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侧的陆地,密集分布着无数锯齿状的港湾,海峡整体呈现为“V”字形。
另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特点,是在海峡南边的陆地之上,能够经常看到烟火。
土着居民燃放的篝火,麦哲伦遂将之命名为“火地”。
这片“火地”就是南美大陆最南端的“火地岛”。
不过麦哲伦当时并不认为,海峡南边的这片“火地”只是一个岛屿。
自古希腊时代以来,欧州一直存在着一种猜想。
那就是在世界的南方,应该有一片体量相当的大陆,与欧亚大陆隔海相望。
否则这个世界不管是一个平面,还是一个球面,都会处于失衡状态。
这片臆想中的大陆,被命名为“南方大陆”。
麦哲伦相信他所看到的“火地”,就是传说中的南方大陆。
只是就西班牙和麦哲伦此行来说,目的并不在于去开发一片未知的土地,而是找到通往富庶东方的航线。
一如哥伦布当日的目的,同样不是在于发现“新大陆”一样。
然而不管麦哲伦有没有去探索,火地岛南端的航线都是现实存在的。
当然,更准确的话,大家应该把以火地岛为核心的这个岛群,称之为“火地群岛”。
直观的看,火地群岛无疑在某个地质时期,属于这片大陆的一部分。
类似“好望角”的岬角,则存在于群岛南最南端的“合恩岛”南之上。
需要注意的是,合恩岛西北部还有个奥斯特岛。
它的南端岬角,曾经被误会为合恩角的所在,因此也被称之为“假合恩角”。
要想发现火地群岛,并非是一片巨大的大陆其实并不难。
麦哲伦海峡与火地岛南部岸线之间的距离,仅仅只有300多公里。
在顺风的情况下,大航海时代的帆船,航速一般在10-20节之间。
我把“节”,当做是一个专用于航海的速率单位,意为“1海里半个时辰”,1海里则约等于1.852千米。
也就是说,如果借助风的帮助,他们甚至有可能只用一天时间。
就能揭开火地岛只是一个岛屿,而不是一片大陆的秘密。
事实上,在麦哲伦海峡被发现后不久。
于1525年,就已经有西班牙探险家,完成了从绕行火地群岛南端的探索工作。
然而这一发现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甚至可以说是被有意掩盖了。
一方面是因为麦哲伦海峡的通行条件不错。
虽然有点曲折,但在这种海峡中穿行。
比之好望角、合恩角那种“一面是大陆,一面是海水”的绕行还是要安全得多。
另一方面,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这样一条狭长的水道,具备天然的防御优势,控制成本要小得多。
有鉴于此,西班牙人更愿意让世人相信,麦哲伦海峡之南是一片冰冷、黑暗的“南方大陆”。
唯有通过西班牙人控制下的海峡,才能够打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的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