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鹿耳门水道的变迁情况,放置在更长的历史时期,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楚自然力量,在当中所发挥的作用。
在郑C功入T后不久,尤其进入清朝统治时期后,变得越来越通畅的鹿耳门水道。
逐渐取代淤塞严重的大员水道,成为了进入台江内海的主通道。
这一变化,甚至使得原来鹿耳门水道之南的“北线尾岛”,更名为“鹿耳门岛”。
水道之北的岛屿,则变身成为新的“北线尾”。
沧海桑田的是,曾经繁忙无比的鹿耳门水道,到了19世纪初同样淤塞至不堪大用。
已经更名为“安平”的大员水道,重又成为了T南最重要的港口。
用“上天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一定会为你开启一扇窗”这句话,来解读大员水道与鹿耳门水道的相生相克,实在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只不过,在老天爷的视角之下,同样的门、扇可不只会关启一次。
我们并非没有办法接受这一视角,从技术上看,所谓“老天爷的视角”,就是找到事情发展的规则。
可以这样说,相比世界其他族群,国人在哲学层面,是最接受拥有“老天爷的视角”的。
善于总结和记录历史的国人,很早就对这些周期律,以及平衡之道有了深刻的理解。
道家的阴阳哲学,可以说是对这一认知的最好阐述。
这种文化底蕴,在鹿尔港水道的发现过程中,便起到了作用。
在郑C功决心攻岛之前,一名为荷兰人服务的天朝官员,以“三年水朝东,三年水流西”的认知,对鹿耳港水道现状,进行了实地勘测。
这一情报并没有上报给荷兰人,而是和精心准确的其它情报一起,送给了郑C功。
至于荷兰人自身,他们在大员的时间来说,并不足以帮助他们,认知到两条水道,互为因果的特殊关系。
同时比之国人来说,西方人对这种阴阳相成的变化,缺乏敏锐的感知力。
在清朝攻取大员后,有历史记述者认为,在郑C功接到的报告中,鹿耳门在涨潮时的水面之下。
已经显露出了一条,深约四尺的航道的航道,也有明郑入T后的实测数据表明,航道水深为七尺。
朝廷现在的尺寸,一尺的长度大约为32公分。
现在的问题在于,如此换算下来,即使是采信更为可信7尺的数据。
郑C功的主力战船,也是不可能顺利进入台江内海的。
然而客观事实却是,郑C功的主力船队,在1661年4月30日这天,丝毫没有受到影响的进入了台江内海。
以至于当时的明郑将士,大都认定自己的军队,得到了上天的帮助。
对于这支军队的统帅来说,自然也是愿意让将士相信神迹的存在。
甚至引导后者相信,是自己的精神力量和虔诚的供奉行为,感动了上天。
毕竟对于一支军队来说,士气和凝聚力,往往比人数和装备更为重要。
又有什么比上天的神迹更有说服力呢?
揭开这层神秘面纱,从科学角度看,说郑C功得到了上天的帮助,其实倒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