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院使、赵金珠所说的是种世衡、那位种家军的开山之人。同时也是将豹林谷推向天下九大宗派巅峰的人。
种世衡年少时崇尚气节,兄弟中有想分其资产者,他全数辞让给予。只取图书而已。最初因其叔父种放恩荫,补任将作监主簿,后多次升迁至太子中舍。
种世衡曾任泾阳知县,里胥王知谦以非法手段获取利益的事情败露,按照法令应判徒刑,王知谦逃走。
等到郊赦将至王知谦便主动向官府自首,种世衡说:“把王知谦送到州府必会得到赦免。”
用杖击打王的脊背后向州府请罪,知府李谘上奏释免其罪。
说他是文官出身,在这一点上那位豹林二圣祖自己做出的事情已经是彰显无遗。因为武将如果遇上同样的事。不直接就地处斩、也绝对不会想到给自己留下余地。
后来种世衡通判凤州,当时凤州将领王蒙正是章献皇后刘氏的姻亲。所作所为不守法纪。
他曾向种世衡求取私利,种世衡没有听从。王蒙正非常生气。于是诱使王知谦诉冤而暗中帮助他。种世衡因此被流放窦州,后移居汝州。
随后豹林谷的三圣祖种世材送上一官职来替种世衡赎罪,种世衡才重新被启用、被宋朝朝廷任命为孟州司马。
过了很久龙图阁直学士李纮为种世衡辩护,宋绶、狄棐相继为他说话,种世衡被任命为卫尉寺丞。后来又历任随州监酒、同州签书、鄜州判官事。
那些往事说明了什么呢?都说明了种世衡中年以前,实际上确实是一个传统的文人。他也曾经钻营、他也曾经参与到了大宋朝先前的一些党争之中去。
说他钻营有些不够敬重,可是陷害他的王蒙正是地地道道的皇后党羽、后来为他说好话的李纮、宋绶、狄棐等大臣也都是文臣党争中的干成之人。
如果他未曾钻营,人家为何会要出面帮他呢?要知道当初的种世衡还没成为一个掌握军权的人,对大宋朝实际上还没有立下太多的功劳。
而他还是一个绝对不会去利用行贿、送礼手段求别人帮助他的人。所以说,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当初种世衡实际上也钻营了、而且钻的是还是文人朝中的党系。
种世衡真正开始为大宋朝建立功勋,才是他能够名垂青史、为世人铭记,也让后人不记得他曾经也是一个善于钻营、精于算计的文人的。
在他初至西疆的那个时候,西军自杨家军以后事实上早已凋敝。当时西部边地用兵、守备不足。(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