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十月就是秋收。
张向阳刚好放国庆假, 回来一起帮着秋收。
而张向民前几天才去过省城,下一回得等到月底。
因为现在几乎没有烈阳,何方芝便让两个孩子出来玩。也不要她们干农活, 待在地头就成。
何方芝还记得上回秋收时, 累得她两层皮都快下来了。
这一次, 她挥了挥镰刀, 心里直叹气。
“你现在太瘦了。我看得给你补补才行。”张向阳看着她纤细的手腕,觉得她现在还是太瘦了。
何方芝边弯腰割黄豆边朝他道, “你说的倒是轻巧, 可东西哪来呀。”
这年代特资真的很匮乏。前世她吃惯的人参燕窝,在这边没说买了, 连听都未听说过。
“等秋收一结束,我去镇上想想办法。”张向阳想起上回同事们说, 镇上有时候也会有猎户去卖野猪肉。
当然这种事情是碰运气的,可遇而不可求。
何方芝也没当真。只是到了第二天, 已经大中午, 天空一片雾蒙蒙的,好似要有一场暴风雨似的。
张大队长担心收上来的粮食淋了雨, 就让大家全部到打谷场。
收上来的玉米还没有剥掉外面那层皮;黄豆还在杆子上,需要捶下来;红薯倒是好一些,把泥土弄干净了, 直接放在大队仓库的地窖里;至于花生需要摘下来, 晒干之后再卖到供销社或是粮站。
张大队长让底下的几个队长安排队员干活。
大队仓库这边都是茅草房子, 暴雨之后, 地面就有些潮湿。所以需要在地面上铺上一层塑料。可生产队的塑料并不多。每年都是限量买的。其中有一半粮食就这么堆放在地上。
忙活了大半天,每个人都饿得饥肠辘辘。
张大队长回了家,张母和杨素兰去灶房做饭。
等开饭时,一家人都在等张大队长。
他站在门边,手里捏着烟袋杆,望着外面如倾盆大雨,脸色沉得吓人。
张母担心他着急上火,走过来劝他,“你也别急,兴许明天就能恢复好天呢。”
张大队长重重叹了口气,连烟袋锅子也顾不上点,“你瞅瞅这天,地里的黄豆可要糟蹋了呀。”
玉米还长在杆上,损失还好一些,黄豆就不行了,原先就已经成熟,这一场雨把黄豆直接给砸开,掉到地上,到时候哪有时间一颗颗捡。
至于红薯和花生是埋在土里的,半点不受影响,倒还好些。
张向民在旁边,憋了半天才道,“爹,咱们是农民,就得靠天吃饭。老天下雨,我们能有什么办法。”
杨素兰也劝道,“是啊,与其担心地里的,倒不如赶紧把收上来的好好弄弄。”
张大队长回过神来,坐到自己位子上,“那明天咱们开始到仓库那边忙。”
全家人都‘嗯’了一声。
第二日,依旧下着雨,只是不再是倾盆大雨,反而成了连绵小雨。
张母笑着道,“你看看,雨小了,很快就会停了。”
张大队长脸色也好看了些,吃完饭,直接召集各个队员到仓库。
玉米把皮剥掉之后,堆放在一起反而容易生霉,所以他们需要把玉米扎在一起,在屋里搭上架子,把玉米挂起来。
至于黄豆就得拿大棒子捶了。成熟的捶一下就能从壳里掉下来,没成熟的就得用手剥开。比平时要麻烦多了。
最简单的就属花生了,只要把它摘下来就成。
只是它同样的也是最麻烦的,为此领导班子专门开了会。
“这些鲜花生可放不了多少天。大队长,我们得想想办法啊。”一队队长火急火燎地开口。
张大队长看了他一眼,“你有什么法子?”
“我看不如分给底下的社员们。花生一斤顶一斤五两细粮,我们生产队有八百口子,分一分没多少了。”一队队长想出了个还算靠谱的主意。
二队队长表示反对,“你问问底下的社员,有几个愿意要花生的。”
同样都能榨油,一斤黄豆能换一斤细粮,花生就得一斤半。少了半斤粮食,傻子才愿意换!
三队队长也觉得二队队长说得有道理,“今年我看大家伙在自留地里都种了花生。谁也不可能把花生当饭吃吧?”
几个队长都面面相觑。
正好张向阳有事过来找他爹,听到他们在里面讨论花生的归置问题,随口道,“为什么不弄到县城菜市场卖呢?”
几个队长面面相觑,“这还没晒干,菜市场能要吗?”
张向阳摊了摊手,“试试看呗。反正放在那也是烂掉。去试试看,不成也就浪费点唾沫星子,又不妨碍什么。”
几个队长觉得这法子挺好,可让人谁去呢?大家都是地里抛食吃的庄稼汉,哪好意思上门让人家收他们的花生。
讨论来讨论去,都没能找出一个合适的人选。
四队队长朝一队队长道,“老林,我看你这人嘴皮子溜,你去试试看。”
他话音刚落,其余几个队长就忙附和,“对,我也觉得老林行。”
一队队长吓得忙摆手,他平时虽然挺爱抢话,可那是在生产队,大家都认识,出去了,他哪有那个胆子。而且如果人家领导拒绝,他得多丢脸。他脸色都变了,“我不成。我不成。”
见他们推来推去,张大队长有些看不过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