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光继续说:“这个名额,你们可以理解为福利。但是我有个要求,大家都必须高度保密,因为,我们和民办学校不同,我们是全市最好的公办学校,紫华有成千上万只眼睛在盯着我们。”
吴校长的“放水”让所有老师都有了在名校工作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有了成果共享的快乐与满足。而与此同时,他们也再心里追问:这些年来,王校长从来没有向老师外流过指标,这后面巨额的资金,难道都进了他的腰包?
吴光的“新政”令老师们振奋。很快,有职工问他们为什么没有“名额”?他们搞后勤的怎么就低人一等,他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没有疲劳好歹也应该有勤劳吧,难道他们对学校就没有贡献?学校怎么能用阶级眼看人?能不能给他们也放点水?
思考后,吴光专门找到后勤副校长和总务处主任,给了他们一条政策:如果他们有需求,学校同样给他们“指标”,但他们得象征性地向学校缴纳一点自愿建校费。
大家皆大欢喜!
延时一周的假期终于开始了,紫华市实验小学大门上贴上了封条。
而吴光真正忙碌的时候也便到来了。
一进暑假,紫华的家长们几多欢喜几多忧?以前参加高考的考生曾用“黑色的七月”来形容他们的心情和这个暑期,那时,全国的高考都在7月上旬进行。现在,中国高校全面扩招这些年来,在这个月份里纠结的不再是高考考生,反而成了幼升小、小升初、初和升的考生。
从7岁至16岁这个年龄跨度里,绝大多数的学生的家长,涉及面之广,影响人数之多,完全超越了高考。
“高考算个啥?有小升初难吗?有幼升小难吗?”这是紫华家长最爱说的一句话,别的不说,从花费而言,一个大学生的开销能敌过幼儿园的开销吗?
每到七八月,择校甚至成了一座城市里,最年富力强的主流人群的共同牵挂。升学就是一根根牵羁着他们神经的无形细线,可以让他们为此高兴,为此忧伤。
他们明明说着工作,但聊着聊着他们就能把话题扯到升学,说着说着,大家就开始抱怨紫华教育资源平均衡,开始抱怨择校收费。
升学就是弥散在城市的气味,挥之不去!
抱怨归抱怨,但最让人佩服的是,那些能把孩子安插进名校的家长,在大家眼里,这些家长都是祖坟在冒烟,都是烧了八辈子高香,非富即贵。更有甚者,在这两个月里,名校跟前的房产中介公司天天上班,连双休日都会取消,择校带来的租房热,是他们每年最忙碌的时候。
一家又一家的搬家公司会在各个小区里穿梭。就跟人生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这里是铁打的营盘,而每一个出出进进的学生就是流水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