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麟看着李成,又看了看已经即将离开视线的齐军。心事重重的说道“金军如此之强,为何还要立我父亲做这齐国皇帝呢?”
李成听到刘麟这句话,吓得跪在地上,颤声说道“臣不敢置喙。”
刘麟看到跪倒的李成,伸手将他扶起来。认真的说道“伯友,你我皆知金军人少,中原极广占之不易。只是如今金以占据河东河北,不需数年,两河男儿皆为金军。那时我等当如何自处呢?”
听到刘麟的话,李成呆在原地。是啊,那时候又要如何自处呢?难道还能投降金国吗?要是自己愿意投降金国,当年也不用南下依附于宋了。李成一时不知所措,年少时为国为民,再到中年时的功名利禄。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再宏伟的理想也早已磨灭在这二十余年的沉沉浮浮之中。到时候金军再次南下,靖康年的惨剧难道又要重现吗?李成反问自己,难道这就是自己征战二十年所求的吗?到这时候他已经听出刘麟的意思了,这位皇子已经对金国产生怀疑和防备了。只是不知这是刘麟的意思还是刘豫的意思。
李成望着刘麟,左思右想慎重的问道“大总管何意啊?”
刘麟看着李成还在装糊涂,刘麟再也不想给予他回旋的余地了。今日便要李成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更要将他拉上自己的战车。于是他笑着问到“金军靖康年间能攻破东京,那么阜昌年怕是也能攻破汴京吧。”
李成闻言惊出一身冷汗,不知为何今日这刘麟说话如此大胆。此时他只能表忠心,于是朗声道“大总管万不可如此比较。陛下神武远胜徽宗,钦宗更是不如大总管英武。如果国事真如大总管所说,那臣必定誓死守卫陛下。”
对于李成的表态刘麟是满意的,不管现在的他是出于什么考虑。他知道寥寥数语是不能将人心收服的。利益才是团结大家的重要武器,后世一个伟人曾经说过“政治就是把自己人变的多多的,把敌人变的少少的”他深感如此,之上后世的他并没有机会展示这门学问。
刘麟看到火候差不多了,也笑着说道“伯友,咱们不要在这里议论生生死死了,人常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我却不信,我坚信人定胜天事在人为。只要我等能够未雨绸缪必能在将来取得胜利。到时候天下太平,你我两家便共享这太平盛世吧。”
李成听到这近乎许诺的话,心中有些澎拜,他这样的人物从来不担心主公没有进取心,他要的就是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如果这齐国还是如这几年一样打来打去,没有战略到最后吃亏的还是他们这些军阀而已。
李成知道表态的时候到了,从这十几日的接触来看。刘麟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领袖,谦逊,虚心,有远见更重要是敢于放权。想到这里李成收拾一下衣冠,正式的向刘麟跪拜下去,并说到“臣愿为陛下,大总管赴死。”
刘麟也很高兴,李成的归心对他来说是一剂兴奋剂。皇权在这个时代的人心目中分量还是相当重的。所以利用皇权带来的优势,再加上一些小小的心理学手段,便能让这个手握重兵的一方悍将纳头来拜。
刘麟笑着扶起李成,注视着李成的双眼。双手微微使劲对李成说到“伯友,话已至此,若你不负我,我必定不负你。”
李成也郑重的向刘麟点了点头,这两个年纪相差十来岁的男人在城墙上迎着朝阳大笑起来。
城下的刘猊,看到如此情景。用肩膀怼了怼李荣,闷声说道“小李将军,你说两个男人有什么好笑的?”
李荣看着这个混世魔王,也是无话可说。心想这个人真是有趣,他俩笑什么我怎么知道?
就在刘麟李成畅快大笑的时候。张玘率领他的部曲也正从商州城西门鱼贯而出。张玘部下只有一千余人不足二千之数,他们轻装出城行进的也相当快速。等到他们全部出城后,城门轰然落下。张玘回头看见城楼上的董先,董先正向自己抱拳告别。张玘也抬手施礼,然后让手下加快行军速度。
这时张玘部下来到张玘身边,问道“统领,如今大敌当前为何董使君让我等去守武关呢?”
张玘翻身上马,冷漠的看了一眼部下,强忍住回头再看一眼商州城的冲动。对部下说到“无需多言,你去通知各部。全速行军,任何人不得掉队。明日戌时必须到达武关。”
部下不敢多言策马而去,张玘也不再停留,马鞭扬起狠狠的打在马身上。他自然知道这次去武关不是为了守武关,而是董先已经决意投降了,他虽然不知道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此时尽快离开商州才是明知的选择,想必董先已经派人前往刘麟军中请降了。
看着逐渐远去的张玘所部,董先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走进城楼之中,这时董震和陶进都在堂内等着董先。看到董先进来,他俩正欲说话。董先按了一下手,对陶进说到“想来齐军也已经修正完毕了,你这就去牧护关向齐军请降吧。”说罢又看着董震说道“你也不用回虢州了,就在此等候齐军吧。”说完便离开了城楼,径直回府了。
董先离开后厅内只剩下陶进和董震,陶进对董震说道“看起来董使君仍然有些纠结啊,我欲现在就出发,以防此事反复。董知府就留在商州吧,也好劝劝董使君。”说罢便也出门去了。
而此时的李师雄所部,全军颇受刘麟的鼓舞。李师雄更是憋了一口气,一路上人不歇脚,马不停蹄。以干粮充饥,迅猛的向商州城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