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在各殖民大国加紧瓜分世界,但同时又不希望,其他大国染指的情况下,
比利时这个欧洲小国,出人意料的在19世纪末,成为了刚果雨林的宗主国。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从上游地区向亚马逊平原渗透,有着诸多的困难,但西班牙和继承其殖民地的南美诸国,并非在亚马逊一无所获。
实际上,巴西只是占得了不到23的亚马逊流域,比例约为64%,前西班牙殖民地国家,则得到了剩余部分。
其中秘鲁15.6%,玻利维亚国11.7%,哥伦比亚5.6%,厄瓜多尔2.1%。
委瑞内拉和圭亚那,同样有非常少的领土属于亚马逊流域。
只是,这些国家的重心,基本都在安第斯地区,领土内的亚马逊平原部分,更多属于边缘地带。
其实,亚马逊平原之于巴西来说,也是边缘地带。
只是,对于人类居住的这颗蓝色星球来说,这片雨林实在太过重要。
对于巴西来说,亚马逊则是保证其,跻身大国行列的筹码。
就像西伯利亚能够让俄罗斯,永远保持做一个大国的潜力一样。
即使是被周边国家分走了一部分,依然不妨碍巴西独自代言亚马逊。
尤其是几乎所有亚马逊国家,想要把资源低成本的运出来,都必须经由巴西出海。
之前在讲解玻利维亚时,就曾经描述过,这个悲剧的内陆国家,为了换得亚马逊的通行权,不得不将放弃,15万平方公里亚马逊平原主权的故事。
拥有潜力是一个问题,能不能有效进行开发,又是一个问题。
亚马逊河在平原地带的落差并不大,腹地大都在海拔100米以下。
如果不是遇上汛期,水流整体是非常缓慢的。
因此在知晓航程和规律之后,在亚马逊河干流航行的风险并不大,真正的困难来自于土壤和降水。
这条世界最大河流拥有1.5万条支流,除了发源于安第斯山脉的上游部分,其下游河流,多发源于巴西高原和圭亚那高原。
一般提到亚马逊,大家想到的第一个标签就是“雨林”。
如果,只把“亚马逊”的概念限定在平原区,也就是亚马逊平原,这个理解大体是没有错的。
只是,将“亚马逊”的概念,扩张到整个流域,那就会有问题了。
因为,除掉少部分身处,安第斯高山气候区的河源以外,亚马逊流域还有相当部分,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区”。
一个简单有效的区分方法是,将亚马逊平原部分认定为“热带雨林气候”。
这部分约占流域面积的70%;剩下在高原部分的,则基本为“热带草原气候”。
两者的区别在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则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
受那些身处热带草原气候区支流的影响,亚马逊河干流的宽度,甚至长度都并不是恒定的。
以至于长期以来,关于亚马逊河的长度,是否超过尼罗河,存在一定争议。
在这些支流的共同作用下,亚马逊干流的平均宽度就有3000米,雨季时则能够扩张到数十甚至一百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