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楷是有名的方士,他可以是方士最后一人,他之后,方士就被称呼为道士了。为什么是道士?和道家有关系不假,也和轰轰烈烈的太平道有关系,从事太平道的人,就是道士;跟骑士、甲士的名称来源差不多……即‘干什么的人’。
襄楷额头扎五色丝带,头发散披着还扎有几缕辫,身上服饰以五种象征五行的颜色进行搭配。外人看着花花绿绿不明所以,但在方士这个行业中,服饰配色是很讲究的。见过大风大浪的襄楷,气定神闲的打量书房中的布局,煞有其事的在心中推算风水。
张角太平道起事时,襄楷东躲西藏总算没被疯狂的太平道人抓住;可当时,他依旧是被汉军通缉的太平道前辈,也是在中平元年岁末的大赦中,确实清白,没有跟着张角造反的襄楷才被赦免。世人、朝廷最初怀疑襄楷会跟着张角造反,原因是因为二十年前襄楷就见了原版的《太平青领书》,还差点把命丢掉。
桓帝时期,琅琊道宫的上师于吉得一百七十卷《太平青领书》,这是一套成纲领的道书,综合黄、老、浮屠三种教义。未曾流传,就被桓帝收缴于宫中,使得下人不知道这《太平青领书》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十分的好奇。
当时襄楷就上书为《太平青领书》辩解,然朝中认为这部道书内容妖妄,非是有教化意义的正经,不能流传。同时认为襄楷假借星宿、象抒发私意妄议皇上,应该下狱问罪,却被桓帝赦免。
虽然传张角兄弟三人获得了《太平青领书》,但是否跟于吉的原版《太平青领书》一样,没人知道。尤其是张角三兄弟以及一众亲传弟子死后,这已经是个世人眼中无解的大秘密。这个秘密无解,那另一个关于原版《太平青领书》内容的秘密呢?
于吉待在琅琊道宫不出来,也不见人,神仙一样的人物,谁都没办法去问于吉。
可襄楷还活着,稍稍有点好奇心的人,都想从襄楷这里了解一点秘密。
而襄楷,是象解读专家,在世人眼中,襄楷是能解读象、预判未来形势的神人……能与襄楷相交结,岂不是意味着可以抓到未来局势变动的先机?那么自然,人性趋利,相信襄楷的人恨不得亲吻襄楷的靴子,不相信襄楷的人,纯粹当他是骗子。
前者、后者,襄楷都见多了……魏越又跟随韩学过风角之术,对象拥有远超世人的认知……如魏越这样深入学习过的人,要么无比疯狂的痴信象、人合一;要么不以为然。
显然,魏越并不相信襄楷的这一套,从魏越未能亲自出迎时,襄楷就有这种判断。
陈逸这边就更简单了,他是陈蕃的少子,陈蕃在雒都一族遇害时,陈逸被陈蕃的朋友朱震藏到了甘陵。朱震及一家老被捕下狱,严刑拷打之下,朱震到死都没供出陈逸下落。背负着无数人希望而活的陈逸,虽然正值青年,却也是个稳重、成熟的性子。
所谓的盛名,是无数世人前辈血液浇灌出来的,这种盛名背负在身上,陈逸有什么好得意的?
寄托了一代人期望的陈逸,忍耐了二十年,已有了足够的耐心。他则细细打量着书房墙壁上挂着的弓箭、剑盾,甚至他有心观察下,竟然看到了两张踏张强弩。
书房里头藏两张踏张弩,这让陈逸露出微笑,起码这位魏扬祖,是个有心人。
魏越只是蘸墨时打量了这两人几眼,所谓同行是冤家,他对襄楷完全没有感觉,这只是一个自己把自己哄傻了的人。
人合一之,提出来这个概念的第一代人是不太相信的,一代代传承下来,后面的人脱不开前辈的思想枷锁,无法扩展出自己的道路……就会困在前辈的思想局限中,无法走出来,那么前人的理念、猜想,就是他们的至理、真理,不容辩驳,更不能质疑、讨论。
你质疑这类人坚持的真理,无疑就是否定他过去的人生,否定他的师长,否定他的祖祖辈辈。这种情况,哪怕对方知道曲直、真假,也不会给你讨论的机会。
就如《太平青领书》,世人都是于吉在河边悟道时捡到的,整体白绢质地,朱砂字迹,一共一百七十卷,这就是‘神授’的《太平青领书》。到底是神授,还是琅琊道宫自己人编写的,真相不言而喻。
故而,对待襄楷,魏越也不会去跟对方讨论地心、日心之类的东西。
至于《太平青领书》为何被桓帝直接收缴,不予流传……魏越不清楚《太平青领书》的内容,可也能知道个大概。因为这部道书若是神授给‘琅琊道宫’,这个法站稳脚跟后,那琅琊道宫捧着《太平青领书》,按着书中的纲领进行活动,这将会跟皇帝一样,一个神权神授,一个君权神授,这样一来麻烦就大了。
索性直接收缴,你琅琊道宫不是这书是神授的么?那明普之下就应该只有这一部,现在收到宫里去,你总拿不出第二部了?
很显然,后来张角三兄弟又跟《太平青领书》扯上关系,可见琅琊道宫、于吉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