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129,至情至性王夫之,真敢下手田文镜
得到消息的王夫之,恨不能肋生双翼,直接飞到金陵去。
只不过,满清朝廷对王夫之这个名声颇大的明朝遗臣看管的还是比较严的。
虽然没有怎么限制人身自由,但是想要跑到金陵投奔太平军那是想也别想。
所以,尽管王夫之早就心向往之,奈何现实却让他无可奈何,直接让这位五十岁的老夫子生了一场病。
朱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船山之下的。
当重病之中的王夫之听到是朱阳来拜访的时候,初时还不敢相信,以为儿子王敔在骗他。
“小儿怎敢诓骗乃翁,山阴王远在金陵千里之外,此地又为满清治下,山阴王又乃千金之躯,怎能到此?”
朱阳何等的耳聪目明,自然在门外听到了这位老先生的训话。
索性便直接推门而入了。
“船山先生这可是就是误会贵公子了,小子朱阳还没有那么贵重,听闻先生在此地隐居,便马不停蹄的赶了快来,还望先生不要怪罪我的唐突才是。”
朱阳对于这些心怀大明的遗臣都是很尊敬的。
先不说这些人能力如何,单就这么节操就值得朱阳尊敬。
更何况,人家王夫之还是一代大儒,哲学家和思想家。
这样的人物说是国宝都不遑多让。
实际上,在朱阳看来,科学技术固然重要,可是思想领域的大家更重要。
只有思想解放才能促进物质界的解放。
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谈不上什么科学技术的进步。
没有文艺复兴的准备,哪来的工业革命?
每一次社会的进步都是从思想领域率先开始的。
思想领域做好了准备,有了足够的理论准备,这才能给社会松绑,然后促进社会的极大进步。
所以,朱阳想要改革,在思想领域必须有人给他摇旗呐喊,击鼓助威。
还有人比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这些人更好的鼓手吗?
没有了。
甚至在中国历史上想找如同这三位一样的人也不容易。
以为特殊的历史造就了特殊的三位人。
这三位的思想也是各有特点,王夫之就是均天下理论的支持者。
而且这位老夫子还反对禁欲,提倡不能离开人欲,空谈天理,天理即在人欲之中。
在其《周易外传》《尚书引义》等书中对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提出了批评。
所以,这位老夫子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物。
也难怪刚才说出小子诓骗乃翁的话来。
一句话评价:王夫之学无所不窥,于《六经》皆有说明。洞庭之南,天地元气,圣贤学脉,仅此一线。
所以当朱阳推门而入的时候,这位圣贤学脉,仅此一线的老夫子顿时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
不过,反应过来的王夫之直接就是一脸的痛心:“大王身系国家安危,大明皇统,千万生民全在大王一念之间,怎能以千金之躯履至险之地,如若被鞑子发现,老臣百死不能赎其罪矣!”
虽然以朱阳如今的实力,并不怕这些,但是听到王夫之的话,心中还是非常感动的。
这些大明遗臣,且不论其他,但是这颗心却是血红的。
朱阳笑着道:“先生莫急,小子既然敢来,就不怕满清狗鞑子,况且先生觉得小子是那种轻而无备之人吗?我可不是江东小霸王孙策!”
随后,朱阳轻轻一个弹指,顿时一股庞大的气血之力笼罩在了王夫之身上。
在朱阳庞大的气血之力的灌注之下,王夫之脸上本来因为生病而苍白的脸色顿时肉眼可见的红润起来。
没一会功夫,王夫之的病便好了。
这一下,直接让王夫之震惊了。
他完全没有想到,朱阳竟然拥有如此神通。
王夫之的儿子王敔更是高兴,他父亲这病可是病了好多天了,他也知道父亲的病从何而来,主要是心病。
现在朱阳到了,父亲的心病也就解了。
就算是没有朱阳以气血灌注,细心调理几天同样会恢复的。
现在朱阳的气血灌注只不过是加速了这个过程。
不过,不管如此,王敔对朱阳都是非常感激的。
“多谢大王治好我父之疾,敔感激不尽,愿为大王马前卒耳。”
王敔被王夫之培养的十分不错,历史上也一直没有出仕满清。
虽然有秀才的功名,但那也只是方便行事罢了。
但是他到死都没有去做满清的官。
从这一点上来讲,无愧于王夫之的儿子。
儿子如此激动,王夫之自己就更不用说了。
“大王,老臣也不再多言了,敢请大王能带我氏一门离开此地,为大明,也为大王效犬马之劳。”
面对如此情真意切之言和如此忠心大明之臣,朱阳还需要多说什么吗?