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位的不稳定,在亚马逊河两岸,造就了大片的沼泽地,越到下游情况越严重。
超量的降水及河流的不稳定性,又使得亚马逊平原的土壤极易流失,如果不是被那些雨林固定的话。
这种情况无疑为亚马逊河的开发,平添了很大难度。
一直到18世纪初,葡萄牙人也只在,干流及主要支流的下游布设了少量殖民点。
21世纪生活在亚马逊平原的巴西人,也不过1000余万。
好在,对于葡萄牙和后来的巴西来说,一切都可以慢慢来。
只要控制了河口,就守住了这个巨大的资源宝库。
这片无边无际的雨林,总是能够为巴西甚至世界带来惊喜。
抛开“地球之肺”这种高大上的定位,单就经济价值来说,亚马逊也是十分慷慨的。
其贡献的最具代表性产品,并不是西班牙人曾经苦苦寻找的“肉桂”,而是橡胶。
橡胶对于工业及人类社会的重要性,自是不必多言的。
大到轮胎、小到B孕套,都离不开这种具有弹性的原料。
后世被广泛使用的“合成橡胶”,是在二战之后真正研制成功,并广泛进入应用领域的。
在此之前,能够为人类所用的,是割采自橡胶树的“天然橡胶”。
二战期间,倭国之所以决定冒着与米英等国,开战的风险进占东南亚,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需要东南亚出产的“天然橡胶”。
在天朝移民东南亚的“下南洋”历史事件中,橡胶园亦是主要目的地这一。
东南亚没有生长有野生橡胶树,亚马逊平原才是橡胶的原产地。
在考察亚马逊雨林时,欧洲人很早发现那些,被他们称之为“印第安人”的美洲土着,
喜欢玩一种带有弹性的球,而这种球的制作原料,产自一种“会流眼泪的树,这种树就是橡胶树。
不过,从发现橡胶到将其变成一种工业原料,中间还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最初,这些来自巴西雨林的橡胶,只是被用来制作成橡皮擦和新奇的礼物送人。
直到19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经过硫化的橡胶更具弹性,并用来制作轮胎,橡胶才真正变成一件有价值的商品。
由于英国人在19世纪末,将橡胶树大规模引种到东南亚之前,巴西曾是最大的橡胶出产国,并由此加深了对亚马逊的开发。
尽管,随着橡胶树在全球的引种,巴西的橡胶产业受到了很大影响,后来因为合成橡胶出现,更是彻底陷入了衰退。
然而,正如我刚才所说的,这片神秘的雨林,总是会不断的给他的主人以惊喜。
拥有巨大潜力的亚马逊平原,之于巴西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不过,如果只有亚马逊,那么巴西最多也就是个,J拿大或者A大利亚级别的国家了。
就21世纪的情况来看,真正能够帮助巴西蓄积人口、发展经济的,还是巴西高原及其沿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