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丰县城城西的柳河桥的桥西靠南的地方,有一块空地,面积不小,总有三四亩地,现在被城关镇政府经过平整之后,作为了一个临时卖菜点,城管大队在这块空地四周用帆布围了起来,在空地上空也用帆布拉了起来,再用竹竿撑住,就可以遮风挡雨了。
在这里卖菜,只需要每天交纳五毛钱的管理费,这些费用就是帆布钱和请人打扫的工钱的来源。
每天交五毛钱就可以在这里面卖菜,很多人都还是愿意的,毕竟在这里卖菜,城管不会再来赶你了,而且在这里面可以遮风挡雨,会暖和很多,现在已经十月底了,之前又很是下过几场雨,江丰县这里就是一场秋雨一场凉,现在已经很有一些深秋的萧瑟了,挑着担子在大街两边卖菜,还是很有点冷的。
所以这个临时卖菜点还是很热闹的,县城西郊的菜农有很多都到这里来卖菜了,而这里的居民也不用跑那么远,跑到城里的农贸市场去买菜了,这让所有人都方便,当然,等城西的农贸市场建成之后,那就更加方便了。
像这样的临时卖菜点,在县城还有好几个,随着江丰县城的急剧扩大,像这样的空地还是很多的,都还来不及开发,这些空地正好可以作为临时卖菜点来使用。
这天早上,那个那天跟城管起过冲突的李大嫂又来了,她乐呵呵地给这里的管理人员交了五毛钱的管理费,管理人员给她撕了一张定额收据,有了这张收据,她今天一天就能够在这里卖菜了,她小心地把收据揣进了自己的衣兜,然后在自己每天习惯的一个位置把担子放了下来,又从担子里拿出一张小马扎,打开之后坐了下来。
现在她卖菜可比原来舒服多了。
现在的李大嫂俨然已经成为了名人,在这里卖菜的基本上都是县城西郊的菜农,有少数是在西郊进菜之后来卖的,反正大家基本上都认识,平时低头不见抬头见嘛,那天城管大队的队长亲自开车把李大嫂送回了家,还客客气气地,这让大家看了都觉得很是稀奇,便问李大嫂发生了什么。
李大嫂就说她今天跟城管打了一架,非但没吃亏还碰到了一个好镇长,镇长批评了城管,还带她到医院治伤,又给了她两百块钱,这让大家都啧啧称奇,这样的干部谁遇到过?大家不由得都对李大嫂十分羡慕。
大家就问李大嫂,以后是不是可以随便在大街上卖菜,不用怕城管了?李大嫂摇头说不是,她说林镇长说还是不能在大街上卖菜,以后菜场建好了要到菜场卖菜,现在镇里要搞临时卖菜点,可以让大家在卖菜点卖菜。
大家便说临时卖菜点肯定会收钱的,让李大嫂别上当,李大嫂急了,她说临时卖菜点每天就收五毛钱,就能够让你卖菜,城管也不会再赶你,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大家听了都觉得不信,可是没过几天,这临时卖菜点还真的弄好了,大家就都到这里来卖菜了,也有几个连五毛钱都舍不得出的,还是在大街上卖菜,不过那都是极少数人了。
大家都坐在这里卖菜,没有顾客的时候,闲得无聊,有人就会逗李大嫂,让她说那天碰到林镇长的事情,李大嫂也就会兴致勃勃地再说一遍,这件事情对她一个农村妇女来说,是一辈子都会记得的,这是她的荣耀。
李大嫂正说得起劲,突然,有几个人走到了她的摊子面前,她以为是买菜的,便问道:“买些什么菜?我这些菜都是早上刚刚在地里摘的,新鲜着呢,菜薹、莴苣、萝卜、白菜、土豆、辣椒,比菜场的菜还便宜......林镇长,是你啊!”
李大嫂刚说到一半,就发现站在她面前的那个笑吟吟地年轻人正是她刚才正在说的林镇长,她不由得又惊又喜,她连忙抓起担子里的菜,就往林昌恒的手里塞,一边塞一边说:“林镇长,你要什么菜都只管拿,不要你的钱。”
林昌恒把李大嫂塞到他手里的菜又放回了担子里,他笑道:“大嫂,我今天可不是来买菜的,我就是来看看这个临时卖菜点搞得怎么样的。”
李大嫂连忙点头道:“搞得很好,你看看,这样一搞又没风又没雨,舒服着呢。”
其他人一听这就是李大嫂经常说的林镇长,他们也都围了过来,他们七嘴八舌地说:“林镇长,谢谢你啊,给大家弄了这么好的地方。”
“林镇长,拿点菜回去吧,都是自家种的,也不值钱。”
“林镇长,以后城西的菜场做好了,摊位多少钱一个啊?”
林昌恒不紧不慢地回答着大家的问题,他又问道:“在这里卖菜,一天五毛钱的管理费,大家觉得贵不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