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和曹家着急是有原因的,因为这两家在商会的并不是仅仅代表他们两家,而是几乎整个东京禁军的。
作为商会管事,他们要分配周转货物,事实上他们的货物根本就没分配给那二十五家商贾,而是全部自己吃下去了。
明眼人都清楚,两家即使再有钱也吃不下那么多货,那些货全被禁军各个将军和都指挥使的买卖分了。
军中高官从两家拿货,然后加一点分给手下,手下的各个小铺子售卖,整个禁军已经发展成完整的销售网络了。
还有负责守门和巡查的禁军,以及码头的驻军,木氏是西路军出身,天然就跟军队亲近,头领和掌柜们不时的丢下一些赏钱,这些钱对最底层的士兵来说很重要,上上下下的都有钱赚,都还挺满意的。
现在不行了,木爷一走大半年,这回来了消息说不回来了,清夫人带着北区毛三爷他们也去了辽东,木氏的老弟兄们很多都说了,木哥不在就不做买卖了,这是要砸锅的节奏啊,换了谁不急?
京城里暗流涌动,各种势力,出于各种目的都在四处活动,朝堂之上更是出现各种各样的声音,让人无从分辨到底说话的人背后是哪一路神仙。
赵祯对这些乱七八糟的声音一概不理,礼部的封赐恩旨已经下发,没有收回来的道理,无论恩旨有没有交到清清手里,清清就是大宋敕封的六品安人。
只要皇帝不说话,木氏就是大宋的正经商人,就没人有借口去刁难去巧取豪夺。
本来都以为日子就这么过下去了,静静等着消息,看看木子到底是确定留在那里不回来了,还是有转机。
这个状态很多人都能接受,慢慢等着呗,看看那位爷到底怎么决定,比乱猜不强得多?
谁都没想到,忽然一件事让所有的平静都被打破了,开封府的衙役把木氏粮店的掌柜给拿了……
这个消息让很多人半天没回过神来,开封府的衙役……木氏的掌柜……开封府疯了吧?
随后各种消息来了,大伙儿更懵逼了。
开封府的推官在大街上被人拦轿喊冤,推官大人年少气盛,没弄懂情况就接了。
一问才知道,喊冤的人是四川人,叫吴来,刚来东京没几天。
吴来有个叔叔,原本是在东京开了个小粮店谋生,没儿没女,婆娘早死,光棍一条。
后来吴来得知叔叔死了,就凑了点盘缠来京城继承家产,满怀希望走了半年才到这里,结果却是一盆冷水浇头。
叔叔死了,粮店早被官府发卖了,倒不是官府谋夺民产,是因为他叔那粮店经营的挺惨,借了许多外债,死了之后被人告了,借条都有中人有保人,这事儿人死了都赖不了,最后开封府判了,粮店卖掉给人抵债。
吴来本来在家就是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混混,好容易一路连要饭带偷到了京城,指望着能接他叔的家产呢,没想到两手空空。
后来有人给他指了条明路,你叔死了,咋死的?没个说法成吗?告状去!好歹也能弄点钱。
吴来打听了好几天也没打听到叔叔的死因,本来就走投无路了,听了好心人的话立刻就行动起来。
这事儿他占理,叔叔那么大个人说没了就没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人没了,店铺也没了,还有王法吗?小人冤枉啊……
接状子的推官是今年刚提上来的外地人,是个满脑子扫奸除恶为民请命的愣头青,马上就接了案子派人调查。
吴掌柜到底怎么没得?粮店是怎么卖的?给本官仔细的查,查不清楚统统打板子。
事情坏就坏在这个推官孙大人平时光顾着慷慨激昂了,没拉拢好下属,也没个人提醒,浑然不觉自己捡了个烧红的铁蛋子揣兜里了。
先被查清的是粮店发卖的事,这事儿非常清白,因为当初吴掌柜借钱是在官府备了底的,确实是他借了人家钱,后来粮店发卖的钱都不够人家债主的本金,最后认了倒霉。
要说起来债主还是挺仁义的,吴掌柜死了还是人家给买的棺材埋的。
死因也很快就查明了,因为这事儿当初闹的满城风雨,动静很大。
当初木氏粮店越做越大,把原来的几家粮店挤的做不下去了,这些掌柜聚到一起起了歪心思,想找四海帮教训木氏粮店。
谁知道做事不周密被木氏的人知道了,堵在翠云楼上杀了个干干净净。
吴掌柜挺冤的,他那小粮店根本就排不上号儿,一屁股债也没钱请人,就是跟着混吃喝的,结果也跟着做了糊涂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