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老师扫视了大家一眼,接着说:
“于是,维修工打开气缸盖罩,起动发动机,观察机油的来油明显偏少,不太正常。
打开右曲轴箱盖,使用车辆反光镜检查机油泵过滤网,未见堵塞现象。
在发动机怠速状态下注意观察气门摇臂和凸轮轴周围的润滑油飞溅情况,不太理想。
维修人员询问用户上次维修的具体情况,车上刚更换的新机油泵,应该没有问题。
那么,润滑油量过少,飞溅效果不好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哪位同学知道吗?”
董车帝说:“可能是摩擦原因吧!”
刘军民说:“也有可能是润滑油的问题。”
隋老师笑眯眯道:
“从内燃机原理上分析,摩托车发动机工作时,各运动件产生相对运动,尤其是高速运转的摩擦副零件,如:
活塞与气缸筒、变速器主副齿轮、凸轮轴与其衬套(或轴承)以及气门摇臂与气门杆等零件之间,必然会产生摩擦。
这不仅会加速发动机的表面磨损,而且由于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可能会造成零件表面的烧蚀,影响这些运动件的正常使用。
因此,为保证发动机能正常而可靠地运转,必须对运动件表面加以合理的润滑。
说得确切一点,摩擦副表面的润滑油必须带有一定的压力,即附有韧性的油膜,以减小摩擦阻力,从而达到降低功率损耗,减轻零件磨损的目的。
四行程发动机通常采用压力润滑和飞溅润滑的结合方式,该机构利用机油泵从曲轴箱的油底壳,经机油滤清器滤网抽吸干净的机油,由机油泵通过各油路压力输送到需要润滑的部位,润滑油因重力作用,再次返回油底壳。
这种循环往复的润滑,就是压力输送式润滑。
转子式机油泵的主动内转子和从动的外转子都装在油泵壳体内。
内转子固定在主动轴上,外转子在油泵壳体内可自由转动,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偏心距。
当内转子转到任何角度时,内、外转子每个齿的齿形齿廓线上总能互相成点接触。
这样内、外转子间便形成四个工作腔。
某一工作腔从进油孔转过时,容积增大,产生真空,机油便经进油孔吸入。
转子继续旋转,当该工作腔与出油孔相通时,腔内容积减小,油压升高,机油经油孔压出。
由于转子式机油泵结构紧凑,吸油真空度高,泵油量大且供油均匀,被多数四行程摩托车发动机所采用。
现在问题来了,机油泵是刚刚更换的,难道过热情况得不到改善,还是机油泵质量不好造成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