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阳道:“华亭,快回京吧!江山社稷危若累卵,你身为九卿,责无旁贷。”
陆英转身施一礼,也不多言,接过薛勇牵来的马匹,两个双双上马,疾奔建邺。二人来时悠然而行,归去时奋蹄扬鞭。
第二日天亮,便至京师门外。入得建邺城中,家家缟素,人人戴孝,宫中府中更是白幡白旗,上下人等痛哭临丧。
陆英换上孝服,听陆道隆略述情状。原来,陆英才离开建邺当夜,皇帝便在宫中魇崩。就是说死于寝中,无疾而亡。
据传当夜天子宠妃张贵人递出讯息,王国宝匆匆想要入宫草拟遗诏。但被侍中王季明阻拦在宫门外,言称“大行晏驾,皇太子未至。敢入内宫者斩!”王国宝只得悻悻离去。
天明后,皇太后主持大局,令杨元琳拟好遗诏,丧礼山陵一应崇简,皇太子孙德灵前即位。
朝廷百官议定大行皇帝谥号“武”,庙号烈宗。梓宫停灵显阳殿,七七四十九日后送葬于紫金山南麓隆平陵。会稽王以叔父之尊辅政,明年改元隆安。
因为大行皇帝信佛,宫中有千名僧尼每日诵经,每七日设千僧宴,剃度七人出家。四十九日时设万离宴,召集万人做法会,剃度四十九人出家为僧。
王公大臣每日哭临,以日代月,二十七日满释服。天下臣民皆同此礼。
这种短丧之风起源于汉文帝,只为体谅百姓,减少国家负担。皇帝为君父,天下子民均应服重孝,若是服满二十七个月的丧服,未免太过繁冗。是以汉文帝有此遗诏,后世也都效法行之。
有司奏:会稽王玿宜进位太傅,扬州牧,假黄钺。
新帝年才十二岁,且不甚聪慧,衣食言语都不能自决。幸而其弟琅琊王孙文从旁引导,才能不出大错。
有司所奏进位会稽王的本章,皆是王国宝心意,皇帝不能做主,一切但凭太皇太后定夺。
王国宝兄弟王茂和与王绪都是会稽王府左右,王茂和为会稽司马,王绪为会稽参军。尤其是王绪,与王国宝一道秉政,参与机要。
一时间王家兄弟权倾朝野,气焰熏天。王国宝加官中书令,后将军,更是一手把持朝政,军国大事皆出自他手笔。
徐、青、兖三州刺史王孝伯入京奔丧,见到会稽王就直言进谏,让他远离王国宝,亲自揽起重任。对王国宝更是没有好脸色,就差逼问是不是你阴谋弑君了。
王孝伯在大行皇帝梓宫前哀恸良久,当着会稽王的面说道:“栋梁虽新,却已有《黍离》之叹!”
《黍离》是周人感伤之作,某大夫路过宗周镐京,见旧时宗庙宫室倾颓,黍稷茂盛,因悲周室颠覆,乃作此诗。
王孝伯心忧奸佞当朝,国将不国,故有这般讽刺。散朝后,王国宝之弟王绪劝说他,趁王孝伯在京吊丧,暗中派人将他除去,以免将来祸乱。王国宝担心天下汹汹议论,不敢从其计。
陆英回府之后,与薛勇讲述了白日见闻,不由吟道:“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薛勇道:“大哥,我觉得皇帝驾崩事有蹊跷,难保不是王国宝等奸邪小人所为……”
陆英道:“此事我自有决断。目下,还需请你再往华亭一行,为我送一封信给陆家。”薛勇领命,等陆英修好书信,便匆匆离京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