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驾驶学科奥赛队来到学校维修工厂现场学习。
段师傅个大家讲了自己一个发动机漏油诊修翻跟头的故事。
段师傅说:
“1970年,我开始从事汽车修理工作。
出于对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的热爱,在学徒期满前,我的诊断技术就在同辈中脱颖而出。
1973年,刚满学徒期的我,就作为技术新秀当上修理班班长。
当时我主要从事661与662大客车的保养维修工作,技术相对简单,班组分工明确。
机修按总成分为发动机附离合器专修、变速器与传动轴专修、前桥与转向专修、后桥与减速器专修。
作为班长,我的工作是以发动机专修为主,兼顾试车与其他总成。
由于当时执行强制保养制度,维修量大,我的技术也在工作中日渐纯熟。
但是,我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会栽在一个小小的发动机漏机油故障上!
大意失荆州啊!
事情的起因,是一位鄂籍张师傅开着一辆661大客车,找我报修。
他说他的车从鄂省十堰跑到丹江口,机油泄漏报警,油标尺无法测量机油量。
行驶100余公里,漏机油量高达5—6L,该车机油总量为8.5L,平时换油量为7L多。
做进厂检验,发现油底壳的螺丝上以及前、后曲轴油封处,都有机油的泄漏痕迹。
于是,我安排发动机专修人员李师傅检修该车漏机油故障,并提醒他更换曲轴前油封及后回油丝密封条,把油底壳边缘校正。
修完后,我亲自做了出厂检验,没有发现漏油,于是交车出厂。
张师傅又来找我,问我车辆漏油的修理情况,我回答说修好了,还强调自己亲自在车下检查过。
但是张师傅说,他感觉跟没有修一样,车辆依然存在着严重漏油的问题。
我将车开到打黄油的台子上,进入地槽中检查,发现车辆的确还在漏油,于是赶忙向张师傅道歉,并承诺马上亲自动手帮他修好,绝不耽误第二天的工作。
我简单询问了一下李师傅的修理过程,油底壳平面校正过,垫子是新换的,曲轴前后油封也更换过。
于是,我首先拆卸油底壳,更换曲轴前油封,接着拆卸后大轴瓦盖,清洗回油丝孔,装好后用黄油石棉线钉塞牢固,堵死了后面可能漏油的通道,同时检查了缸体下平面。
最后,我更换了新的油底壳和垫子,并涂上密封胶,每个螺丝都用相同的力矩拧紧。
做完这一切,我找到张师傅,自信地拍着胸膛说,我亲自动手修的,这次肯定修好了,保证不会再漏油!
隔天,张师傅将车开到大车间找我,声音很大地对我喊道:‘段师傅,你的手艺真不错,跟师娘学的吧?’
这话一听就不对,我估计车辆又漏油了。
于是赶紧钻进车底下检查,曲轴前后油封位置及油底壳每个螺丝上都有油珠,还在滴漏。
怎么会越修漏油越严重了呢?
后来,经同事提醒,我跑去请教厂里最有名气的发动机专修杨师傅,他听了我的故障描述及检修过程后,分析只有可能是凸轮轴后盖处漏机油。
因为此处是压力润滑,可能车速越高漏油越严重,让我们拆检凸轮轴后盖。
661大客车配置的是直列六缸侧置气门结构的发动机,整车为后驱动结构。后驱汽车跑起来比前驱汽车更给力。
就像奔跑中的老虎,主要靠后腿发力,前腿和尾巴控制平衡。
这样的汽车拆卸修起来就比较麻烦,我需要拆卸两根传动轴、拆卸变速器、拆卸离合器、拆卸发动机飞轮壳,才能见到汽缸体上侧置式的凸轮轴后盖。
拆完用工作灯仔细检查,没有发现一丝漏油的痕迹。
于是我又去请教杨师傅,杨师傅认为这辆车只在跑起来有压力的时候才会发生漏油,他指导我们找钣金师傅,用火烙铁将凸轮轴后盖与缸体之间用锡焊焊牢。
我虽然按杨师傅的话照做不误,可是心里犯嘀咕,这怎么可能修好?
因为这里一点漏油的迹象也没有啊!
在唉声叹气中,汽修小组装好飞轮、离合器、变速器与传动轴。
张师傅看到我们辛苦地大拆大修,总算答应再试用一天,星期天用这辆车跑一次郧县短途往返。
周一一大早,客运公司的领导全来到保养厂,问张师傅的客车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漏油的小故障,修来修去都修不好?
事情惊动了保养厂领导,紧急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方案。
最后决定,让我去请公司的权威修理专家徐师傅,徐师傅当时在离保养厂两站路的地方修车,是总公司最高级别的7级修理工。
他仔细地听了我的故障现象描述及检修过程,答应周二早上去客运保养厂,看看严重漏油的故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