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士兵的答复,乃至杨忠的态度,他已经猜到了,帖木儿必定回来攻打大明。
“你还能走吗?”
“如果不能走,就送你去亦力把里行省休养,书信我让人送去京城,如果你还能走,我让人护送你去京城。”
“属下能行。”
士兵坚持说道。
已经坚持到了这一步,他一定要亲自把书信送到京城。
“好。”
张辅没有犹豫,派了士兵护送对方,并且派人去通知各将来总兵府开会。
大明在东察合台都司。
都司负责一切军户之事,总兵府则负责军队。
东察合台都司,既然叫做都司,说明当地没有民户的存在,和辽东行省升格之前一样的模式。
“既然要打,那就狠狠的打。”
赵安,蒋贵,任礼,刘真,火真等将领,围绕与帖木儿的战争,各自表态。
张辅点点头。
“你们回去后,抓紧本部的士气,需要的物资,都得亲自去清点一番,保障军队的供应不出问题,还有各地严防奸细。”
都司在东察合台的军户,目前不到一万户,军队则有一万一千人,全靠内地的供应。
就算一万一千人的军队,散布在偌大的东察合台都司也是杯水车薪,处处都是漏洞,所以选择了龟缩,主要布防阿里玛图一带,扼守伊犁河谷东段。
保障天山以西的地区,那么亦力把里行省就不会有边疆的安全问题,更不提靠内的西域行省,可以全力以赴的生产。
东察合台都司当下的首要任务,成为大明在西部地区的桥头堡,守卫大明的西北大门。
亦力把里行省。
进入了别失八里,周围一带除了良田,还种植了大量的棉田。
因为别失八里的气候条件适合种棉花,种出来的棉花,不光产量高,质量也好,受到了内地市场的欢迎,内地的棉花种植业开始缩减。
空出来的土地,改做其他的农业种植用途。
委鲁母。
士兵和几名同袍,等候在站台的等候室内,等待火车的到来。
室内有不少的乘客。
几名技术人员讨论着棉花,连等候的时间都不放过。
半个月后。
这份信件抵达了京城。
此时的京城,生活了大量的学者。
大明科学与技术会,技术司,工匠等级制,工匠行会等。
大量的津贴和扶持。
大明的学者和工匠的数量,已经几何倍的增长。
解决了各行各业的工厂,在扩大化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个问题,大到蒸汽机、吊机,毛纺织的工艺改进,小到螺丝钉、木块切割机器等的发明。
人们畅所欲言。
“大明律规定,民间不能有奴隶。”
“从春秋战国的贵族制度,发展到世家阀门,乃至科举的兴盛,地主阶级的雇佣关系,天下早就应该禁止奴隶的存在。”
“圣人制定的大明律,就是复制的宋制,但是圣人的局限性,不能超脱前元思想的束缚,又专门规定,部分勋贵可以使用奴隶的存在。”
“这是违背儒教的,大明律应该更改,禁止天下有奴隶的存在。”
“皇太孙殿下虽然没有昭告天下,实际上就是这么做的。”
几名学者激烈的讨论。
按察使司关于律法的制定,引发了诸多的争议。
巡检司、税课司的大兴,吏员的增加,对社会细化的管理,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与社会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发表自己的言论。
“阉工的存在,是违背道德的。”
“这是皇太孙殿下身上的污迹,要取缔阉工的存在。”
“阉工关皇太孙殿下什么事?”
