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纵帆”。
欧洲人在频繁惨烈的海战中,引入的纵帆,是阿拉伯人从印度洋带入的“三角帆”。
整个帆的形式,就像是一面带旗杆的三角旗。
如果说,横帆都是对称的,那么纵帆的特点就是不对称了。
帆体及支撑帆体的横杆,可以围绕桅杆灵活调整角度,及至与船体呈一条直线,“纵帆”之名,由此得来,以适应不同的风向。
更为神奇的是,纵帆还可以顶风逆行。
当然,这个逆行并不是呈直线,而是走“之”字形曲折前进。
至于原理,就不在此多做赘述了,如果以后你们转行成为海军军官,可以学习。
如果对技术原理不是特别感兴趣的话,明白纵帆可以适应不同风向,横帆只能顺风航行就可以了。
最早从阿拉伯人那里,学习到三角帆技术的,是主导东地中海贸易的拜占庭帝国。
最迟在公元9世纪,这一技术,就已经在地中海,取代横帆被普遍使用了。
由于地中海贸易,在三角帆普及的时代,被来自意大利的海上G和国所垄断,三角帆在欧洲,因此被称之为“拉丁帆”。
不过,阿拉伯人也不用为这项技术,被窃取而感到不平,因为他们同样也不一定,是这项技术的最早发明者。
早在公元初,就已经顺着季风和洋流,完成了横渡印度洋的航程的马来人,也有可能是这项技术的发明者。
也有可能是从天朝到瓜哇岛贸易的天朝商人那里学来的。
顺便说下,Z国帆本质上,也是一种纵帆。
区别在于,Z国帆是加了很多撑条的“硬帆”,又称“蓬帆”,外观类似于“罗马帘”。
纵帆的特质,使得Z国帆也能够灵活调整方向,适应更多风向。
但纵帆逆行的原理,更多要仰仗帆体受风后的变形。
硬帆受风后变形较小,因此不能做到真正的顶风逆行。
尽管纵帆在灵活性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同样也有着缺点,那就是在顺风状态下,效率没有横帆高。
并且也不能多层叠加,增加受风的面积,从而导致船体不能建得更大。
如果葡萄牙人只是在地中海或者近海航行,纵帆的这一劣势并不明显。
在15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家,开始尝试外洋探险时,他们所使用的主要还是,
两桅和三桅纵帆船,被称之为“拉丁卡拉维尔帆船”。
需要说明的是,有时殖民者们在搞清风向规律后,为了更好的利用顺风,也会把纵帆换成横帆。
比如哥伦布在利用西风和信风,往返大西洋两端时,就对它船队中的卡拉维尔帆船,做过这样的改造。
问题在于,这样的转换本身并不方便,更难在航行过程中随机应变。
随着航程的延伸,尤其当目标,开始变成横穿大西洋或者绕过好望角时,伊比利亚双雄的殖民者们,
需要有能够,兼具排水量和灵活性的新帆船,来帮助他们完成远洋抢险。
在一艘航船上,同时安装横帆和纵帆,并根据风向来调配使用,是不错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