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证明,大宁自此失去了最好的战胜元泰的机会。
从此之后,元泰上下开始想尽各种办法,要保证能够在再次遭遇雪灾时活下来。比如在夏秋季节尽可能多的储备粮草,比如为牲畜修建挡雪墙和半地下的保暖圈舍。元泰再也没有因为暴雪而陷入灭顶之灾。
有了富余的马牛羊,元泰不再拿去与大宁做丝绸交易,也不要黎国的珍珠,而是默默地与当时的冀国换铁器。
元泰人还想方设法打通了绕过旗山关的小路。
十年之后,再次壮大起来的元泰骑兵,身披铁甲,手持利刃,一天之内便南北夹击,攻克了旗山关,然后乘胜追击收回了当年割让的五座城池,当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元泰将收回的五县中,离旗山关最近的一个县改名为丁辰县,还在旗山上为丁辰立了一座衣冠冢。
丢了旗山关,大宁的国土就像对元泰骑兵敞开了大门。生死关头,大宁将士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抵御住了元泰骑兵南下的脚步,最后在浴血奋战中将旗山关夺了回来。因为缺乏骑兵,大宁也无力再进一步驱逐消灭骁勇的元泰骑兵。
此后几十年,元泰与大宁打打和和,实力此消彼长,却始终在伯仲之间。直到太德帝主和,抱着花钱消灾,息事宁人的宗旨,对元泰是一种忍让的态度。
而元泰在国力增强之后,曾经的那种上下一心的氛围逐渐被勾心斗角替代,奢靡之风盛行,几大家族争权夺利,内耗不断,始终难以进一步开疆拓土。
如今元泰皇帝盛钧利用储君盛连科和他势力强大的母族乔家,捏到了冀国这个最软的柿子,一方面说明元泰确实有着不同凡响的实力;另一方面也说明盛钧在平衡各方利益上是个高手,不能小觑了。
凤瀚昭将旗山关的战史给甄真讲了一路。甄真感叹道:“真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啊!”
凤瀚昭道:“这次盛连图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我估计他要从旗山关出兵,好借丁辰的事情来鼓舞士气。”
甄真道:“你不是说元泰发现了一些小路吗?”
凤瀚昭道:“据我所知,咱们这边去炸过那些小路上的山石,把路堵死了。何况路要常年有人走,才能保持通畅,草木的生长是很快的。如果旗山关能走,谁会费那劲翻山越岭呢?除非元泰早有预谋,又找了其他的路,还悄悄地修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