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于后世在印地语中,“白糖”一词(cīnī)的意思,便是“Z国的”。
甘蔗种植传入伊比利亚半岛之后,欧洲人也同时获得了制糖技术。
在日后的蔗糖贸易中,欧洲人一般会将,产至殖民地的原料,先提练为粗糖,然后再运欧洲,进一步提纯为白糖,进行销售。
从地缘角度看,甘蔗种植与蔗糖生产工艺的普及,并不仅仅在于方便人类,品尝到五味中,最能让人产生愉悦感的“甜味”。
在此之前,产量偏低蜂蜜是甜味的主要供应者。
要知道,人类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有70%是靠糖类氧化,所产生的热量来维持的。
在食谱中,直接加入代表高热量的“白糖”,以及掌握大量“糖”资源,其在战略层面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对马德拉群岛的农业开发,让葡萄牙人真正获得了,第一片“海外”殖民地,并获得了经济上的收益。
然而就寻找“黄金帝国”,或者更崇高的“普莱斯特?约翰王国”目标来说,马德拉群岛所能发挥的价值却是有限。
葡萄牙探险家接下来可以有两个方向,一是以马德拉群岛以基地,向西做新的探索。
二是继续沿着北非岸线继续南下,去完成原定目标。
已经决定走外海扩张之路的葡萄牙,并没有放弃任何一种选择,而是同时向两个方向,派遣了探险船队。
一定要比较的话,沿非洲岸线南下之路,优先级将会更高。
在这个方向上,葡萄牙人的第一步,有非常明确的方向,那就是加那利群岛。
之所以会如此目标明确,是因为这个群岛,不需要葡萄牙人去发现,甚至可以说,不需要葡萄牙人代表欧洲人去征服。
在葡萄牙人决定启程之前,柏柏尔人和代表西班牙的殖民者,已经登上了这片土地。
地理位置决定了,加那利群岛,很早就被影响力触及西北非的腓尼基人、希腊人、罗马人所发现。
有一种说法是,加那利之名原意为“有狗的岛屿”,得名则是因为那些早期发现者,发现岛上出产一种巨大的狗。
不过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证实,后世被命名为,“加那利犬”的西班牙猛犬,只是借用了这个传说罢了。
与远离大陆700公里的马德拉群岛不同的是,加那利群岛与大陆的距离,仅仅为100公里。
即使在在风帆时代,跨越这样的距离发现一片新大陆,也是大概率事件。
同时,这样的距离,也足以保证群岛与大陆的交通成为常态,并使得移民成为可能性。
当然,上述概率和可能性,还取决于大陆的人口状态。
就加那利群岛群岛的位置来看,它恰好面对的是,后世摩洛哥与西撒哈拉的未定国境线。
而这条有争议的行政线,同时也是一条地缘分割线。
阿特拉斯山脉向西南延伸的影响力,大体便延伸至此。
从气候角度看,算是地中海气候向热带沙漠气候过度。
也就是说,从摩洛哥向南进入西撒哈拉境内,便是正式进入撒哈拉沙漠地带了。
上述地缘特点,从西撒哈拉的人口也能看出。
整个西撒哈拉境内,仅有北部靠近海岸线和摩洛哥边境的“阿尤恩”,勉强算得上是一座城市,人口有1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