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郎,你这一步错了。”
李成蹊坐在石上,静看周公郎练养生拳,忽然发现某处拳有错像,便出声说道。
周公郎却不以为然,伸手一拍衣裳,散去一身的拳意,“一套破拳,我又不在乎,是对是错,又有何妨?”
“你还在怪我不肯出山?”
“我不懂。”
“阿隅少师,我有处不懂,还请解惑。”
四尺小童子正一脸认真地跑来,手中捧着一枚竹简。
李成蹊起身相迎,“山路崎岖,慢慢来。”
童子脸上洋溢着笑容,乖巧地放慢脚步,直至近了他的身边,这才躬身交上竹简。
竹简之上,刻有【似灵非灵,似我非我】。
李成蹊一看这八字,也是一脸惊愕,这八字确实是他手笔,但不该出现在孩子们的行囊之中。
“公郎,这是出自你的手笔?”
“当然。”
周公郎直言,“与其让他们浑浑噩噩,只能学文,不如让我传他们道法,立地拔高。”
“公郎,若是人心险恶,哪怕学了一身道法,也只会让世道更坏。”李成蹊握着竹简,破天荒地犹豫不决,伸手揉了揉孩子的脑袋,“我不担心孩子们有天会变坏,但我担心那些大人,已经饱受沧桑,终有一天会受不了变强的诱惑,将孩子们带上歧途。”
“世有方仲永,二岁无师自通,三岁文武双全,五岁名满天下,却随阿爹走街串巷,沿途叫卖,最终落得个泯然众人矣。”
“我虽有心教化万民,却从来志不在成年人,而在那些童心未泯的孩子,唯有将良善的侠义种子播撒下去,未来才有机会长成一株株参天大树。”
李成蹊握紧竹简,抱起童子,伸手捏了捏他的小脸,“不觉时光,已有三十年,这些孩子已是另一代人。”
“罗里吧嗦,不切实际。”
“公郎,你或许瞧不起养生拳,但对心怀良善的孩子来说,这一套拳法已然别有洞天。”
李成蹊看着童子的目光,柔声说道,“可想看这天幕一分为二?”
“想。”
李成蹊神色依旧,缓缓抬起一拳,拳风问天,口中轻言一句,“拳无左右。”
这一刻,天幕如被一剑撕裂,化为泾渭分明。
童子在他的怀里拍手叫好。
“可想学拳?”
“想。”
“可曾记得我曾教过什么?”
童子摇头,茫然不解。
“书读百遍,自解其意。”
童子茅塞顿开,“少师,是说想要拳像你这般威风,就得练一百遍拳?”
“差不离也!”
李成蹊将童子放下去,“读书也好,练拳也罢,终究离不开一个勤字。天下人天下事,勿忘自强,勿忘勤恳,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走向长远。”
童子欣然领命,自打一遍拳法,有拳意上身,是为天资。
又有稚子心生感应,同来练拳,却无拳意,但不气馁,又一遍又一遍,终有拳意,是为勤恳。
“少师,瞧我练成了拳!!!”童子大声叫嚷着。
李成蹊问道,“拳在哪?”
童子举起小拳头,高声回道,“在这!!!”
李成蹊又问一次,“拳在哪?”
童子似懂非懂,举起小拳头,“好像在这?!!”
李成蹊再次问了一句,“拳在哪?”
童子迷茫道,“我不知道。”
李成蹊向他伸了一拳,问道,“可会出拳?”
童子毅然出拳,有拳风扑面。
李成蹊面露微笑。
童子恍然大悟,一拳向天,使天幕一分为二,口中念念有词,“拳无左右!!!”
这一日,安陵海有位童子时隔千年,立地非凡。
这一日,安陵海再现非凡法相。
这一日,李成蹊年满五十岁,知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