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延徽是怎么从燕国出口到契丹的呢?因为求援,俗话说就是搬救兵。
为什么搬救兵呢,因为当时李存勖打到幽州城下,刘守光撑不住了,所以派韩延徽到契丹去搬救兵。
救兵没有搬回来,去搬救兵的人反而被扣下了。
韩延徽之所以被扣下,是因为他是人才,而耶律阿保机现在最缺的就是这样的人,他自动送上门去,人家怎么还舍得放回来呢。
既然你不放我回去,我就给你脸子看。
韩延徽认为自己身为中原文士,怎么能够屈身事夷狄呢,这样也太掉价了啊,所以拒绝接受耶律阿保机的任命,宁死也不做契丹的臣子。
你想死我偏不让你死,你心高气傲我就偏要杀一杀你的傲气。
耶律阿保机封了韩延徽为马倌,专门让他给自己喂马养马。
这就太羞辱人了,韩延徽不干。不干还不行,要么干,要么死。
偏偏韩延徽还没有“士可杀不可辱”的气节,那就只能去乖乖养马去了。
养了一阵马,傲气也被杀得差不多了,这时候唱红脸的人就适时地出现了。
这个人就是述律氏。
述律氏找到耶律阿保机说:“延徽守节不屈,这是难得的人才啊,怎么能够让他充做马倌呢?”
耶律阿保机说不让他做马倌做什么呢,牛倌?
述律氏说不是牛倌,也不是马倌,要让人家做大官!
多大的官算是大官呢,无冕之王的官,说正规点就是谋主。治国理政的主意都要让他来出,你说这官大不大?
谋主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作是官,而是主人的心腹,运用好了就是国之干城。
人才就像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耶律阿保机夫妇就是伯乐,而且还是一对儿伯乐。
韩延徽被打动了,或者说是被感动了。
既然对方给了自己一展宏图的机会,那就好好把握住吧,毕竟这样的机会并不常有。
接下来韩延徽用自己的毕生所学,为契丹人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在军事上,他教导契丹部队军阵,制定一整套军事制度,并优化武器配置,大大提升了契丹军队战斗力。
在此基础上,韩延徽为耶律阿保机制定了收伏北方各族的策略,这个策略具体说来就是胡萝卜加大棒政策,以雄厚的武力做支撑,以诡谲的外交政治手段为辅助,将党项、室韦等族收拾得服服帖帖的。
在政治上,韩延徽比照汉制为契丹量身定做了一套政治制度,他设置百官,制定礼仪,推行法度,在保持契丹旧有的核心制度的基础上,吸收引进了大量汉化体制,为契丹族群的封建化提供了出路。
在经济上,韩延徽用心治理当地的汉族百姓,给予很多安家落户的优惠政策。汉人管汉人,本身就多了一层身份认同,更何况这个人还施行善政呢,所以说汉人的归属感“蹭”地一下就上来了,安于汉城,不思归。
汉人代表的是先进生产力,更是当时的专业技术人才(种地的、搞手工业的),这些人在当地娶妻生子成为长久居民,契丹的经济基础也就打牢了。
再有一个就是文化方面的,韩延徽帮助契丹创造了自己民族的文字,这就很了不得了,有了文字就有了传承,也就有了身份认同和民族的核心凝聚力。
从此契丹不再是简单地部落联盟,而是一个整体的民族。
韩延徽,他为契丹奠定了立国的基础!
这一番大动作下来,契丹整个族群都脱胎换骨了。
民族脱胎换骨,老大也要改称号。
耶律阿保机也不叫盟主了,国主这个称号他也瞧不上,那叫啥呢,他自己发明了一个很牛掰的称号——天皇王。
比天皇还要多个王,够霸气。
丈夫成了天皇王,耶律氏就成了天王皇后,简称耶律后。
天皇王有了,天王皇后也有了,两个人还缺个办公的地方。接下来,耶律阿保机在汉城的北边又建了更大的一座城,城里建了皇宫,这座城就是之后大名鼎鼎的大辽上京。
这一连串的改革进行下来,耶律阿保机地位更高了,面子更大了,尊荣更崇高了,权力也更没边儿没沿儿了,所以说他很高兴。
正所谓吃水不忘挖井人,耶律阿保机对改革的总设计师韩延徽更加看重。
这个更加被看重的挖井人现在却正在做一件事——开溜。
你再看重我你也是蛮夷,我看不中你啊!
以前是被你看得严,我跑不了,现在终于算是混出了个人模狗样,不用被人看着了,我肯定要溜啊。
韩延徽成功开溜,他一口气溜到了幽州。
幽州的刘守光早就玩完了,现在这里是李存勖的地盘。
韩延徽探望了自己的家属,然后到晋阳去找新的主子去报到。
李存勖现在日子过得阔绰,能够养活闲人,更何况韩先生是有真才实学的,也不算是闲人,所以李存勖就给了对方一个掌书记的官职,算是给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