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盘踞在雒阳的城头疑云诡异无比,朝堂和强藩,士林与辽东、天子与徐阀。这一切的一切都起于徐峥的野心
但深陷其中最为痛苦的却是管宁
一边是自己终身所学极力维护的家国天下,一边又是自己冥冥中自有天意的学生
犯上作乱本是儒家学子最为摒弃的大不道,可是待在辽东的这三年,徐峥的行事颠覆了管宁的认知,看着一个百业凋零,胡虏肆掠的破败边郡,以闻所未闻的方式恢复崛起,百姓安居,士卒敢战,四夷臣服
甚至连儒家的大宏愿之一~有教无类,也在逐渐成型~活字印刷~学字旗~官办蒙学,此间的种种合在一起才是管宁原意远离中原亲友,远居海外讲学的初衷
然而因为徐峥势力的不断壮大,野心也是日益显露不再掩饰~管宁曾无数次为此忧心过~可最终还是因为心中的不舍,选择性的无视并打定了注意,只是结庐讲学默默相守,终老辽东
可是当管宁因为不忍,认下了与徐峥的师生之谊后~时局骤变。自己学生居然已经强到能诛灭番国~甚至谋划出兵南下~有了问鼎之心
“辽东会输~”“徐峥会死~”“眼下汉家的天下虽然弊病颇多,四处烽火,可是也不是一家一郡就能颠覆~”
管宁会如此笃定,是因为不知徐峥的真是由来,不知道未来的世事会是怎样的脉络走向,所以在听到徐峥说出天子刘宏只有不到两年的阳寿时~
认为自己的学生是被膨胀的野心蒙蔽了心智,编造出来的谎言,荒谬的想要凭借一己之力挑战刘氏四百年的正统积威
所以入雒朝贡得到出兵的诏书,不让徐峥擅自起兵与朝廷决裂。就成了管宁能想到的,唯一办法
虽然只是扬汤止沸~拖得一日是一日,但说不定两年后看到天子没有龙驭上宾,自己的学生就能放弃问鼎的野心~安心在辽东戍边卫国,百年后名留青史成为一个民族英雄被人传唱,成为一段佳话
然而现实给了管宁这充满了“文人浪漫”和“妥协主义”的想法一个大大的耳光
朝堂与天子在士林言论的压力下不仅没有选择妥协,还在卢植的谋划下提出了招徐志入雒作为应对,甚至还加官进爵,假节开府,一副从言纳谏顺应民心,要委托辽东兵事的模样
将管宁一路造势形成的言论压力全转移到了辽东头上,应不应诏顿时成了两难的选择
应~是自投罗网受制于人,甚至有性命之忧
不应~则士林对朝堂的压力迎刃而解不说,辽东的不臣之心也天下皆知,一旦有异动。朝廷在招抚了西羌叛乱之后就能师出有名,堂堂正正的携天下之兵征讨辽东。就食于反贼好好鏖战一场
如此老成谋国的应对计策~甚至连天子刘宏那“圣意难测”的一字之改,也只算得上一丝无碍的瑕疵,权当是发泄了
不过卢植和天子的谋划很好~唯一的遗漏就是~徐峥这个时空封弊者~根本不怵与这“残破无力”的天下一战
~
当日将卢植“送客”之后,心中忧虑的管宁立即命人轻车从简,带着众人先行动身返回辽东。至于那传诏使者什么的~自己走邮驿吧
于是只用来时一半的时间~日夜兼程的管宁一行就在青州登上辽东商会的飞剪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