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思远和崔景岳等人搬来长椅,供身体还虚弱的繁春等两三人坐,素修也重新换了一身衣服,翩翩而来,灵犀抱着古琴跟在素修身后。
依照在宫里何夫人定下的弹琴规矩,素修先焚了香,用清水洗了脸和手,坐定之后,凝神闭目,伸展纤纤玉指,轻轻调试,一曲开始。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这是何夫人一直以来都很喜欢的诗词,在收素修为徒弟时,她已经进宫二十多年,楚国也被燕国打了二十年,何夫人的不少手足都命丧沙场,为国尽忠,国仇家恨让颇有才华的她在教授素修琴艺时,很自然的就带上了一种悲凉之感。
素修在刚刚学习这首诗词的时候,并不能完全理解并感受诗中的含义和老师的一腔悲愤。但此时此地,她远赴千里,来到燕国,亲眼看到了燕人的种种暴行,自己被囚禁在荷风水榭,毫无弥补的能力,这使得素修在此时弹奏起这首《佳人》时有一种格外的切身之痛。
素修拨动着琴弦,像老师何夫人一样只弹到第五句,就不再往下弹,重新开始弹第一句。
虽是先人的诗句但明明是在诉说着他们现在的苦楚啊——故国遭遇丧乱,同胞遭到杀戮,他们怀揣陛下的使命,来到燕国,却发现没有想象的容易,一切都可能是在做无用功,目前并不能帮助楚国渡过难关。
世事难料,万事如随风抖动的蜡烛,好与坏,终会湮灭,可目前的难关何时才会过去?
情绪到位,琴声也变得凄切,使人不忍细听。
随行而来的晏心是名讴者,听闻素修反复弹着《佳人》前五句,联想到自己和故国悲惨如诗中女子的命运,不禁开口伴随琴声唱了起来。
当众人们听到“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这两句时,无不低头哭泣,无不想起可怕的下城之夜,那里简直是“尸海”,现在想想都好像能闻到血腥味,不敢相信是从那种可怕的地方活了下来,走了出来。
离开楚国已有一段日子了,不知故国何种光景。
在凄楚的琴声中,每个人出奇一致,想的都是故国,手足。
众人伊始只是小声抽泣,慢慢地,抑制不住自己的悲愤,都互相抱头痛哭起来,风景正好,荷香阵阵的水榭渐渐笼罩了一层乌云,密密层层,在每个人的心里,驱散不开。
群情悲愤中,没有一个人注意到一只遍体明黄,尖嘴白毛的鸟也流连忘返,歪着小脑袋,瞅着正在弹琴的素修,和哭泣的众人。
哭得伤心时,刚刚修好的大门又响起一阵粗暴的敲击声,一下不停,好似暴雨落在鼓面,连贯有力。
武思远和崔景岳,沐真和素含四人忙提起袖子,胡乱擦干眼泪,小跑着去给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