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急转直下,李继岌受惊不小,连忙跟路上的董璋打招呼,说你也不用往遂州去公干了,先帮我把康延孝给灭了再说!
揍康延孝?这种事董璋来劲了,带着两万士兵就驻扎到绵州去了,随时准备动手。
李继岌也没闲着,现在军中无大将,他把手里的唐-军主力交给了任圜,让他带兵去平叛。
任圜之前一直是李嗣昭的搭档,后者负责打仗,他负责稳固后方出主意,若说带兵冲锋陷阵,人家还真不专业。
但现在的武将造反的造反,被杀的被杀,实在是找不出合适的人选来了,那也只能临时抱佛脚,把任圜给顶上去了。
任圜也不含糊,你既然敢把兵交给我,我就敢带!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老夫我随军多年,虽然没冲过阵,但指挥打仗从来就没怕过!
事实证明,打仗,拼的确实是脑子,任圜也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他将用实际行动证明,儒将是很牛掰的。
任圜准备好了,成都的孟知祥也动了起来,他一方面修筑防御工事,一方面派出两路大军前去迎战。
说是两路大军,其实大军只有一路,那就是马步都指挥使李仁罕率领的四万精锐。
另一路只有两千人,由骁锐指挥使李延厚率领。
两千人的队伍,确实称不上是“大军”。
但是在如此兵员紧缺的情况下,李延厚却作出了一个反常的举动。
他召集这两千人开了一个会,会议的主题就是——你们爱不爱打仗。
他对着这群大兵说了一句话:
“年轻体壮勇敢善战而又想立功求富贵的人站在东边,年老有病、害怕行军打仗的人站在西边。”
东西边的人员瞬间就站好了,而且很明显,西边的人比东边的人多。
不要紧,兵在精而不在多。
如果没有必胜、好战之心,带再多的人也是累赘。
李延厚最后就带着那东边的七百人出发了。
双方都准备好了,那就开打吧。
最先与康延孝交锋的是任圜和董璋。地点在汉州。
康延孝是守城方,任圜和董璋是攻城方。
一般的攻城战不好打,但是这次康延孝很配合,他把军队开出了城,要与对方打野-战。
他之所以敢这么做,还是轻视对方的主将。
任圜嘛,书生而已,他会知兵?等我一战灭了他的威风再说!
任圜很配合,既然你想灭我的威风,那就让你灭一灭呗,只要你开心就好。
任圜让董璋带着东川兵马出战,作战要求有两个:
第一,把精兵都藏起来,带最弱、最老、最不中用的人去;
第二,只准输,不准赢。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知道了,这是要半路设伏,诱敌深入。
康延孝果然上当(也没理由不上当,任圜是个书生,不经打;董璋又是他的仇人,必须往死里打啊),带着精锐部队风卷残云一般追着董璋就杀过来了。
然后就没悬念了,半路伏兵四起,围住一阵猛打,康延孝损兵数千,败退回汉州城,闭门不出了。
一般这种情况就应该围城了,而围城是一个旷日持久的工作,而且成本极高,成功率还低,是个折本的买卖。
但这次是个例外。
因为汉州的城池很有特点:一没有护城河,二没有城墙。
没有护城河可以理解,毕竟不是每个城池都会具备这个条件的。
但没有城墙就有点扯了,连墙都没有,还叫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