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山王府中也是表面的安宁下潜藏着万千的危机,文松子与文思仙、青酒丹酒住在王府中,面上都做了改扮,和王府新招的其他杂役住在一处。此时韦家已经和皇帝双方撕破脸,也无需过分隐藏,咸山王便清理了从前察觉出来的细作,但难免有漏网之鱼,故而为了文松子等人的安全只得委屈他们先潜藏身份。
虽说在这样的时局下韦舟横全力保护文松子,但不表示他心中对文松子没留着忌惮,毕竟他曾是芳菲的丈夫,是都都的亲生父亲,住在一个屋檐下,难免见面,结果对自己来说不会是好的。
而芳菲是有意躲着文松子的,她一生恪守规矩,且韦舟横待她实在挑不出半点不好来,她不能再沉湎于往事乱了自己的心神。虽然阿直曾是她的夫君,但那到底是曾经,所以她决不可做出越矩的事。因而,她便躲在佛堂中,整日整日地数着念珠,心中越数越乱。
至于都都,她虽对文思仙还念念不忘,但在这样的时局下,整个王府都处于危难中,况且己方是支持太子哥哥的,若真的太子哥哥与太子妃嫂嫂就此决裂,那她也必须与思仙哥哥站到对立面上去。如果真的如此,还不如少些挂念,到时候也能少些痛苦。所以她只将这份思念藏在心里,决口不提半点有关思仙哥哥的事。
但她去找了文松子。她始终记得,那天在回阳堂中,母亲看到文松子时那满面的伤感,母亲向来是沉稳的人,从未表露过如此强烈的情绪,那么母亲和他一定是从前认识的。母亲是前朝皇后的侍女,文松子是前朝公主的师父,那么他们认识也不奇怪,可他到底是谁呢?
当都都来到自己面前,问出这个问题时,文松子易容过的面色变了几变,最终化成一个苦笑,“丫头,你觉得呢?”
双手轻轻松松一撑,坐到柴房外的扶栏上,都都有一下没一下地荡着双腿,侧头看着文松子,“我觉得你曾喜欢过我母妃,你和她同场时,你眼里只有她。”
文松子也蹿上了扶栏,坐在都都身旁,那笑容越发苦涩,“那你觉得你母妃眼中有没有我呢?”
都都略略白了他一眼,“这话万不能让我父王听见,在他那,什么都好商量,只在母妃的事情上半点不容忍。”
“其实,”都都话锋一转,“要不是母妃对你的态度很奇怪,我也不会来问你的身份,她对你好像有愧疚还有不舍。”都都说到此处有些黯然,低下头,看着自己的脚尖。
文松子看见自己的女儿近在咫尺且心有忧愁,却无法安慰,心间苦涩,良久,他才勉强笑了出来,故作轻松道,“她大概是后悔了吧。”
“嗯?”都都抬起头来看着他。
“当年,我可是皇后的亲师弟,宣朝的国舅;她么,只是皇后身边捏腰捶腿的宫女,又时常板着一张脸,说‘这不合规矩’、‘那不合规矩’,我看她大概是嫁不出去了所以发善心说收了她,她却不依,非要跟了你父王,韦舟横那小子那时候不过是个副将罢了。”说着这些话,文松子面上露出了十分的自矜与不羁,但愿都都能信了这些。
只要都都安乐,即使捧一捧韦舟横那老家伙的臭脚也罢了。
都都听了信了五分,那“这不合规矩”、“那不合规矩”确实是母妃的口头禅,母妃与父王确实性子也相像,像是会互相看上的,眼前这个顶着一张满脸褶皱的脸的轻狂男人怎么看也不像是会让母妃挂念的……一切都说得通,但一切又好像太过浅显,就像这张苍老的面容下实际神采脱俗一样,这陈年的故事一定还有曲折。
文松子从都都沉思时的眉眼里看出了芳菲当年的影子,心间又是一荡,忙错开眼,自顾自道,“别说我们这些老家伙的事了,说说你们年轻人吧,你和我家小二到底是怎样的,从前你那样喜欢他,现在题也不提,是不喜欢了么?”
“你看太子妃嫂嫂还会和太子哥哥重归与好吗?”都都叹了口气,“如果你们有朝一日要兴复宣朝的话,太子哥哥与太子妃嫂嫂、我与思仙哥哥都会成为敌人了,既然最终走不到一起,何不早些走开呢?”
文松子低头,是啊,事到如今唯有早些割舍才能少些痛苦。
“嗯,长痛不如短痛,是这个道理。”
“可是短痛也好痛啊。”都都鼻尖泛酸,偏头靠在文松子肩头,鼻音浓重,“我可以和太子妃嫂嫂一样叫你师父吗?”
“嗯。”文松子闷声应答,他仰头,让眼中骤然泛出的泪倒流回心里。
“师父,当年,不能和我母妃在一起,你也一定很痛苦吧?你是怎么止痛的呢?”都都靠在文松子肩头莫名地一阵心安,这种安稳的感觉真的很像父亲。
“当时忙着逃命呢,那管得上什么心痛不心痛呢?”文松子说话也不敢大声了,生怕些小震动坏了都都的安稳,他回忆起往事,“我是念着芳菲,但我同是也是明月的舅舅,师姐最后的希望就在我手中,莫说是心痛,就是心死了,也得重新活过来,为小丫头谋生。后来有了小二,有了青酒丹酒,那就更热闹了,你不知道,他们这些小兔崽子,一个比一个闹腾,我头疼都来不及了,还说什么心疼?悄悄跟你说,若不是再见,恐怕我都记不起你母妃了。”
“才怪。”都都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抬起头,假装没看见文松子眼中的泪光,“那么,师父,你再跟我说说为什么要叫思仙哥哥小二吧,他不是太子妃嫂嫂的大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