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宁隔着小窗户往外一看,这群人已经冲了上来,一个负责人模样的人,亲自掀开司马攸车轿前面的帘布,另一个人,应该是太学的二号负责人,则拿出了下马车时用来垫脚的凳子,把它在路面上放平,方便司马攸下车时踩在上面。
这样的场景,司马攸应该是见过的太多了,他也没有扭捏,自然而然的走下了马车,和迎接的人打了招呼。
然后指着杨小宁介绍到:“这位就是成来侯,我送他过来,顺便过来看看太学的情况。”
太学的那一帮人,朝着杨小宁点了点头,就算打过招呼了,便立刻把注意力又集中到司马攸身上去了。
司马攸在他们的簇拥下,往太学的院子里面走。
那个掀帘子的男人,果然是太学的主要负责人,杨小宁发现,他真是会见缝插针哭穷。
这个负责人大概晓得,司马攸下次再来,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呢。
所以他一边陪着司马攸往前走,一边絮絮叨叨,说的都是办学的难处。
什么学生越来越多了但是经费却没增加多少,什么这边房子漏水了,那边桌椅要更新了,还有教职工的工资差点都发不出来,福利得不到保障。
全程都在哭穷,话里话外的意思,希望朝廷要是多拨一些银子。
司马攸只是安静的听着,一边听一边继续往前走,并没有搭腔。
不一会就到了教室,里面事先已经布置的妥妥当当,台上放了两张椅子。
负责人连忙引导司马攸上座。
对于上台,司马攸没有客气,但是他并没有坐到事先给他准备好的椅子上,而是站在那。
太学的负责人,看司马攸没坐下来,自然也不敢坐下来,站在旁边陪着他。
其他人,都站着下面,包括杨小宁。
司马攸和台下的太学生们讲了一些大道理,比如要好好学习,将来为朝廷出力之类的话。
他的讲话很短,没有什么废话。
最后,他指了指旁边站着的杨小宁,讲了一句话:“这位就是成来侯,以后他就和你们一起学习了。他很聪明,以前吃过很多苦,你们要帮助他尽快适应。”
太学的负责人忙不迭的点头答应。
走出太学的时候,司马攸很随意的说道:“刚才你提到缺少费用的事情,你写个条陈,尽量把情况说的细致一些,我收到后批一下。”
他这句话一出口,太学的负责人顿时眉开眼笑,脸上的褶子差不多都挤到了一起了:“多谢舞阳侯,多谢舞阳侯。”
司马攸上车之前,对杨小宁说道:“成来侯,不要着急,慢慢来。”
班上大概有二十来个人。
杨小宁瞟了一眼,发现自己应该是班上年纪最大的那一拨了,其他人大多是十五六岁的模样。
后来逐渐熟悉了,杨小宁才知道,太学很大,几千名学生,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班,什么年龄层次的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