,发现这里跟敞间的赌棚不一样,都是一个个砖砌的小单间,里头摆着方案圆礅,虽然简陋,收拾得倒干净。有伶俐小厮端来一杯热茶,三碟干果与一盘松糕,说您还缺什么物事,只管提,再有一刻准时开闸。

朱瞻基见屋里没人了,赶紧把高丽帽摘下来,露出一个大光头。之前他假扮僧人剃光了头发,这会儿如果被人看见,还以为是受了髡刑的贼人。

于谦实在忍不住了,忧心忡忡地问太子:“殿下……”

“叫我洪望公子。”朱瞻基瞪了他一眼。

这是他给自己取的化名,洪与红同音,红者朱也,望者瞻也,算是相切。

于谦赶紧改口道:“公子,咱们这急就章,能行吗?”朱瞻基轻轻抚着手里瓦罐,自从进了这赌棚,他整个人充满了自信,道:“于司直,论儒经道学,本王不如你;这斗虫的事,你可就不如本王了。”

“可是,您在街上买的这只蛐蛐,也忒瘦小了吧,居然要四枚珍珠……”

“五枚。”吴定缘在一旁补了一句。

朱瞻基不屑地嗤笑一声:“我给你们讲讲什么叫斗文虫,就知道值不值了。”他端起茶杯啜了一口,方才开口:“这蛐蛐,并不是随时可以斗的,得顺应天时。一般来说,伏虫要等六月初才开始披甲,七月初鸣,有斗性要等白露之后,入冬即歇,前后也就百日而已,所以也叫秋兴。”

于谦一听急了,道:“那五月斗什么虫?”

“你急什么,我还没说完呢。”朱瞻基抬起手,“蛐蛐分季,人的赌性可不分。虫还没成,斗客们瘾头来了,怎么办?于是就有了一种调教的法子:取岭南的虫卵,在暖盆的土里烘着,盆口覆着上好的绵纸,一路北运。路上每日绵纸洒水,盆下暖烘,便可以让虫卵早几个月孵出。再把孵出来的幼虫放在蔬叶上,仍旧洒水,便能在四五月长成足翅——这是贾似道传下来的法子,叫作催春养蛩法。”

于谦和吴定缘同时倒吸一口凉气,这么养虫子,怕不是一只虫得几十两银子。

“这种催出来的斗虫悖时而生,身柔口弱,斗性远不及真虫,所以叫作文虫。它的用处,只是在白露之前让斗客们随便玩玩,聊胜于无吧。”

听了太子的介绍,两人都是一阵感慨。这么大心思培养,居然只是让斗客们在六月前解个闷,这实在是奢靡过甚了。难怪刚才看门人一见蛐蛐罐,态度就变了。五月中能拿出活蛐蛐的客人,定然身家不菲。

于谦结结巴巴问:“公子您怎么对这种事这么了解?”朱瞻基道:“我在宫里头偶尔也玩,这催春养蛩的法子,还是我从书里找出来给大伴看的呢——我到南京,随身带着一只赛子龙,就是大伴这么养出来的,可惜却……”他狠狠瞪了一眼吴定缘,后者迅速把视线挪开了。

于谦面孔一板,道:“公子,今日事急从权。可此等玩物靡费无算,薄蚀人心,君主若沉迷此物,只怕非社稷之幸。尤其公子您还津津乐道于贾似道那等奸臣之言,难道要自比隋炀宋徽……”

朱瞻基听着他絮叨,面无表情地拿起一块松糕咀嚼。这时小厮进来,说准备开闸,太子把松糕顺手往怀里一揣,说:“走!”

这家赌棚是拿一间河库改的,场子是个极开阔的开间。此时开间里面摆了七八张方桌,二十来条长凳,上头摆着牌九、骰子、双陆之类的物品,不过,暂时还没人玩。所有赌客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赌棚的正中央。这里摆着一张黑漆杉木大圆桌,但正东方向桌面凹进去一角,好似一张炊饼被人咬下一口。

一位玄衣赌师站在凹角里,身前桌心摆着一件鼓腹侈口的斗罐,旁边还有一把半枯半绿的牛筋草。此时已经有两个斗客在位了,他们各自把养的文虫从过笼请出来,移入斗罐。那个斗罐中间被一道小木闸挡着。

赌师做了个手势,两个斗客拈起一根草来,轻轻挑弄自家大将的须子,要把杀气勾出来。

赌棚角落里居然还有一位歌女,弹着琵琶,唱的是西湖边上济颠长老的《瘗促织·鹧鸪天》:“促织儿,王彦章,一根须短一根长。只因全胜三十六,人总呼为王铁枪。休烦恼,莫悲伤,世间万物有无常。昨宵忽值严霜降,好似南柯梦一场。”

