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兵法,自从孙武将老子所谓“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一句,运用到兵法上,阐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之后,除了孙膑进一步在战术上阐述了“发而为正,其未发者为奇”的奇正思想,在“奇正之变”这个领域内,千百年来只有唐朝大将军李靖,对于这个辩题进行了更加详细的理解。
中言:大众所何为正,将所自出为奇,乌有先后旁击之拘哉。这一句话,是李靖针对曹操中“先出合战为正,后出为奇”所提出的评论,在他看来,正奇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由将领决定何为正兵,何为奇兵。
“我军此次攻击易县,所带兵马多为骑兵,如今野战相遇,若是以车兵对车兵,绝对是以卵击石,脆弱不堪。”赵希看着场上不断变幻的趋势,还在寻找最佳的变招时机,并对身旁的将领们说道:“但是我军之优势,在于骑兵之犀利。以我之骑兵之利为正兵,以车兵为奇兵涤荡对敌,才是老夫的本意。”
众人闻言,纷纷了然醒悟,这才知道,为何到了如此战况,赵希还不将车兵派出去,原来是留下来当后手了。
“子期这个人,以我观之,向来谨慎对敌,刚开始给他点压力,本意就是让他全力进攻,若是受到点压力,他就打的不这么放开了。不过现在嘛,是时候让他感受点压力了。”赵希老谋深算的说道,此刻他就像是一个猎人,亲眼看着自己的猎物上了当。
作为赵希的对手,子期的确有点疑惑。
从场面上看,燕军的确占据了优势,车兵的突击很快就会穿过赵军的步兵阵型,步卒和徒兵的进攻,也加快了这种形势的发生。为了加速这种变化,子期将自己的骑兵也派了上去,准备截断对方步卒和后续部队之间的联系。
事实上,除了对方的骑兵和车兵没有加入战场之外,赵军的部队已经有一半在战场上了。他不相信,凭借着剩下的部队,赵希会翻盘。
但是为什么,赵希就是不动用他引以为傲的骑兵部队呢?难道说,他真的自信,凭借着这些骑兵,可以冲垮自己所有的部队?
这种疑惑越重,赵希刚才说的话越是在自己耳边回响,他就越是不甘心。虽然在浊鹿城下看到了赵军的厉害,但是他仍然想通过这种野战,看出赵军骑兵的破绽。
“传令,骑兵合围速度加快,彻底吃掉对方步卒。”子期说道。我倒要看看,赵希到底有多镇定。
随着子期的命令,燕军的军鼓声音越来越急,而前方的士兵们听到来自己方的鼓声,知道这是要加紧合围的信号。遂拼杀起来更加残酷。
燕赵男儿,从来都不缺乏血性。而这一次,恰恰是两个最不缺少血性的国家男儿,进行着生命的较量。一个咬牙坚持,绝不认输,一个持盾抵抗,死不后退。战马嘶鸣,战刀卷刃,鲜血浇灌着绿草,骨骼滋养着大地,人类的所有养分,都落在了这里。
终于,燕国的车兵冲出了赵国的步兵阵,调整之后,开始朝着赵军待命的弓箭手和车兵阵冲杀过来。而两翼骑兵也紧紧的控制住了场上的局势,将赵军参战的步卒和徒兵裹挟在了一起,准备一口气吃掉赵国的步卒。
“差不多了。”赵希看了看,说道,“传令,左翼骑兵上前对抗敌军的车兵部队。右翼骑兵随时待命。”
赵希的命令一下,左翼的骑兵部队呼啸着往前冲锋而去,目标就是燕国的车兵部队。
车兵自所以从诞生之初,成为战争的主角,主要是因为在弓弩尚未大规模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强大的速度优势和冲击优势,能够很快的突破敌人的薄弱地区,从而扩大己方的战果。
弓箭手和弩兵单独成列之后,虽然能够对车兵造成有效杀伤,但是由于其本身的机动性问题,无法和车兵相比,又不能直接和车兵对阵,遂车兵在中原各国的战斗中,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这一规模到了草原之上,就出现了问题。草原人人以弓马骑射为主,当弓箭变得机动起来之后,对车兵的伤害几乎是几何数增长。这也是为什么,燕赵两国对于胡人,败多胜少了。
赵国的左翼骑兵面对着来势汹汹的车兵,看到前面的指挥官做了一个分兵的手势后,自然而然的分成了两个部分,从燕国车兵的两左右两翼发动了进攻。他们熟练的摸出身后箭壶中的弓箭,搭在短弓之上,毫不犹豫的发射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