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王制》有云:“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
大概意思,就是说天子死,七日后入棺,停棺七个月之后安葬,诸侯死,五日后入棺,五个月后安葬!
是以,当郑忽『操』办完小子侯的丧事,将小子侯安葬的时候,已经是来年的仲春之月了。
世子生也早已经继位为君。
而郑忽则是依旧稳坐在他的司徒之位上,嘉父还是翼城的执政卿,只不过已经不再过问政事了,除了一些重要的活动,比如新君继位,先君安葬,嘉父有『露』脸外,其他时间,基本上没人能见到嘉父。
现在整个翼城之中皆闻司徒之令,而不复闻晋侯、执政之命!
可以这样说,现在的翼城和郑忽的私人领地已经没什么区别了!
郑忽的水军,大肆为他歌功颂德,仅存的翼城世卿战战兢兢的听从郑忽的命令办事。
晋侯和先君夫人更像是个吉祥物,除了祭祀这样的事之外,其他的事情和晋侯没有任何一点关系。
遇事,所有人都是先去郑忽府邸汇报,听从郑忽的命令,没有人在意晋侯和先君夫人是何想法!
季被郑忽派去翼城的宫室,专门领军保护晋侯。
名为保护,实则监视,所有在私底下前去拜见晋侯的人,甚至和晋侯与先君夫人将了什么话,到最后都一字不落的传到郑忽耳中。
郑忽这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能让晋侯的命令出翼城宫室。
晋侯安心的做他的吉祥物也就是了,再说一个孩子也处理不了什么军国大事,还不如让郑忽来代劳,郑忽这也是为了晋国的社稷不是?
当然了,郑忽如此专权的举动自然不可能不引起不满。
翼城的世卿,反对郑忽的都已经被诛杀殆尽,但别忘了晋侯手中除了翼城还是有其他的几处城邑的,比如随、千亩、鄂、九原、黄父等。
镇守这些城邑的大夫,有比较识时务,也不怎么识时务。
像黄父、九原二邑的镇守大夫就比较识时务,亲自前来拜见郑忽,表示愿意听从郑忽的一切吩咐。
而随、千亩、鄂三邑的镇守大夫就不怎么识时务,当郑忽诛杀翼城世卿的消息传了出去之后,这三邑的大夫无论是在新君继位还是在安葬先君之时,都没有到场,其反对郑忽的意图已经是不言自明!
郑忽在『操』办小子侯丧事的时候,也无暇顾及这三邑,只好任由他们各行其是。
而现在,郑忽基本上把所有的事情都『操』办完了,这三邑就显得很碍眼了,只不过正处于春耕时节,不宜出兵也就是了。
其实,这三邑对郑忽来说,也根本算不上什么威胁,他只需遣兵一支就足矣!
曲沃这段时间,好像也没出什么幺蛾子,仿佛在攻破翼城了之后就沉寂了下去一样。
不过,郑忽觉得应该不会那么简单,曲沃怎么可能会眼看着他窃夺翼城大权而无动于衷呢?
这明显不符合常理!
暂时想不明白,郑忽也不再去想,因为他还有件重要的事情要准备。
他的父亲郑庄公已经遣使告知晋侯,要前来访晋。
宋鲁向郑齐邾请平的事情,郑忽早已经知道了。
郑忽不仅知道这件事,郑国提出的条件是什么,他都知道。
这对郑忽来说,这些事情根本算不上机密,郑庄公都已经在书信中将事情全部都告诉他了!
郑国提出和平的前提条件是允许他回国,宋鲁两国表示只要天子没有意见,他们两国就没有意见。
这种让天子自己打脸的事情,天子刚开始是死活都不愿意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