伴随着歌声,周围的看客们观察斗虫品相,略做交流,然后纷纷下注,宝钞碎银金簪珠丸铺满一桌子——此所谓“买马”。注下得差不多了,两边的蛐蛐也被挑起了斗性,磨翅长鸣。赌师发一声喊,两边斗客都后退一步。赌师把木闸一抬,两员大将登时扑向对方,在斗罐里战作一团。

过不多时,一只蛐蛐被咬得遍体鳞伤,绕罐而逃,得胜的那只须子高高翘起,鸣叫不已。赌师当场宣布胜负,赢的斗客高高兴兴把它请回过笼,好生歇着,而输的那一位大概损失不小,气得把它扔地上,恨恨踩了几脚。看客们也是一半沮丧摇头,一半兴致勃勃地把钱从桌子上搂回来。

朱瞻基等三人站在人群里,观摩了三四回合。太子还下了几次小注,居然都赢了。于谦不禁疑心,太子爷在宫里玩斗虫,怕不是偶一为之。

见了几回胜负,赌棚里的气氛逐渐热络起来,无论斗客还是看客都有点眼红,仿佛被蛐蛐附体一般。吴定缘对斗虫没兴趣,他的视线扫过周围人群,突然在一个方向定住了。

一个戴着四方平定巾的老头挤到前圈,举起怀中瓦罐。这老头的脖颈处有一块暗红胎记,虽然被锦绣立领挡住,但这么一挤一动,还是被吴定缘看到了。根据胖子提供的消息,这人应该就是汪极府上的管事。

吴定缘一捅朱瞻基,后者点头会意,身子朝前靠去。

那老头刚把过笼搁在赌师的右首,朱瞻基便立刻把自己的过笼推到左首,表示愿意对战。然后他做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动作,把一个布袋扔上桌面,放在过笼旁边。袋口没束绳,被这么一甩,从里面骨碌碌滚出十几枚晶莹珍珠。

这个举动,在场内掀起一片惊讶的吸气声。斗文虫讲究的是对押,一边下了彩头,另外一边得押下等值的物件才行。这一袋珍珠怕不得折个几百两纹银,若非对自己的斗虫有绝对信心,谁敢这么下。

“在下洪望,愿与阁下一谈。”朱瞻基道。

汪管事没想到对面这公子一上来玩大的,脸色颇有些不自然。可他往对方罐子里一看,乐了。那虫须子枯短,项颈浅勒,一对大牙黯淡无光,一看就是时令没调理好。八成这贵公子是个羊牯,被人拿养废了的蛐蛐给诓了,还不自知。

这种大便宜,可是不占白不占。汪管事对赌师道:“我今天没带那么多财货,对面的朋友想对押,稍后立契取货,绝不拖延,请棚里的作保。”赌师一点头,表示汪管事是老客,赌场愿意作保,问朱瞻基愿意不愿意。太子自然是从善如流。

一见汪管家接了这一注,棚内气氛一瞬间达到高潮。几百两的赌注,少见这么重的彩头,每个人的呼吸都粗重起来,一时间喧哗声四起。赌师不得不唤来几个打行的壮汉,维持秩序。

于谦心里一阵打鼓,他虽不懂斗虫,可也看得出自家虫子品相较差。这本来就是朱瞻基在街上临时买的,根本没精挑细选,也没悉心调教,输了珍珠不打紧,耽误了荐船的大事可就糟糕。

朱瞻基可不知于谦的忐忑,他信心满满地拈起一根牛筋草,和汪管家开始战前的挑逗。草尖拂着蛐蛐长须,要把战意催发出来。

汪管家带来的这只文虫,黄头铁项,色如旧铁,上铺紫丁斑。搁到秋兴时节,这品相不算上佳,但在文虫里已是极少见的骁将。相比之下,朱瞻基那只就瘦弱多了,连腿爪都还没硬,爬起来软绵绵的。

汪管家一边逗弄,一边又多望了一眼,对面那蛐蛐无精打采,怎么挑拨都不爱振翅,须子都耷拉着,心里就更踏实了。

挑拨得差不多了,赌师喊声“开闸”,然后拔走小木闸。汪管家那只气势汹汹扑过去,四牙刚一相触,怪事发生了。它还未合钳出力,便遽然向后退却,仿佛碰到什么邪魔。朱瞻基那只稍微提起来点精神,朝它爬过去,对方又绕着躲开。

于是在斗罐里,出现了一番颇为诡异的情景:骁将每次奋起攻势,都一触即退;弱军无甚战意,反而逼得骁将绕着罐子跑。看客们大为讶异,不由得议论纷纷。汪管家更是憋紫了脸,不明就里。