“那是高丽人做的。”
学者被堵的说不出话来。
无论从哪个角度,的确是高丽人干的,金州还专门制定过律法,严禁制造阉工,可是管不住高丽啊,高丽制作了那么多阉工。
阉工只能在辽东获得生活,总不能不收留,眼睁睁的看着他们饿死吧。
民间从精神到物资的繁荣。
而皇城里。
宦官和女官们,已经在准备后事。
朱棣忍着悲痛不愿意接受事实,要求找来更多的名医,但是该准备的事情还是要准备的,成熟的太子,并不会因为自己的意愿而罔顾事实。
一切的国事,由朱高炽打理。
召集了内阁。
杨忠的书信,每个内阁阁员都看完了。
沉甸甸的文字,的确让他们想起了宋朝亡天下时的惨状,他们才安稳了三十余年,没想到强盗又要来了。
“杨忠的才能,臣是认可的。”
“他在信中十分肯定,帖木儿必定会兴大军征伐大明,既然如此,我们就没必要在考虑其他方向了。”黄淮边说便看向解缙。
解缙是坚定的南下派。
同样。
皇太孙也是南下派。
解缙张了张嘴,最后没有说话,选择了沉默。
朱高炽也没有说话。
历史上。
帖木儿回到了都城就已经开始准备进攻大明的准备,第二年就兴兵大明,计划要拿下整个大明。
后世的历史学家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解释,却很少通过生产力的角度出发。
可见每个人都有他的局限性。
帖木儿和大明的战争,绝不是帖木儿只为了自己的武力炫耀。
并且在小亚细亚的时候,帖木儿的身体已经出现了问题,西班牙的使者记载了下来,等帖木儿回到了自己的都城,也即是西察合台汗国的领域,已经病的更厉害了,他却仍然坚持东征。
因为帖木儿深知,他的以战养战的模式,注定了必须对富裕的地区不断的劫掠,如此才能维持自身势力的存在,包括他的继承者也明白这样的道理。
他的继承者却放弃了帖木儿的东征计划,并且继续向大明称臣纳贡。
是帖木儿刚刚死,消息一传出,他的帖木儿汗国就分裂了,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他的继承者无力继续对外开拓,忙碌着平叛。
可惜。
历史上,帖木儿的死亡,还要在三年后,并且帖木儿大军会深入亦力把里。
别说亦力把里现在是大明的行省,更不提西边的东察合台都司。
大明不劫掠别人,同样不允许有人劫掠大明。
“他想战,我便战。”
朱高炽站了起来。
众臣弯腰。
真不是好时机,偏偏是圣人身体不适的时候。
“内阁与各部大臣,根据当下的形势,尽可能的稳住高丽和倭国,优先保障调集兵力于西北,主动出击,先发制人。”
“另外如此大的军事调动,耗费必然巨大,而中亚和西亚却已经无利可图,想办法寻找到新的利益所在,不能做亏本的买卖。”
朱高炽交代完,就回去找朱棣。
朱棣和太子妃徐氏带着儿媳妇们,都在宫殿内照看朱元璋。
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昏迷。
朱棣从殿内出来,听到儿子的交代,忍不住捏起了拳头。
父亲不行了。
作为儿子,他想要留在身边尽孝。
偏偏这个时候,帖木儿那边出了问题,该死的帖木儿,朱棣内心越来越厌恶此人。
“等你皇爷爷的事情安定下来吧。”
朱棣淡淡的说道。
大明有诸多的将军,目前看来,朱棣不认为自己需要第一时间赶去西域。
朱高炽不知道如何解释。
当下大明的将军虽多,可能独挡一面的却难找。
帖木儿无疑是当今世界上,大明最强大的对手,哪怕大明发展至今,也需要慎重对待。
“皇爷爷向来教导我们,既然选择兵事,就要狮子搏兔亦用全力,何况对方是帖木儿,父王不在,儿臣不放心。”朱高炽满脸的忧虑。
见状。
朱棣也无话可说。
朱棣认为大明的将军多,并不需要他亲自带领,如果是平常,他肯定是愿意的。
可父亲的病危,让朱棣下不了决心。
朱高炽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认为当下大明的将领,并不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如果不知道历史也就算了,正是因为知道朱棣不在的北征中,明军全面失败,让朱高炽不愿意去赌。
今非昔比,有的将领可能已经成长了起来,但谁知道呢。
与帖木儿的战争非常的关键,和寻常的局部战争不同,朱高炽必须要最大的可能保证胜利。
既然如此。
又有谁比眼前的朱棣更合适。
小孩生病住院,今日更新只有五千字,抱歉了。
(本章完)
http://www.yetianlian.cc/yt99858/3807666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cc。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