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来以后产生了两个后果。
第一,仗是不能再打了,再打萧敌鲁先生就要玩儿完。
第二,既然不能打,那就谈呗。而在谈判方面契丹肯定不是刘守光的对手。
攻城的契丹部队首先决定用五千匹良马来赎回主帅。
刘守光就两个字:不行!
开玩笑,这么一个大头,甚至是巨头,难道才卖这个价?太低了,这么好的敲竹杠机会肯定要好好利用,正所谓不用白不用,用了不白用,好不容易做回强盗,肯定要有强盗的样子才行。
攻城部队没办法了,回头向契丹之主耶律阿保机汇报。
阿保机大惊,萧敌鲁可不是一个人,这个人身后是一个大型部落,而这个部落是耶律阿保机的铁杆支持者。
可以这么说,没有萧敌鲁,阿保机先生的位子就不稳。
萧敌鲁,这是耶律阿保机的政治根基。
为了保根基,什么条件都可以谈,多大退步都可以让。
让来让去就成了这么一个样子:结盟,永不犯边,每年固定时间到燕国来送礼。
丧权辱国啊丧权辱国,契丹这次亏大发了。
当然,盟约是死的,人是活的,活人还能被尿憋死不成?送礼、结盟都没问题,永不犯边怎么可能呢,人家契丹就是靠抢劫发家的,你不让他抢,那不就违犯人家天性了吗。
所以呢,这个边还是要犯的,只是频率和规模没那么大,毕竟这一次契丹被刘仁恭父子给收拾怕了,有了心理阴影。
看到没,对付狼的最好办法就是打服它,花钱买平安是买不到的。
当然,契丹多年不犯边还有其他原因。他不仅没怎么犯刘仁恭,也没怎么犯李克用,因为这一阶段契丹的军事重心在自己的大后方,也就是北、东、西这几个方向。
这几个方向有谁呢?突厥、渤海国、党项、奚、女真等少数民族,耶律阿保机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收服、打压这些地方势力上,自然没有多余精力来南下犯边。
总体来说,这时候的契丹还是比较弱小的,他还没有染指中原的野心和实力,充其量只是在北边从事抢劫事业的有组织的犯罪团伙而已。
这个团伙打燕国不成,开始打河东李克用的主意。
刘仁恭父子都打不过,还想打李鸦儿的主意,真是活得不耐烦了。
朱温篡唐前夕,耶律阿保机率军三十万(虚数)进犯河东,兵临云州。
李克用当仁不让,亲自到云州坐镇,一番又拉又打又忽悠下来,两人非但没打起来,反而拜把子成了兄弟。
歃血为盟之后李克用安心了,专心对付南边的朱温。没想到耶律阿保机丝毫没有做兄弟的觉悟,在李克用专心南下的时候在背后猛捅对方刀子。
这样一来可把李克用惹毛了,临终的时候给了儿子李存勖三支箭,其中一支就是让李存勖去教训契丹。
正所谓老子命短收拾不了你,儿子照样能灭你!
李克用不喜欢说死了做鬼也不放过你之类的话,没意思,人家从来没有来世报仇的习惯,向来是今世仇今世报,不带过夜的。
李存勖做了晋王之后也没直接找耶律阿保机麻烦,因为需要算账的人比较多,他把主要精力都用在燕国刘仁恭父子和大梁的朱温身上了。
既然要先找这两家算账,那就要把北边的契丹给哄住,所以李存勖小朋友扮猪吃老虎,称呼耶律阿保机为叔父。意思是说您和我爹拜把子的事儿我还认,咱们是一家人,一家人不打一家人,应该和睦相处。
这一招也起了作用,在李存勖灭燕、伐梁的时候耶律阿保机确实也没怎么在后面捣乱。
你若因此认为他是个乖宝宝那就错了,一方面他是在别的地方扩充地盘,解决后方问题;另一方面是在整章建制,理顺内部的统治秩序。
正所谓管理体制、文化认同是一个政权能够长久发展的根本,马背上可以打天下,治天下却必须依靠人才。
人才从哪里来呢,进口而来,出口人才的国家就是桀燕。
人才的代表人物是韩延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