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书轩hbcjlp.com

繁体版 简体版
聚书轩 > 军史小说 > 水浒大宋 > 第570章 人口和民间金银存储

第570章 人口和民间金银存储(1 / 2)

 推荐阅读: 成仙:从暴力加点开始 十一月的雨,我遇见你 异空间当铺 至尊女帝临天下 我在原神当领主 变成男人当大佬 生个娃娃养条狗 影后的通关攻略 我的高冷女总裁 斗罗之神级点化
最新网址:hbcjlp.com

朝廷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收获了数百万的人口劳动力,光把这批人放在辽地肯定是不行的。

中华国各地官署都有农政和工建项目的任务,这关乎道知省、知市、知县、知镇官员们和具体执行公职人员的政绩考核,关系晋升前景,因此要人的奏章雪片般往朝廷里传递。

尤其是东南沿海一带,由于朝廷的政策导向,底层百姓的劳动力人口明显地减少了,许多商人招募不到工人,相应的是工钱的增涨。

底层百姓明明有去西北地区发财的机会,谁还会犯傻地去当店小二啊?

这些沿海城市的官署头头们跟朝廷要人最是积极,只不过他们的举动是跟朝廷的政策方向相悖的,中华国本就打算只在沿海大力发展贸易商业和轻工业,本来就人口够密集了,怎么可能还会往里面添人?

因此,东南沿海一带官署的要求注定是落空的,官员们只好把目标转向自己身上,鼓励民间女子出来做活,以填补底层男『性』劳动力流失的缺口。眼睁睁地看着国内中部、西南、西部、北部的官员们收获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朝廷自然会把辽人百姓放给各地区,按地区人口密度进行分配的,大城多分,小县少分。辽地的百姓数量得到有效控制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会处于人均占地超额的情况,这只能通过东南地带汉人补充和持续的生育繁衍来解决问题了。

辽地人口少就好控制,只要把人口集中在几十个大城市中,推动土地(耕地)农场化建设,经济发展是绝不会差的,相反会大大优越于中华国国内大部分地区。

在国内因为要照顾各个阶层的利益,改革是有节奏和步骤的。对实行严格军管制度的辽地,则相当于大刀阔斧地推翻重建,根本不考虑什么民情不民情的,效果立竿见影。

就好比,辽地中京道和西京道将要兴建二十处大城市,在原有基础上把土木房屋全部推倒拆掉,以砖石结构重新搭建。看似耗资大,其实根本不花什么钱,因为劳动力是免费的(朝廷规定,参与修建的辽人家庭可以免费在城中获得住宅)。

若是把这个政策放在国内,首先朝廷要对拆毁的木料房屋户主进行补贴,其次重造还得花费不菲的人力。比起建筑材料的耗费,人工成本才是大头啊!

所以涌入辽地的商人们除了粮食贸易,最多的便是把资金投入在砖窑和水泥厂中,在朝廷已经开始实施的重建计划中大赚几年。

辽地拆毁的房屋大多是土木结构,粘土和木头则留着处理一番,当作建筑材料。建筑材料一部分是用来修建两层住宅,一部分便宜卖给商人们建造工厂,迎接朝廷的第二期五年计划中兴建工业带的政策。

朝廷第二期五年经济发展计划并不是什么秘密,内阁大臣们故意放出风去,让一些有志于此的大商们做好资金准备,以便跟着朝廷吃肉喝汤。

自建国后,朝廷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上出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朝廷统计的“百万元”大商永远是层出不穷的,有的人是跟着朝廷发展起来,也有相当一批人是凭空就冒出来的。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