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对旧党的处置。
这一点上,赵昺展现出了非常杰出的天子之能,提出了对旧党诸臣,以及世家大族的“三不之诏”。
第一,不问功过,之前是对是错,随着吕洪生等人的身死,以及一部分人的留放,从此烟消云散。不再追究任何责任,最大限度的安抚了旧党绝大多数的臣子。
第二,不搞清算,赵昺以天子之名保证,不但现在不追究,以后也绝不清算,打消了一部分人的顾虑。
第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赵昺利用天子之权,明令史阁、起居注官,不得将新旧党争之详录入官史。
不入官方史录!
赵昺的意图很明显,事非功过,只留在这一代人的记忆里就好了,不要传下去,给世家一个体面。
三不之诏,使得刚刚经历大震的朝堂得以迅速恢复,旧党世家亦是感激涕零。
无它,有此天子为臣着想,尚需何求?
况且,这场党争,他们自己过后细想,也知做的太过分,亏了良心。
总之,朝堂上下,并没有因为吕、董几家的覆灭而承受太大的动荡,大宋依旧蒸蒸日上,人人向前。
其次,蒸汽机的问世,绝不是党争的一个工具。现在最首要的任务就是,把这个堪称奇迹的东西利用起来。
而能用得上的地方太多了,需要大宋上下去探索去挖掘的地方也太多了。
本来,蒸汽机的开发利用,沈福海想占个便宜来着,王仲林可是亲手把蒸汽机的制造经营权交给他了的啊!
对此,赵昺和相公们也觉得没什么不妥。
因为工部能用到蒸汽机的也就那么几个地方,运河水闸,以及设想中的蒸汽轮船,蒸汽车,更多的应用还是在民间。
再说了,沈福海为了朝廷,这回遭了不少的罪,差点死牢里,多少也要给人家一点补偿吧?
可是,赵维却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你想拿蒸汽机?想都别想!”
可把沈福海委屈坏了,咱们是一伙儿的啊!谁不同意,也没想到宁王会不同意。
可惜,赵维说的很明白,这东西的潜力,你沈福海做一辈子梦也想不全,还没到你能沾手的地步。
其实,赵维是不放心,沈福海人没问题,可毕竟是商人,他可不想把大宋的命运直接交到资本家的手里。
“你就老老实实的做你的官商,当个二道贩子挺好。什么蒸汽机,别碰,容易丢命!”
说的沈福海直撇嘴,他比谁都清楚蒸汽机能带来多大的利益。要是能拿在手里,还当什么二道贩子?
二道贩子也是有理想的好吗?
可惜了!宁王太不够意思。
打发了沈福海,赵维也没把蒸汽机交到工部手里,太过官方的机构,现在可能还保持着上升力,但很容易变得慵懒低效。
所以,还是我自己拿着吧!
对,没错,宁王也知道这玩意利益大,放自己手里最放心。
用致知院的名义,成立了蒸汽商号,同时兼顾官方和民间的开发利用,由王五郎等人管技术。
嗯,其实就是个国字企业,很稳妥。
至于后续会有怎样的利用和开发,赵维也很期待。
最后,新旧之争带来的最大机遇,便是民学了。
教改已成定局,迫在眉睫。
不,现在已经不分民学还是官学,亦或儒学了,统称新学。
大宋举国之力,大力推行。
除了儒林晓堂和匠塾,由朝廷督办的十几所小学、两所初学、一所高学和三所大学,都在紧密筹备之中。
分别招收没有任何文化基础的百姓子弟,以及世家大族识字通学的各个年龄层学生。
没错,除了小学从零开始,剩下的初学、高学和大学,现有的生源还是世家大族。
毕竟在此之前,这天下间所有的教育资源都在世家大族手中。
其实,较真的话,教改的最大受益者不是世家,可最先受益者却还是世家。
他们先天就比百姓有一个好底子,起点也高一些。如果全心投入新学之中,若干年后,在大宋的精英阶层之中依旧能占据相当的比例。
其实,赵昺、赵维也好,相公也罢,完全可以先不开初学高学大学,可以一鼓作气把世家摁死。
可是没那个必要,时局不允许,良心也不允许。
旧党有罪却也有功,没有他们,大宋走不到今天。绝大多数时候,旧党也是忠义良臣。
而且,此番大度、公正的做法,也更能收拢人心,使世家大族更深刻的认识到,教改并不是针对他们,而是为了大宋的未来。
多数经此大争之变的旧党做到了服输!服法!
对于大宋的稳定亦有无可估量的作用。
...
————————
大宋还是那个大宋,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迈进,包括与元朝之间的战事,经过方向面的分析和判断。
新都一战,应该是把元人打懵了,起码两三年之内,元朝不会向大宋主动挑起战事。
除了尚不知动向的伊尔汗和窝阔台汗有可能带来冲突之外,大宋应该会有一个宝贵的和平期。
甚至相公们判断,元朝甚至有可能发起和谈,为他们的备战迎得空间。
这是很正常的思路,国与国之间,再大的仇恨也得从大局的角度考虑问题。
不能说打不过还要硬打,那是脑残。
打不过就拖,厚着脸皮称兄道弟,多正常点事儿?
大宋如此,大元也如此。
尤其是忽必烈那个老狐狸,一看不好,肯定要想方设法的安抚大宋,避免扶桑局势进一步恶化。
所以,相公们不等元人那边有动作,便已经做出了预判,并有意无意的开始做准备了。
其实,大宋也不想马上就开打。现在大宋是上升期,多等一天就多十分的力量。
尤其是蒸汽机的出现。
现在,这玩意能不能装在船上,能不能代替马车满城跑,还在论证阶段,谁也说不准。
可是一旦可行,那可就热闹了。
对当下的军械、舰船简直就是颠覆性的。
到时候,我蒸汽轮船一个月能在太平洋跑一个来回,你怕不怕?
那谁还着急和你拼?等着吧?最好等到我全换装蒸汽船,碰上元人的风帆船,屎都给你锤出来。
但是,问题来了,不想打是不想打,却不能让你知道我不想打。
相反,相公们在准备的,是尽可能摆出想打的态势。
不但让水军开始向西雅图增兵,而且令赵与珞向前给我压,最好顶到蒙古人的脸上去,让你觉都睡不好。
到时候想和谈?行啊!但是怎么谈,却是要听我的了。
别看这帮相公没张相爷那两下子,可以把人心玩出花来,可谁还不是个千年的妖精啊?
外交和谈这点事儿,大宋最有经验了,虽然都是失败的经验。
....
那么问题来了,元朝会按照相公的预期行事吗?
呵呵,他们就算想和谈,也得有那个精力。
真金父子现在还真没心思和大宋斗智斗勇,爷俩摊上事儿了,正是焦头烂额之时。
......
。
相爷的剧情就算写完了,做个总结吧!
我自己还不太满意,还得改掉一些习惯性写法,会在下一个大段落中着重改正吧。
预告一下,下一个剧情不会太长,争取半个月十来万字写完。
拖太长,好像你们也看的不来劲。
另外,很多人认为这个情节主要写的是相爷,其实不是。
我想写的是吕洪生,用吕洪生来反衬相爷,只不过还是写的不尽兴....
为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