这两只虫足足绕了半炷香光景,都跑不动了。赌师见状,拿起木闸把它们分开,判朱瞻基勾胜——两虫相斗无果,但场面上朱瞻基更胜一筹,是谓勾胜。

看客们爆发出极其热烈的议论声,看不明白这回怎么打的。于谦在人群里长舒一口气,偷偷问太子到底怎么回事。

朱瞻基笑了笑,他岂会不知这只下品蛐蛐没什么胜算。但他之前在菜摊上弄了点椒叶研碎,和着一点点蜜水给它涂上,躯壳上便散发出一种刺激味道。这味道最惹蛐蛐厌恶,对方再凶狠也不愿靠近。

说起来,这法子还是宫里的小宦官发明的。他们斗蛐蛐怕赢了太子,便用这法子故意输。一来二去,朱瞻基发现不对,这才把真相逼问出来。这法子只在宫里流传,整个京城玩斗虫的都还不清楚,江南人更发现不了其中玄机。

汪管事的脸色一阵铁青,下巴微抖。一注便输了几百两纹银,就算是大盐商家的管事,也是剜去好大一块肉。他勉强双手一拱,说愿赌服输,当即唤来小厮取纸笔,要写借契。

于谦过去一托手腕,微微一笑,道:“其实我家公子只是以虫会友,旁的还在其次。”汪管事一听,顿时面露警惕,道:“不知小老儿何德何能,得蒙贵家青眼相看?”

若对方提出什么非分要求,他宁可赔这钱。于谦笑道:“我家公子要去京城探望病亲,苦于五月水枯,情急不能速行。求汪老念在他一片孝心,帮忙办来一份川上船的荐书,这赌注我们分文不取,荐书钞银依旧照付。”

洪熙皇帝确实“不豫”,所以“探望病亲”这话一点毛病没有。汪管事一听是为荐书的事,颜色稍霁。这事对别人来说棘手,对汪府来说真不算难。

汪管事问:“你们打算何时启程?”于谦说:“最好明晨那一班。”汪管事一怔,这要得真够急啊……他沉思片刻,说赌棚人多眼杂,我主家在邗江河畔有一处别业,毗近扬州所的码头。待我问问明天押船是哪个百户,打好招呼。洪公子索性在别业住上半宿,明日寅时出门直接上船。

两下谈妥,朱瞻基与汪管事便一齐离开斗桌,其他斗客迅速补了空位,在赌徒们的哄喊声中又是一番激战不提。

几个人一起走出赌棚,路上闲谈起来。汪管事感慨说,去年他得了一只孝陵的青头大将军,打遍扬州无敌手。朱瞻基却不以为然,说真正的上品要去芒砀山找。当年汉高祖在这里斩了白蛇,蛇血洒在草间,从此这一带的斗虫都异常凶顽,旁虫绝不能及。

这一老一少斗蛐蛐的瘾头都不小,这一聊起来便滔滔不绝,居然颇生知己之感。吴定缘和于谦跟在后头,前者揣着珍珠一粒粒数着,后者一脸忧色,太子似乎对促织沉迷得太深了,这可不是好事。

汪管事自己有往来的小舢板,在水道间极方便。行将登船之时,于谦忽然想到,苏荆溪还留在客栈附近,正在采购路上用的伤药器具。他见太子与汪管事谈兴正浓,再看看吴定缘,心想太子身边得有人照应,只好自己跑回去一趟了。

他跟太子禀明情况,掉头奔向四里铺。其他人则踏上舢板,直奔别业而去。

要说扬州的景致,虽与南京只一江之隔,风格却不尽相同。南京忝为副都,街廊楼阁都有帝京气度,堂皇有余而灵动不足。扬州没有这种“威重天下”的包袱,沿途风景便显得自在多了。

此时,小舢板穿行的邗江两岸,都是富贵大家的临江别业。各家刻意经营之下,每一处的绿植风格都决然不同。前一家是黄杨之间杂以鸡爪槭,以黄叶配紫;后一家便养出一圈紫叶小檗刺篱,绕以樟树;甚至有的人家干脆不取木本,只以粉绣线菊、马兰、贯众等堆栽而成茵圃,再搁几块爬满扶芳藤与凌霄的太湖石。

种种名色,各擅胜场,偏偏又连缀成片。是以船行江上,两边的绿植色不断变换,时而妖冶妩媚,时而清新脱俗,绝无雷同之感。此时夕阳尚有余光,给这一片景致又染上一层半透亮的酡红,更增添了无限变化,令人目不暇接。

汪管事站在船头得意道:“这还只是邗江昏景,若进了扬州城,更是不得了。俗话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任凭你在天下如何腾挪,终究要到我们扬州置业。”他袖手一指远处的白墙乌瓦,道:“你瞧,这一片都是金陵官员们的私宅。他们在金陵连十里秦淮都不敢冶游,都跑来这里纵情享受。”

