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士三世从全国各地征调的大军中,就有来自印度的军队。
当然,这种统治更多是采用一种,不触及当地原有社会结构的羁縻方式,以帝国派驻的总督,做为统治纽带。
应该说,如果没有亚历山大的东征,难陀王朝将很有希望,帮助印度雅利安人,拿回被波斯,羁縻统治的旁遮普地区的。
毕竟,此时的波斯帝国已经开始没落,数百年来所累积的矛盾,将使之无暇顾及,帝国边缘的印度河流域。
换句话说,一个处在“分久必合”阶段的北印度,相对“合久必分”的波斯时,将会更占据优势。
事态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完成统一相对的大帝国,将会被称之为“难陀帝国”。
然而,虽然完成了这一开创性事业的Z治势力,的确来源于摩揭陀国,但王朝的名称,却变成了“孔雀王朝”。
在印度历史上,取得堪比亚历山大帝国、秦帝国比肩成就的开创性帝国,也被烙上了孔雀的标签。
孔雀帝国的开创者“旃陀罗笈多”,原为摩揭陀国贵族。
他在印度河流域,击败了亚历山大留在印度的军队后,携收复“失地”之功,回军僭越上位成功。其实难陀王朝当初也是如此。
这个故事,与宋通过“陈桥兵变”代周,建宋的典故颇有些类似。
二者之间的不同点在于:北上抗击契丹入侵的赵匡胤,并没有真的抵达前线,只是借抗敌之由拿到领兵权,便能够黄袍加身。
旃陀罗笈多则是,自己看到了机会,在旁遮普的“反马其顿战争”中,壮大了自身,再回到母国夺取政权的。
类似故事,在东西方历史中比比皆是,我们更关注的此类故事背后的地缘轨迹。
尽管“旃陀罗笈多”的起点不如赵匡胤高,后者本身为领兵将领,前者则是被放逐的贵族,但他所面临的机遇,却要好得多。
在征服干燥的印度河流域之后,恒河流域湿热气候环境,严重影响了马其顿军团的,横扫全印度的决心。
另一个影响士气的因素,是马其顿军团出征十年以来,所扩张的领土,已经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无论是亚历山大,还是军团成员,都希望能够享受一下胜利果实了。
从地缘角度看,将南亚扩张线,暂时止步于印度河流域,是一个非常合理的决定。
之前的波斯帝国,以及之后的很多入侵者,都曾经这样做过。
雅利安人本身,也是在印度河流域,盘亘了几个世纪,才继向续恒河平原扩张的。
不出意外的话,代表印度-雅利安文明,整合了恒河平原的“摩揭陀国”,
将与亚历山大帝国在旁遮普地区,展开长期的对抗状态。
然而,意外总是无处不在,离开印度的亚历山大,很快便因病去世,这使得他所开创的帝国事业,
没有能度过最初的危险期,便进入了权力斗争的高峰期。
亚历山大留驻于印度河平原帝的总督将领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在新的政权格局中站队,而不是如何管理这片土地。
这种纷乱的局面,也为印度雅利安人,重新拿回印度河流域的主导权,提供了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