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郑芝龙勾结倭寇,此事属实?”
崇祯两鬓又平添了许多白发,明明正值壮年的人由于过度劳累,憔悴的面容让崇祯看上去像是一个小老头子。
召见完沈铁,崇祯面色阴沉,留下锦衣卫百户杨文单独问话,崇祯犀利的目光射向杨文。
杨文跪伏在冰冷的地砖上,不敢抬头看崇祯的眼睛,更不敢欺瞒崇祯。
“属实。”杨文如实回复道。
“好啊!反了天了!”
崇祯一把掀翻眼前的书案,显然是盛怒到了极点。
“郑芝龙真把福建台湾当成他郑家的地盘了,那是大明的地!大明的子民!他的总兵官是朕给他的!朕给他的!朕能给他这个总兵官朕也罢了他的总兵官!”
得知郑芝龙竟然暗中勾结倭寇,妄图侵占竹堑,崇祯怒不可遏。朱琳泽开台是崇祯支持授意,这个郑芝龙明知朱琳泽是奉旨开台,还敢勾结倭寇攻打竹堑,显然郑芝龙眼里已经没有崇祯这个君父。
崇祯更为气愤的是在沈铁来之前,外廷弹劾朱琳泽的奏疏已经叠的跟小山一样高。
在廷臣们的弹劾下,崇祯也变得摇摆不定,一度考虑是否召回朱琳泽,但现在真相已经很明朗了,这些外廷的廷臣肯定是收了郑芝龙的不少好处。
“还有这些廷臣,公然收受贿赂弹劾宗藩,满朝上下无一人为朕分忧。月港三税,万历二十二年还能收上来两万九千两,如今倭寇平了,刘香也平了,郑芝龙口口声声说东南海疆太平,但为什么每年只能收上来几千两银子?依朕看,这些钱都落入了郑芝龙的口袋。”
廷臣弹劾朱琳泽全凭一折奏疏,说到底就是一张纸。而朱琳泽这次让沈铁带进京师的,除了十二万两白银和两千石稻谷之外,还有一千多级真倭首级和十副倭寇的盔甲,到底谁更占理一目了然。
崇祯说得比较激动,忍不住咳嗽起来,王承恩急忙上前,劝崇祯保重龙体。
王承恩授意殿外的太监们将南阳王解送进京的白银抬进殿内,看到这些白银,崇祯的心情方才有所好转。
“南阳王解送进京的银钱和粮米可清点清楚了?”王承恩问道。
“奴婢们清点的清清楚楚,一共是十一万两白银,两千石上等的稻谷。”负责清点钱粮的紫袍太监回话道。
“十一万两啊。”
听到这个数字,崇祯神色稍霁,现在无论是内帑还是户部的府库早已经干净的连银渣子都不剩,十一万两银子对于此时财政窘迫的大明朝而言无疑是一笔巨款。
“南阳王开台不到一年就能有此成绩,朕心甚慰。”崇祯在殿内来回踱步,“朕现在只恨没让南阳王早日开台,南阳王这差事办的好,若是两年后南阳王能每年向朝廷输银百万,国事尚有可为。”
“万岁爷目光如炬,慧眼识人,当初若不是皇上力排众议,支持南阳王开台,南阳王也不会有此成就。”王承恩说道。
“南阳王开台有功,应该嘉奖。”
崇祯开始考虑如何嘉奖朱琳泽,思虑良久,崇祯让殿内的奴婢扶起书案,旋即在书案上奋笔疾书。旋即对王承恩说道:“今年过年朕就不吃粗粮糙米了,吃南阳王送上来的竹堑稻米。”
剿灭南沙岛海寇顾三麻子,朱琳泽回到崇明过了个年,旋即前往南京。
途径江阴之时,只见阎应元带着江阴百姓在长江岸边箪食壶浆,以迎朱琳泽。
“江阴百姓们的一点心意,还请王爷收下。”
阎应元朝朱琳泽拱手道,只见阎应元身后是一车又一车的粮米。
“王爷,江阴商贾听闻王爷剿灭海上巨寇,为江南百姓消除了顾三麻子这个心腹大患,特筹晚稻谷三千石前来犒军!”
陈明逢也带了一众江阴商贾,听说朱琳泽要回南京便和江阴百姓们们提前在这里等候朱琳泽的船队。
朱琳泽的确很需要粮食,张献忠肆虐湖广湘赣以来,南直隶的米价一直居高不下,几个大军每天的粮食消耗量是惊人的,是一笔不小的成本。但相比于粮食,朱琳泽更想要招募一些江阴乡勇训练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