太子默然不语,只是安静听着,不知在想些什么。

船行出去约莫七八里,便慢慢朝着邗江西岸靠去。岸上有一栋宽阔的大宅子,占地许有一二里,高墙深宅,马头墙层层叠落,依稀可见一片淡黑色坡顶。屋脊两头的正吻为吞口鳌鱼,垂脊还有二郎真君与哮天犬。汪极是徽州籍,自然要把别业修得与家乡风格无二。

舢板靠岸之后,天色差不多已完全黑透。汪管事带着两人绕到别业的侧门,走进后院。吴定缘最后一个迈过门槛,可前脚刚踏进去,心中忽生警兆。

他瞥到在院落的侧廊下搁着一个虎蹲小炉,炉上坐着一盆水,炉火旺盛,盆里咕嘟咕嘟煮着几枚上粗下窄的铜质圆简。

吴定缘的眉头不期然地皱起来。

这玩意叫“酒烙”,金陵也叫“酒溜子”。大户人家请客吃饭,会事先用滚水把这种铜制酒烙热透,倘若席间酒水冷了,便把它插入壶中烫酒,既方便又风雅。只是这玩意太过麻烦,一般只有贵客临门才用。

别业里既然在热酒烙,显然今夜有宴。而这汪家别业的宴席,主人家必然得在场。换句话说,汪极很可能也在这宅子里。他曾经见过太子,若是两人照面,可就是天大的麻烦。

早知道刚才应该让太子回去,他跟于谦前来拿荐书就好了。不过,现在来不及吃后悔药,吴定缘快走两步,正要叫朱瞻基留神,不防前方汪管事突然回身,猛喝一句:“拿下!”

不知从哪里钻出来十几个护院,把他们围了一个水泄不通。吴定缘一见形势陡变,二话不说,纵身朝着汪管事冲去。他们寡不敌众,先擒首脑是唯一的破局之法。不料汪管家身子一缩,依仗自己对地形熟悉,迅捷地躲到了一处垂门后,被几个护院遮住。

吴定缘舞动铁尺,勉强打倒了两个对手。可惜这些护院手里都很硬,一拥而上,把他和朱瞻基狠狠按在了雕石板地上,动弹不得。

朱瞻基昂起头来怒道:“小老儿,你想赖账杀人不成?”

汪管事俯身从吴定缘身上搜出那一袋合浦珠子,掂了掂,冷笑道:“你们两个腌烂肉的小贼,真以为穿一身绸缎弄几只假珠,就能糊弄过老夫的眼睛?”

朱瞻基和吴定缘面面相觑,他们本以为是太子身份遭人识破,可汪管事这话里,透着几分蹊跷。吴定缘似乎想到什么,用力踢了朱瞻基一脚,后者很有默契地垂下头去,不再言语。

汪管事不动声色地把珠子揣回怀里,故意大声对护院们道:“这两个小贼蒙骗不成,强闯宅院,说不定是那伙匪人的同党,把他们一并关到水牢里。”他想了想,又叮嘱道,“他们还有两个同伙要来,一男一女,你们骗他们入院,依样处置就行。今晚主家宴请贵客,声音别弄得太大,一会儿让伙房匀你们几斤好酒吃。”

护院们欢声雷动,汪管事摸了摸到手的珍珠,迈着步子走开了。护院们把这两个沮丧而迷惑的倒霉鬼捆了个结实,拖进了别业深处。

可惜于谦和苏荆溪并不知道同伴的意外变故,他们刚刚与店家交割了宿费,唤来两头行脚骡子,朝着之前留下的别业地址而去。

于谦在前,胯前的绊鞍上搁着一个大青皮包袱,里面是各类药材,还有那个小铜炉用作煎药。苏荆溪在后,她团起一个妇人盘髻,在骡背上像一个腼腆的新媳妇一样垂着头。

说实话,于谦对苏荆溪并不十分信任。她一直在刻意讨好太子,于谦担心万一太子真的被迷住,金口一开,把她纳入后宫可怎么办?可这一路上,还得仰赖苏荆溪的医术来处理箭伤。于谦甚至考虑,干脆撺掇太子给她封个太医院的官职——皇上总不能娶个太医吧?

不过目下有一件事,比苏荆溪更让于谦担心。

他一路上唉声叹气,深为太子沉迷斗虫而忧虑。玩物丧志,恬嬉误国,长此以往,大明可如何是好?这些话他不好当着太子面讲,便把苏荆溪当成了倾诉对象。

苏荆溪在后面一直保持缄默,似乎毫无兴趣。如果于谦稍稍注意对方被暮色遮掩的面孔,就会发现她的眼神并不涣散,始终在认真聆听。这是苏荆溪的职业习惯,她从来不漏过任何言语细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