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的紫禁城,好像是一眼望不见底的大海,将伏阙上书的这些百姓远远地隔在了大海的外面。
长安门、承天门、端门和午门,每一道门都是一道隔断海岸的大山,使充满希冀的人们望而生畏,无法逾越。
能够代表一地百姓前来京师伏阙上书的,大都是当地德高望重的乡老,就是童声秀才都不乏其人,他们带着满满的希望来到京师,是对大明还抱着希望与幻想;而此时的人们腿脚早已跪得麻木不堪,膝盖处传来的阵阵疼痛,让没有吃过多少苦的人们,恨不得大声叫喊出来;他们中的有些人坚持不住只好坐下,但是大多数人仍然倔强地跪着,向紫禁城中不住地叩头。
可能是有的人想起了家乡的惨状,而此刻蜷曲在朔风凛冽的天子脚下,呼天天无门叫地地不应,人们开始在绝望中默默地流泪。
一轮并不光鲜的日头照亮了东方,京都在一片惨淡的日光中渐渐地苏醒过来,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又开始了周而复始的生活,从东长安门过路的人也是愈来愈多。渐渐地,就在伏阙上书的百姓身背后,围拢上了几百号人,王老汉向往常一样赶着驴车,凌晨为宫里的贵人们倒完了夜香,正从这里返回,却见到了黑压压跪在地上的人们,想想自己离开的时候就有三三两两的人们在这里汇集,现在有这么多明显不是本地口音的人,跪在长安门外伏阙上书心生好奇,于是他把自家的驴车赶进了一条小巷,自己则是凑过来看看热闹。
从西长安门外溜了一圈回来,他就见不远处的地上,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突然一头栽倒在了地上,而他身旁的几个人不敢大声呼救,只能彷徨无助地四下巴望,王老汉走近几个人的身后,听着他们的窃窃私语,心里深怀同情。
早春的京师一片肃杀,这个天寒地冻的日子,他见这个比自己的年纪还要大上几岁的老秀才,瘫倒在地上,不由得小声念叨了一句“这是遭了哪门子的罪哪?”
他脚步匆匆地走回到小巷那边,准备去给这个老人找一件自己御寒的衣服。从小巷往回走的这段时间里,王老汉就看到有好几次,因守卫长安左门的锦衣旗校要驱散这里聚集的人群,而与这些跪在地上的人们发生了争吵。
回到了老秀才的身边,他将自己的一件厚实的袄子铺在了老秀才的身下,开始低声地劝那几个衣衫整洁厚实的后生,将已经人事不省的老者送回住处就医;就在这时,突然有一个太监急匆匆地从长安门内走了过来,他快步来到金水桥外,刚刚站定,就在人们充满希冀的目光中,用尖利的声音高叫道:“有旨!”
听闻有旨意到了,所有坐着的人们都赶快跪下,连那些看热闹的人们因躲避不及,也慌忙跟着跪下,王老汉与几个后生搀着老者到了驴车的附近,几个人刚要将老者抬上车子,听了太监的传呼,连忙俯伏在冰冷泥泞的地上。
那太监用很快的语速,口传圣旨以后,一转身便走开了。王老汉等一众百姓们,他们跪在后边,这都是些没有经过大场面的寻常百姓,心中不免惊慌,并未听清圣旨的内容,只听清“钦此”便完了。但是跪在东长安门外的大多数人是听清了的,等这个太监一走,他们顿感绝望,不禁失声痛哭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