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赈的法子必然能够推广开来,原因在于无论是对于朝廷,还是对于流民,亦或是对于那些收容流民作为劳工的公、私者来说,都是有利的。
朝廷获得了社会的安定,也完成了想要建设的工程,流民获得了生存的机会,有了最低的生活保障,甚至或许还要更多一些。而那些收容流民以工代赈的产业,则要花费比雇佣劳工更少的代价,便获得了劳力,因此减少了用工成本。
渭南到处都需要人手。
煤场的生意经过了去年冬天之后,到今年冬天会更好,这就需要更多的人采煤打煤。绿菜大棚上也需要劳工照料那些大棚和里面的菜蔬。
炼焦更不必说了。
眼下朝廷正大量需要新式锻铁炼钢之法产出的铁料和钢材,而新法炼钢则必须要用焦炭才能达到温度,控制成本。这就对焦炭的产量有了很大的要求。
炼焦需要更多的煤,也需要更多的人手。
那些没有丧失劳动能力的流民,正是渭南所需的。
韦仁实一路思索,待回到家里,直接去了书房。
走到书房,就见兮儿正在整理,于是说道:“用不着整理,我眼下立刻就要用,又该是杂『乱』一片了。”
兮儿笑道:“还是收拾了吧,整齐干净了,郎君在这里做事,也会舒坦一些。”
韦仁实笑了笑,过去坐下在书桌前面,转眼看看兮儿在那里忙碌,也是一道好风景。
等兮儿收拾完,韦仁实铺开纸张,提笔起来。
兮儿一边研墨,一边看着韦仁实在纸上书写起来。
一晚上功夫很过就在书写当中过去,直到天亮,韦仁实才搁下了笔,总算是将自己所能想到的以工代赈的具体做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出现问题的对策都写了出来。
韦仁实这才躺下了休息了一会儿,待一觉醒来,已经是午后时分了。
初秋的午后仍旧炎热,韦仁实却反而喜欢这种炎热的感觉。
出了门往皇宫走去,入宫之后,见到李适,他正在池边乘凉打盹儿。不过韦仁实一到,他便醒过来了。
“臣从昨日出宫之后到现在,总算是将以工代赈的法子整理出了章程来,故而急于来报于陛下,却忘了陛下此刻许在休息,请陛下恕罪。”韦仁实上前行了一礼,说道。
“无妨,快拿来给朕看看。”李适说道。
刘光琦过去从韦仁实的手中拿过奏疏,呈给了李适。
李适一边接过奏疏,一边说道:“召三省来此。”
刘光琦行了一礼,便过去找内侍去传召去了。
李适低头翻看起来,一边看,一边频频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