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媒婆连忙劝她说:“老婶子,别哭了,这都是咱的命啊!这世道谁也看不透,我当闺女的时候也想不到会嫁到咱们这儿来啊!刚才我也见那个闺女了,咱娘俩认识也二十多年了,你的孙女,就跟我的亲闺女一样。你就放心吧!别的忙我帮不上,这个闺女的事我一定给你办好。这一回我随船回一趟东乡,一来是回娘家看看,二来是把你孙女的事安排好。俺娘家就在东乡,我有一个娘家侄儿,今年刚好二十岁,人长得也不错,俺兄弟跟俺兄弟媳妇也都是好脾气。就让她嫁给我的娘家侄子,保证不会让她受委屈。”
胡氏擦了擦眼睛,“侄媳妇,俗话说的好,一辈儿不管两辈儿人的事儿。金花毕竟只是我的孙女,这个事儿我还得跟她娘、她哥、她嫂子商量商量。”
孙媒婆眉开眼笑地说:“那中啊,婶子。你们一家再商量商量呗。后儿个、大后儿个都有船去东乡。你们一家要是商量好了,就把闺女送到赵兰埠口那个渡口。闺女哪一天去,我就哪一天跟她一块随船走。”说完,孙媒婆站了起来,她说还要去其他几家看看,就走了出去。胡氏把她送到大门外。
刚把孙媒婆送走,龚氏领着柳莺从大雷家串门回来了。
“我就说去大雷家喊你哩。”胡氏说道。
“娘,你喊我有事啊?”
“刚才赵兰埠口一个说媒的来咱家了,她说想给金花找个婆家。我说我是个当奶奶的,一辈儿不管两辈儿人的事儿,这个事得让她娘做主。”
龚氏也知道这阵子东乡有人来领走大姑娘的事,她皱了皱眉头,“娘,咱回家再说吧。”
三人回到院子里,龚氏把门闩上然后转身对柳莺说:“乖乖,你回屋找你娘去吧,我跟你老太还有事。”
柳莺就听话地跑去找母亲了。
婆媳二人走进堂屋,她们都坐了下来。
“刚才赵兰埠口那个女的来咱家,我也让她见了金花。”胡氏说道。
龚氏轻声地问:“金花知不知道这个人是来干啥的啊?”
“她知道。那个女的问她,‘妮儿,我给你在东乡找个婆家,你愿意不愿意啊?’”
“金花咋说的啊?”龚氏连忙问。
胡氏叹了一口气,“她说她愿意。”
龚氏流下了眼泪,“要是把她嫁到东乡,一辈子也见不了她几回了。”
“咋不是啊?咱就再咬咬牙熬几个月吧。”
龚氏摇了摇头,“马上就该过冬了,家里老的老、小的小,没有吃的,咋熬也熬不过去啊?咱村都饿死好几个人了,上个月,春宝、俺倩姑不都饿死了嘛!”
“你是说把金花嫁到东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